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甲沟炎的中药胶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2948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胶囊,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甲沟炎的中药胶囊。



背景技术:

甲沟炎是一种累及指甲周围皮肤皱襞的炎症性反应,主要表现为急性或者是慢性的化脓性、疼痛性、触痛性的甲周围组织肿胀,是由于甲皱襞脓肿所引起的。导致患者出现此种疾病的原因是由于感染,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疼痛、肿胀、红斑、甲小皮缺失等,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较大影响,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对此,需要进行及时对症处理,以缓解患者的痛苦,促进其病情改善。常规中医治疗,只凭少数几味药难以照顾全面,须将多种药物适当配合,提高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以适应复杂病情的治疗。鉴于各种中药材的多种活性成分在体内的相互作用十分复杂,各种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等方面的变化会对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各种影响,药物联用时,既可能产生协同增效的药效,也可能产生拮抗作用,进而导致药物治疗作用减弱或治疗失败,有些药物联用还会使得药物毒性增强,引起不良反应;即使药物联用使得作用增强,但当治疗作用过度增强时会超出机体所能耐受的能力,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乃至危害患者。部分研究往自拟中药方剂以期治疗甲沟炎,其中最易出现的问题是方剂配伍不合理,常常是只从某些单味或复方药的个别功能主治与某些药效学指标去生搬硬套中医药理论,方剂药味随意加减,造成组方不合理,与中医药理论相矛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甲沟炎的中药胶囊,通过中药材的合理配伍,有助于治疗甲沟炎,且能有效防止复发,达到整体调节和远期效果的良好功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甲沟炎的中药胶囊,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材制备而成:朴消6份、薄荷7份、白芷8份、绒毛番龙眼15份、乌梅5份、铁刀木叶7份、灯台叶7份、糯米藤10份、珊瑚姜12份、巴夏嘎16份、地星宿8份、冬青叶9份、甘草6份、铁苋11份、黑面叶9份、漆大姑5份、羊蹄草5份、紫菀花 15份、乌奴龙胆 12份、绿绒蒿 11份、水柏枝 14份、泥炭藓12份、蜂窝草9份。

制备方法为:将上述药材分别去除杂质后混合,送入烘干箱内于120℃温度下烘干,粉碎成100-130目细末,经紫外线消毒后按0.5g/粒装入胶囊,即为成品。

本发明各中药成份的药理分析如下:

朴消【来源】 为矿物芒硝经加工而得的粗制结晶。【性味】 辛苦咸,寒。【功能主治】 泻热,润燥,软坚。治实热积滞,腹胀便秘,停痰积聚,目赤肿痛,喉痹,痈肿。

巴夏嘎【来源】车前科植物毛果婆婆钠等同属近缘植物的干燥全草。【性味】气味苦味,性寒。【功能主治】清热、愈疮、生肌、止血 、明目 。临床上广泛用于疮疗,创伤,炎症,眼疾。

薄荷【来源】唇形科薄荷属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辛,凉。【归经】归肺、肝经。【功能主治】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白芷【来源】伞型科植物白芷的干燥根。【性味】 辛,温。【归经】 归胃、大肠、肺经。【功能主治】 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

绒毛番龙眼【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绒毛番龙眼的树皮。【性味】味苦、涩,性凉。【功能主治】清火解毒,敛疮生肌,涩肠止泻,理气止痛。主治乏力,外伤,疮疡久不收口,脘腹胀痛。腹泻。

乌梅【来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性味】 酸、涩,平。【归经】 归肝、脾、肺、大肠经。【功能主治】 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久痢滑肠,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胆道蛔虫症。

铁刀木叶【来源】豆科决明属植物铁刀木的干燥小叶。【性味】味苦、性寒,入水、风塔。【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杀虫止痒。

灯台叶【来源】夹竹桃科鸡骨常山属植物糖胶树的干燥树叶。【性味】味苦、微涩、寒。【功能主治】清火解毒、消肿止痛、止咳化痰。

糯米藤【来源】为荨麻科植物糯米团的带根全草。【性味】甘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健脾,止血。治疗疮,痈肿,瘰疬,痢疾,妇女白带,小儿疳积,吐血,外伤出血。

珊瑚姜【来源】为姜科植物珊瑚姜的根茎。【性味】味辛,性热。【功能主治】温中散寒,消肿止痛,平喘止咳。解痉。主治感冒咳嗽,腹痛,腹泻,皮肤顽癣,脂溢性皮炎,传染性肝炎。风湿骨痛。骨折。

巴夏嘎【来源】车前科植物毛果婆婆钠等同属近缘植物的干燥全草。【性味】气味苦味,性寒。【功能主治】清热、愈疮、生肌、止血 、明目 。临床上广泛用于疮疗,创伤,炎症,眼疾。

地星宿【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天胡荽的全草。【性味】味苦,性冷。【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治黄疸,痢疾,水肿,淋症,喉肿,痈肿疱毒,带状疮疹。

冬青叶【来源】 为冬青科植物冬青的叶片。【性味】苦涩,寒。【功能主治】 治烫伤,溃疡久不愈合,闭塞性脉管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尿路感染,菌痢,外伤出血,冻瘃,皲裂。

甘草【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的干燥根。【性味】 甘,平。【归经】 归心、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铁苋【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铁苋菜的全草。【性味】 苦涩,平。【归经】心,肺,大、小肠经。【功能主治】 清热,利水,杀虫,止血。治痢疾,腹泻,咳嗽吐血,便血,子宫出血,疳积,腹胀,皮炎,湿疹,创伤出血。

黑面叶【来源】 大戟科山漆茎属植物黑面树,以根、叶入药。【性味】 微苦,凉。有小毒。【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痒。

漆大姑【来源】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毛果算盘子的枝叶。【性味】 味苦;涩;性平。【归经】 胃;脾;大肠经。【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主生漆过敏;稻田皮炎;皮肤瘙痒;荨麻疹;湿疹;烧伤;乳腺炎;急性胃肠炎;痢疾。

羊蹄草【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一点红的全草。【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上呼吸道感染;口腔溃疡;肺炎;乳腺炎;肠炎;菌痢;尿路感染;疮疖痈肿;湿疹;跌打损伤。

紫菀花【来源】为菊科植物紫菀的花。【性味】味微苦,性平。效钝、柔。【功能主治】杀黏,清热,解毒,燥脓血,消肿。

乌奴龙胆【来源】为龙胆科植物乌奴龙胆的全草。【性味】性寒,味苦。【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泻。治流感发烧,咽喉肿痛,黄疸,热性腹泻。用于血和赤巴合并症,木布病,血管闭塞病,中毒性发烧,热性腹泻,流行性感冒,咽喉肿痛,黄疸病。

绿绒蒿【来源】罂粟科植物长叶绿绒蒿、五脉绿绒蒿的全草。【性味】味苦,涩,性凉。【功能主治】清热,止痛。主治肺热,肝热,血热,热盛音哑。【药理】长叶绿绒蒿水提取液(浓度为1:1)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水柏枝【来源】为柽柳科水柏枝等同属多种植物的嫩枝。【性味】味涩,甘,性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中毒症、黄水病、血热病、瘟病时疫、脏腑毒热。

泥炭藓【来源】为泥炭藓科植物泥炭藓的植物体。【性味】淡;甘;凉。【功能主治】清热明目;止痒。主治目生云翳;皮肤病;虫叮咬瘙痒。

蜂窝草【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绉面草及蜂果草的全草。【性味】味辛;苦;性平。【功能主治】解毒;止咳;明目;通经。主治感冒;头痛;哮喘;百日咳;咽喉肿痛;牙痛;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经闭;讹诈盲;蜂窝疮。

白狼葱【来源】 百合科蓝花葱,以全草入药。【性味】 辛,温。【功能主治】 发散风寒,通阳,健胃。主治风寒外感,阴寒腹痛,肢冷脉微,跌打损伤。

麻布袋【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高乌头的根。【性味】味苦,性热,有毒。【功能主治】祛风除湿,理气止痛,活血消肿。主治风湿痹痛,关节肿痛。跌打损伤,胃痛,胸腹胀满,疮疖。

白蜡树子【来源】为木犀科植物尖叶白蜡树等同属多种植物的干燥种子。【性味】二级干热。【功能主治】生干生热,填精壮阳,补肾固精,补神安心,止咳平喘,利尿消石,祛寒助孕。

江南山柳【来源】为山柳科植物江南山柳的根。【性味】味甜、辣,性热。【功能主治】祛风除湿。主治风湿关节痛。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精选药物组方,其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共奏清热排毒、敛疮生肌、扶正固本的功效,对甲沟炎的治疗达到标本同治。组方讲究君臣佐使、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绒毛番龙眼、紫菀花、巴夏嘎等共为君药,在复方中起主导作用,通过作用于主要靶点来治疗疾病;水柏枝、泥炭藓、蜂窝草等为臣药,通过作用于与君药相同的靶点来增强君药的药理作用,从而减少君药所需剂量;其余为佐、使草药,以提高君、臣药的生物利用度,协调他们各成份的活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特别添加的绒毛番龙眼,其性凉,与性热的珊瑚姜相伍,不仅可敛疮生肌,还能扶正固本,调理气血。铁苋、泥炭藓、蜂窝草三药同用,协同增效,可快速消除甲沟炎所引起的红肿疼痛。巴夏嘎与糯米藤相协同,可使炎症局限并促进炎症的吸收。水柏枝与紫菀花相伍,对于已化脓的甲沟炎有显著效果,并能构建一层防御外部细菌侵人的屏障,有利于伤口愈合。

2、针对甲沟炎发病机理,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能从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展开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患者依从性好,安全无毒副作用,能明显提高病人自身免疫力,标本兼治防止复发,因而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称取:朴消6克、薄荷7克、白芷8克、绒毛番龙眼15克、乌梅5克、铁刀木叶7克、灯台叶7克、糯米藤10克、珊瑚姜12克、巴夏嘎16克、地星宿8克、冬青叶9克、甘草6克、铁苋11克、黑面叶9克、漆大姑5克、羊蹄草5克、紫菀花 15克、乌奴龙胆 12克、绿绒蒿 11克、水柏枝 14克、泥炭藓12克、蜂窝草9克。

制备方法为:将上述药材分别去除杂质后混合,送入烘干箱内于120℃温度下烘干,粉碎成100-130目细末,紫外线消毒后按0.5g/粒装入胶囊,即为成品。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1粒,饭后温开水送服;30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选择在我院诊治的甲沟炎患者50例临床观察,临床症状均符合甲沟炎诊治标准。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的病程、症状轻重程度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药物选择:

治疗组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中药胶囊,口服,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1粒,饭后温开水送服;7天为1个疗程。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综合治疗,疗程同治疗组。

连续冶疗1个疗程,对比两组疗效。

3、疗效判定:

(1)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疼痛缓解,恢复自由活动。

(2)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消失,疼痛有所缓解,活动仍有所受限。

(3)未愈:病情无改善或加重。

4、结果:

选用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胶囊的治疗组中,治愈19例,好转5例,未愈1例,不良反应0例,治愈率76%,总有效率96%。对治愈患者跟踪随访24个月,无1例复发。

对照组中治愈14例,好转6例,未愈5例,不良反应1例,治愈率56%,总有效率80%。对治愈患者跟踪随访24个月,2例复发。

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实施例2

称取:朴消6克、薄荷7克、白芷8克、绒毛番龙眼15克、乌梅5克、铁刀木叶7克、灯台叶7克、糯米藤10克、地星宿8克、冬青叶9克、甘草6克、铁苋11克、黑面叶9克、漆大姑5克、羊蹄草5克、紫菀花 15克、乌奴龙胆 12克、绿绒蒿 11克、水柏枝 14克、泥炭藓12克、蜂窝草9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选用本发明实施例2制成的中药胶囊的10名甲沟炎患者中,治愈6例,好转2例,未愈2例,治愈率60%,总有效率80%。对治愈及好转患者跟踪随访24个月,1例复发。

实施例3

称取:朴消6克、薄荷7克、白芷8克、绒毛番龙眼15克、乌梅5克、铁刀木叶7克、灯台叶7克、糯米藤10克、珊瑚姜12克、巴夏嘎16克、地星宿8克、冬青叶9克、甘草6克、黑面叶9克、漆大姑5克、羊蹄草5克、紫菀花 15克、乌奴龙胆 12克、绿绒蒿 11克、水柏枝 14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选用本发明实施例3制成的中药胶囊的10名甲沟炎患者中,治愈5例,好转2例,未愈3例,治愈率50%,总有效率70%。对治愈及好转患者跟踪随访24个月,1例复发。

实施例4

称取:朴消6克、薄荷7克、白狼葱8克、绒毛番龙眼15克、乌梅5克、珊瑚姜12克、巴夏嘎16克、地星宿8克、冬青叶9克、甘草6克、铁苋11克、黑面叶9克、漆大姑5克、羊蹄草5克、紫菀花 15克、乌奴龙胆 12克、绿绒蒿 11克、水柏枝 14克、泥炭藓12克、蜂窝草9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称取:麻布袋11克、薄荷7克、白芷8克、绒毛番龙眼15克、乌梅5克、珊瑚姜12克、巴夏嘎16克、地星宿8克、冬青叶9克、甘草14克、铁苋11克、黑面叶9克、漆大姑5克、羊蹄草5克、紫菀花 15克、乌奴龙胆 12克、绿绒蒿 11克、水柏枝 14克、泥炭藓12克、蜂窝草9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称取:白石英6克、薄荷7克、白芷8克、绒毛番龙眼15克、乌梅5克、珊瑚姜12克、巴夏嘎16克、地星宿8克、冬青叶9克、甘草6克、铁苋11克、黑面叶9克、漆大姑5克、羊蹄草5克、紫菀花 15克、乌奴龙胆 12克、绿绒蒿 11克、水柏枝 14克、泥炭藓12克、蜂窝草9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7

称取:朴消6克、薄荷7克、白芷8克、绒毛番龙眼15克、乌梅5克、铁刀木叶7克、灯台叶7克、糯米藤10克、珊瑚姜12克、巴夏嘎16克、地星宿8克、冬青叶9克、甘草10克、铁苋11克、黑面叶9克、白蜡树子8克、羊蹄草5克、紫菀花 15克、乌奴龙胆 12克、绿绒蒿 11克、水柏枝 14克、泥炭藓12克、蜂窝草9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8

称取:江南山柳6克、薄荷7克、白芷8克、绒毛番龙眼15克、乌梅5克、铁刀木叶7克、灯台叶7克、糯米藤10克、珊瑚姜12克、巴夏嘎16克、地星宿8克、冬青叶9克、甘草10克、铁苋11克、黑面叶9克、白蜡树子8克、羊蹄草5克、紫菀花 15克、乌奴龙胆 12克、绿绒蒿 11克、水柏枝 14克、泥炭藓12克、蜂窝草9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选择2013年以来在我院诊治的甲沟炎患者20例临床观察,临床症状均符合甲沟炎诊治标准。病人随机分成5组,分别服用本发明实施例4-8制成的中药胶囊,口服,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1粒,饭后温开水送服,记录疗效如下: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例如本发明除制成胶囊剂外,还可用常见工艺制成其他口服剂型。相关中药及其药理通过现有公开文献及网络均可获得,也可以用相近功效的药材代之代用。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