一种排石通淋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0143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石通淋的中药组合物,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尿道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引起尿道结石的原因很多;目前,临床上对尿道结石无特殊良药,大多采用排石类药为主,并且易对药 物产生依赖性,停药后易复发;中医认为,尿道结石形成,主要是湿热蕴结于下焦,饮食不当,恣食膏粱厚味、辛辣湿热之品所致,或由肝气郁结,累及膀胱气化,或由房劳过度导致脾肾两亏;表现为排尿困难,排尿费力,可呈滴沥状,有时出现尿流中断及尿潴留;根据中医理论,针对尿道结石的发病机理,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通调气血,补益肾气,行气利尿,排石通淋为治疗原则,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石通淋的中药组合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排石通淋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山茱萸10-15、制半夏6-8、川黄连4-5、元胡6-8、川楝子3-5、砂仁10-15、制附子8-10、陈皮6-10、金钱草6-8、海金沙3-5、柴胡5-10、大黄5-6、郁金2-4、炒鸡内金4-6、川芎6-8、滑石4-5、茯苓2-4、猪苓4-6、补骨脂6-10、炙甘草5-10、黑大豆叶2-4。

排石通淋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山茱萸12、制半夏7、川黄连4.5、元胡7、川楝子4、砂仁12、制附子9、陈皮8、金钱草7、海金沙4、柴胡8、大黄5.5、郁金3、炒鸡内金5、川芎7、滑石4.5、茯苓3、猪苓5、补骨脂8、炙甘草8、黑大豆叶3。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水煎服用,每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服用,10天为一疗程,一般3-4个疗程即可治愈。

本发明山茱萸具有补益肝肾,收涩固脱之功效;制半夏可燥湿化痰,川黄连清热解毒、镇痛消炎、利尿通淋等功效,对尿路结石、肝胆系结 石及前列腺结石等结石顽症有显著疗效;砂仁、陈皮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效;金钱草具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胆胀胁痛,石淋,热淋,小便涩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茯苓、猪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补骨脂可以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治疗肾虚腰痛,小便频数,炙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诸药合用,具有清热利湿、利尿通淋、活血化瘀、活瘀消石之功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其诸药合用,具有清热利湿、利尿通淋、活血化瘀、活瘀消石之功效,对各类结石病治疗效果显著,本发明药效确切,见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治愈后不复发,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排石通淋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g)为:山茱萸12、制半夏7、川黄连4.5、元胡7、川楝子4、砂仁12、制附子9、陈皮8、金钱草7、海金沙4、柴胡8、大黄5.5、郁金3、炒鸡内金5、川芎7、滑石4.5、茯苓3、猪苓5、补骨脂8、炙甘草8、黑大豆叶3。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水煎服用,每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服用,10天为一疗程,一般3-4个疗程即可治愈。

典型病例:

病例1,吴某,女,48岁,患肾结石多年, 常见的症状有腰腹部绞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腹胀、血尿等,经 B 超检查,肾内有个结石,使用多种排石方法未见好转,后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每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服用,连服两个疗程,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后续服用两个疗程,经 B 超检查,肾内结石已全部排出。

病例2,田某某,男,42岁,患者患间歇发作性腹痛,伴有排尿中断和排尿疼痛,去医院检查确诊为肾结石,因患者体质差,不能考虑手术治疗,后经人介绍,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每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服用,连服三个疗程,病情减轻,继续服用两个疗程,经检查肾内结石全部排清。

病例3,刘某某,女,61岁,患肾结石一余年,时常发作,发作时腹部疼痛明显,疼痛发作时患者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常伴有恶心呕吐及腹胀等胃肠道症状,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每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服用,连服三个疗程后,患者腹痛病情减轻,几乎不发作,后继续服用 2 个疗程,诸症全消,痊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