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9668阅读:8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



背景技术:

牛皮癣是一种顽固、病程长、易复发、红斑鳞屑性皮肤病,也称寻常型银屑病。发病原因多由风、寒、湿、热、燥、毒之邪侵袭肌肤,素体血热,饮食不节,情志内伤致使肌肤营卫不合、气血不合,使气血微循环受阻,瘀于肌表而成。牛皮癣发病初起为炎性红色丘疹,约粟粒至绿豆大小,以后逐渐扩大或融合成为棕红色斑块,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基底浸润明显,表面覆盖多层干燥的灰白色或银白色鳞屑。轻轻刮除表面鳞屑,逐渐露出一层淡红色发亮的半透明薄膜,称薄膜现象。再刮除薄膜,则出现小出血点,称点状出血现象。白色鳞屑、发亮薄膜和点状出血是诊断银屑病的重要特征,称为三联征。

在目前现有的技术中,治疗牛皮癣的中药很多,西药治疗往往治标不治本,病情易复发,且易产生毒副作用,使病情迁延不愈,以致加重;中药普遍治疗疗程长、见效慢,效果不显著。

同时,由于中药材本身带有很浓的药材气味,加之多味中药原料混合、煎煮过程中复杂的相互作用,从而最终得到的中药制剂的气味或口感带有浓重的“苦腥味”,不易被广大人群所接受,影响了实际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疗效好、疗程短、副作用小、复发率低的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具体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材制成:肉豆蔻100~200份、茯苓2~8份、茨菇草1~5份、海松子1~3份、肉桂100~200份、川芎2~8份、百眼藤1~5份、寒莓根1~3份。

优选地,一种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材制成:肉豆蔻150份、茯苓5份、茨菇草3份、海松子2份、肉桂150份、川芎5份、百眼藤3份、寒莓根2份。

上述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上述中药材,混合、粉碎成中药材粗末备用;(2)将上述中药材粗末放入玻璃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5%碳酸钠溶液以超过药面2-3cm为度,将玻璃容器密封后在阴凉干燥处放置一个月;(3)然后将溶液过滤后弃掉,保留中药材粗末;(4)将中药材粗末用水清洗干净后放入煎药器具内,加水以超过药面3-5cm为度,浸泡4小时;(5)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2小时,过滤除去药渣,将滤液减压浓缩成膏状物即得。

治疗方法:将本发明外用中药涂于患处,每天早晚各一次,1个月为1个疗程。

本发明的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为祖传秘方,经过代代相传,不断改进,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具体来说,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以纯中药为原料,采用“质量浓度5%碳酸钠溶液浸泡一个月有效去除中药的苦味和腥味”,工艺独特,使最终的药剂的气味易于被广大人群接受,同时不影响整体中药组合物的功效;2、对于牛皮癣的疗效好、疗程短、副作用小、复发率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病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由如下重量的中药材制成:肉豆蔻100g、茯苓8g、茨菇草1g、海松子3g、肉桂100g、川芎8g、百眼藤1g、寒莓根3g。

上述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上述中药材,混合、粉碎成中药材粗末备用;(2)将上述中药材粗末放入玻璃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5%碳酸钠溶液以超过药面2-3cm为度,将玻璃容器密封后在阴凉干燥处放置一个月;(3)然后将溶液过滤后弃掉,保留中药材粗末;(4)将中药材粗末用水清洗干净后放入煎药器具内,加水以超过药面3-5cm为度,浸泡4小时;(5)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2小时,过滤除去药渣,将滤液减压浓缩成膏状物即得。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由如下重量的中药材制成:肉豆蔻200g、茯苓2g、茨菇草5g、海松子1g、肉桂200g、川芎2g、百眼藤5g、寒莓根1g。

上述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由如下重量的中药材制成:肉豆蔻150g、茯苓5g、茨菇草3g、海松子2g、肉桂150g、川芎5g、百眼藤3g、寒莓根2g。

上述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对比实施例1: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由如下重量的中药材制成:肉豆蔻150g、茯苓5g、茨菇草3g、海松子2g。

上述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对比实施例2: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由如下重量的中药材制成:肉桂150g、川芎5g、百眼藤3g、寒莓根2g。

上述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对比实施例3: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由如下重量的中药材制成:肉豆蔻150g、茯苓5g、茨菇草3g、海松子2g、肉桂150g、川芎5g、百眼藤3g、寒莓根2g。

上述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上述中药材,混合、粉碎成中药材粗末备用;(2)将中药材粗末用水清洗干净后放入煎药器具内,加水以超过药面3-5cm为度,浸泡4小时;(3)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2小时,过滤除去药渣,将滤液减压浓缩成膏状物即得。

为了验证本发明外用中药对于牛皮癣的治疗效果,进行如下临床试验:

一、 临床资料

选择600例牛皮癣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其中男性301例,女性299例,年龄29至86岁,平均年龄53岁。主要症状:初起为炎性红色丘疹,约粟粒至绿豆大小,以后逐渐扩大或融合成为棕红色斑块,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基底浸润明显,表面覆盖多层干燥的灰白色或银白色鳞屑;轻轻刮除表面鳞屑,逐渐露出一层淡红色发亮的半透明薄膜;再刮除薄膜,则出现点状出血症状。排除脂溢性皮炎、玫瑰糠疹、扁平苔藓、毛发红糠疹、副银屑病、慢性湿疹、头癣、盘状红斑狼疮、汗疱性湿疹、甲癣、连续性肢端皮炎等病。

将以上60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6个治疗组,每个治疗组100例,其中治疗组1采用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治疗组2采用实施例2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治疗组3采用实施例3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治疗组4采用对比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治疗组5采用对比实施例2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治疗组6采用对比实施例3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

二、治疗方法:涂于患处,每天早晚各一次,连续使用1个月;临床试验期间禁止使用其他药物。

三、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红色丘疹及斑块、鳞状银屑、发亮薄膜、点状出血、脓疱等皮损症状全部消失,患病部位功能恢复;

2.有效:红色丘疹、鳞状银屑、发亮薄膜、点状出血、脓疱等皮损症状明显消退50%以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改善;

3.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有加重趋势。

四、治疗结果

治疗组1:治愈67例,占67%;有效33例,占33%;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反应。

治疗组2:治愈75例,占75%;有效25例,占25%;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反应。

治疗组3:治愈93例,占93%;有效7例,占7%;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反应。

治疗组4:治愈0例;有效14例,占14%;无效86例,占86%;总有效率14%;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反应。

治疗组5:治愈0例;有效21例,占21%;无效79例,占79%;总有效率21%;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反应。

治疗组6:治愈88例,占88%;有效12例,占12%;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反应。

五、结论

通过以上临床试验可知,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对于牛皮癣有显著疗效,其中实施例3的中药制剂对于牛皮癣疗效最好,治愈率高达93%,明显优于对比实施例1和对比实施例2,可见实施例3通过中药组合物的配伍,对于牛皮癣的治疗产生了协同增效的作用,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另外,使用实施例1~3的中药制剂的治疗组的所有患者均表示中药气味较淡,嗅觉上易于接受;使用对比实施例3的中药制剂的90%以上患者表示中药气味较重,嗅觉上有不适感,不易接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