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压式蛛网膜剪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1708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闸压式蛛网膜剪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手术刀具,它是一种闸压式蛛网膜剪刀。



背景技术:

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在需要切开硬膜的各种神经外科手术,如颅底微创手术及后颅窝桥小脑角手术中,满足手术操作需求的骨窗越来越小其手术操作空间狭小,而目前的这类手术中,通常是在硬膜打开后,先于蛛网膜上做一小口,将通过内镜使用手术剪刀从蛛网膜的的小口内伸入一个剪臂,然后按压手术剪刀的手柄,从而使设有刀刃的两个剪臂相切合而剪开蛛网膜。然而,由于现有的手术剪刀的剪臂顶端比较尖锐、锋利,且颅内脑脊液波动会造成蛛网膜位置不固定,使得在打开蛛网膜时极易划伤脑组织或损伤蛛网膜下重要的神经血管,造成脑表面挫伤,重要神经血管受损,手术视野模糊,一方面需耗费时间进行止血,冲洗术野,费时费力;另一方面也造成安全隐患,增加术后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影响日后恢复。据权威文献meta分析报道,仅后颅窝手术的小脑挫伤发生率为11.3%,死亡率为0.6%(中华神经外科杂志meta统计)。

目前,申请号为201420182386.8的一种硬膜剪刀,包括固定剪刀体、与固定剪刀体铰接配合的活动剪刀体、第一剪臂,第一剪臂的底端固定在固定剪刀体的前端,在活动剪刀体的前端设有可与第一剪臂相切合的第二剪臂,在第一剪臂和第二剪臂相对的至少一个面上设置有刀刃,第一剪臂朝向第二剪臂的一面为上,第一剪臂的下表面为平面,第一剪臂的顶端设有球形端部。其结构简单合理,能够防止首先伸入划开的硬膜小口内的第一剪臂刺伤硬膜内脑组织,且通过第一剪臂的下表面推开硬膜下方的蛛网膜及脑组织,能防止脑组织从硬膜裂隙挤出造成卡压或坏死,从而很好的避免脑组织受到损伤;还可使硬膜剪刀灵活的转向,操作更方便。

但是其剪臂体积较大,不利于操作,需要较大的视野,并且手部在操作臂体时极易挡住视野,导致操作受限,且其使用过程中剪刀存在摆动幅度较大的问题,因此不适用于内窥镜等微创神经外科手术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脑膜手术在剖切蛛网膜时易将脑膜戳伤或切开而导致的出血问题,提供一种闸压式蛛网膜剪刀,可以有效避免蛛网膜在剖切时刀具对脑膜的损伤,并且整体细长可与内窥镜配合,应用于微创神经外科手术中。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闸压式蛛网膜剪刀,包括闸刀、管状壳体和用于控制闸刀伸缩的驱动机构,所述闸刀位于壳体的中部,壳体前端设有同脑组织接触的抵块,抵块表面设有光滑圆角,所述抵块和壳体之间设有用于同闸刀配合形成剪切面的刀片,所述刀片与闸刀贴合。

优选的,所述闸刀的刀面呈外凸的弧形,闸刀包括前端和末端,所述闸刀的前端为尖端;闸刀至刀片沿壳体轴向方向上的距离,由前端至末端递增。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采用下压弹性驱动,驱动机构包括复位结构、摁钮和连接杆;所述复位结构包括用于摁钮或连接杆复位的弹性件,弹性件与连接杆或摁钮相连接;摁钮位于壳体外部,连接杆两端分别连接闸刀和摁钮。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同极相对的磁体,磁体包括第一磁块和第二磁块,第一磁块固定于壳体内部,第二磁块固定于连接杆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采用电机驱动。

优选的,所述壳体和连接杆均采用可弹性变形的塑胶材料。

优选的,所述抵触块与壳体之间还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与刀片相固定,固定柱与抵块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抵触块采用金属材料。

优选的,所述管状的壳体外径为4mm。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闸压式蛛网膜剪刀,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采用本发明的闸压式蛛网膜剪刀,闸刀与刀片相配合形成一个剪切面,闸刀与刀片的贴面即为切口,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闸刀往复伸缩,蛛网膜在进入切口时可以快速的被下压的闸刀切开。

二、抵块用于同脑膜接触,表面的光滑圆角可以有效避免蛛网膜在切开时刀具戳伤脑膜,降低出血量。

三、闸压式蛛网膜剪刀整体呈细长的管状,可以配合内窥镜实现微创微孔的神经外科手术,最大限度降低手术创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闸压式蛛网膜剪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闸压式蛛网膜剪刀的侧视图(回弹状态);

图3为本发明闸压式蛛网膜剪刀的侧视图(下压状态);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闸压式蛛网膜剪刀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闸压式蛛网膜剪刀实施例1中复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闸压式蛛网膜剪刀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闸压式蛛网膜剪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摁钮;10、连接杆;2、壳体;20、刀片;21、抵块;22、固定柱;3、圆刀;30、刀尖;71、第一磁块;72、第二磁块;9、脑膜;90、蛛网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8所示的闸压式蛛网膜剪刀,一种闸压式蛛网膜剪刀,包括闸刀3、管状壳体2和用于控制闸刀3伸缩的驱动机构,闸刀3位于壳体2的中部,壳体2前端设有同脑组织接触的抵块21,抵块21表面设有光滑圆角,抵块21和壳体2之间设有用于同闸刀配合形成剪切面的刀片20,刀片20与闸刀3贴合。

驱动机构可以采用电机、电磁驱动,电机配合联动结构可以实现电机正转滑块往复伸缩,若采用电磁驱动,则需要往复交换电磁场;本实施例中采用手动下压驱动。

如图5至图7所示,驱动机构采用下压弹性驱动,驱动机构包括复位结构、摁钮1和连接杆10;复位结构包括用于摁钮或连接杆复位的弹性件,弹性件与连接杆或摁钮相连接;摁钮1位于壳体外部,连接杆10两端分别连接闸刀3和摁钮1。

复位用的弹性件可以采用弹簧、橡胶等弹性件,本实施例中采用了磁体,弹簧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发生疲劳,导致弹簧变形回复量变低;通过磁体取代弹簧,可以有效避免其变形。

弹性件为同极相对的磁体,磁体包括第一磁块71和第二磁块72,第一磁块71固定于壳体内部,第二磁块72固定于连接杆10侧壁上。

如图3和图4所示,闸刀3的刀面呈外凸的弧形,闸刀3包括前端30和末端,闸刀的前端30为尖端;闸刀3至刀片20沿壳体轴向方向上的距离,由前端至末端递增。

“沿壳体轴向方向上的距离”所指代的意思是:由刀尖30至后方沿壳体轴向方向上(即图2中竖直虚线所示,即为距离),刀片刀面至闸刀刀面的距离在递增,由图4可见当刀尖30与刀片接触时,闸刀后端和刀片仍旧未接触。因此在闸刀下压时,刀尖部分可以先将蛛网膜压紧,然后当闸刀继续下移时,蛛网膜有刀尖部分向后剪开一小段。

若是由刀尖30至后方沿壳体轴向方向上,刀片刀面至闸刀刀面的距离在递减,则很容易导致进入闸刀和刀片的蛛网膜,在闸刀下压时被挤送至前方,从刀尖部位脱出,导致剪切效率低下。

壳体和连接杆均10采用可弹性变形的塑胶材料,由于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是配合内窥镜共同使用的刀具,壳体的外径为标准的4mm,创口小且手术时需要弯折,因此需要采用塑胶等材料,因其具有一定的硬度以及弹性弯曲能力。

抵触块与壳体之间还连接有固定柱22,固定柱22与刀片3相固定,固定柱22与抵块21一体成型,固定柱的作用是防止抵触块脱落或在使用时发生变形,因此通过增设一体成型的固定柱来增加其结构强度。抵触块和固定柱均采用金属不锈钢材料。

手动驱动的优点在于力度和剪切速度可以根据使用者自己进行把控,控制更为细微,可控性较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相比实施例1,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驱动机构采用电机驱动,通过电机连接普通的连动结构,使电机的转动转化为连接杆的往复运动,达到连接杆带动闸刀往复运动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采用电机驱动代替人工摁压,其使用过程中更为稳定,产生的振动较小,速度快、效率高。

以上所述使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