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黄疸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4961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治疗黄疸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黄疸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渍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产生黄疸的物质叫胆红素,脂溶性胆红素可沉着到脑神经核上,影响神经的功能,能引起危害极大的核黄疸。核黄疸轻者会影响患者的大脑,重者当时就会危及生命。水溶性胆红素的毒性虽小,但是能引起这种胆红素升高的肝胆疾病对人体的危害性超过它本身的毒性。当病毒侵犯肝脏,可引起较为广泛的损伤,导致炎症、水肿、充血等,影响胆红素的正常摄取和代谢等,从而阻塞肝窦,使胆汁淤积,产生黄疸症状。黄疸临床上多采用中西医结合及光疗等综合性的治疗措施。中医药在黄疸的治疗中有较好的作用,本发明制备得到的中药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疏风化痰、镇静安神治疗黄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治疗黄疸的中药组合物,对小儿黄疸具有显著疗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治疗黄疸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各组分组成:

益母草0.1~15份、丹参0.1~15份、甘草0.1~15份、黄芩0.1~15份、瓜蒌皮0.1~15份、龙胆草0.1~15份、通草0.1~15份、蒲公英0.1~15份、板蓝根0.1~15份、大青叶0.1~15份、桑寄生0.1~15份、连翘0.1~15份、蒲黄0.1~15份、车前子0.1~15份、蝉蜕0.1~15份、淡竹叶0.1~15份、夏枯草0.1~15份、决明子0.1~15份、白鲜皮0.1~15份、鱼腥草0.1~15份、番泻叶0.1~15份、茯苓0.1~15份、香加皮0.1~15份、干姜0.1~15份、薤白0.1~15份、鸡矢藤0.1~15份、山药0.1~15份、当归0.1~15份、板蓝根0.1~15份、冰糖0.1~15份、溪黄草0.1~15份、菟丝子0.1~15份、大枣0.1~15份。

作为优选,本发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

益母草0.1~10份、丹参0.1~10份、甘草0.1~10份、黄芩0.1~10份、瓜蒌皮0.1~10份、龙胆草0.1~10份、通草0.1~10份、蒲公英0.1~10份、板蓝根0.1~10份、大青叶0.1~10份、桑寄生0.1~10份、连翘0.1~10份、蒲黄0.1~10份、车前子0.1~10份、蝉蜕0.1~10份、淡竹叶0.1~10份、夏枯草0.1~10份、决明子0.1~10份、白鲜皮0.1~10份、鱼腥草0.1~10份、番泻叶0.1~10份、茯苓0.1~10份、香加皮0.1~10份、干姜0.1~10份、薤白0.1~10份、鸡矢藤0.1~10份、山药0.1~10份、当归0.1~10份、板蓝根0.1~10份、冰糖0.1~10份、溪黄草0.1~10份、菟丝子0.1~10份、大枣0.1~10份。

作为优选,本发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

益母草0.1~6份、丹参0.1~10份、甘草0.1~6份、黄芩0.1~6份、瓜蒌皮0.1~10份、龙胆草0.1~10份、通草0.1~6份、蒲公英0.1~6份、板蓝根0.1~10份、大青叶0.1~6份、桑寄生0.1~6份、连翘0.1~10份、蒲黄0.1~10份、车前子0.1~10份、蝉蜕0.1~10份、淡竹叶0.1~10份、夏枯草0.1~10份、决明子0.1~6份、白鲜皮0.1~10份、鱼腥草0.1~10份、番泻叶0.1~6份、茯苓0.1~10份、香加皮0.1~6份、干姜0.1~6份、薤白0.1~6份、鸡矢藤0.1~6份、山药0.1~10份、当归0.1~10份、板蓝根0.1~10份、冰糖0.1~10份、溪黄草0.1~6份、菟丝子0.1~6份、大枣0.1~10份。

本发明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蜜丸剂、散剂、丹剂、溶液剂、注射剂、硬膏剂或糖浆剂。

作为优选,本发明还提供了治疗黄疸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内服的剂型为口服液剂时,制备方法包括:

a、取原料药放入无水乙醇中浸泡,热提取3次,成浸膏状,为组分1;

b、药渣水提取2次,浓缩过滤为浸膏状,为组分2;

c、将上述两种浸膏浓缩成糊状,浓缩液灭菌,加入糊精,然后真空冷冻密封即得。

所述步骤a中,取原料药加入2倍量的乙醇中浸泡10小时,加热提取3次,每次1小时,去上清液,合并提取液,30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70℃时1.14的浸膏,加热浓缩至浸膏状,静置备用,成为组分1。

所述步骤b中,将乙醇提取过的药渣放入2倍量水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提取时间为1小时,30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1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70℃时1.14的浸膏,加热浓缩至浸膏状,静置备用,成为组分2。

所述步骤c中,将上述两种组分浸膏浓缩成糊状,浓缩液用CO60灭菌,辐照剂量10k,加入糊精,然后真空罐装密封即得,使用时直接饮用。

作为优选,本发明还提供了小儿黄疸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内服的剂型为片剂时,制备方法包括:

(1)将益母草、丹参、甘草、黄芩、瓜蒌皮、龙胆草、通草、蒲公英、板蓝根、大青叶、桑寄生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3倍量的的80%乙醇,投入微波萃取装置中进行微波萃取,萃取功率1000W,萃取2次,每次60分钟,合并萃取液,浓缩,加到Diaion HP-10大孔吸附树脂柱上,80%乙醇洗脱,收集3倍量柱体积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并干燥,得微波提取物,备用;

(2)将连翘、蒲黄、车前子、蝉蜕、淡竹叶、夏枯草、决明子、白鲜皮、鱼腥草,加入到CO2超临界萃取器中,乙醇作为夹带剂,夹带剂占总萃取溶剂的体积百分比为3%,萃取压力10MPa,温度60℃,CO2流量4ml/g生药·min,萃取时间200min,得超临界萃取物,备用;

(3)将番泻叶、茯苓、香加皮、干姜、薤白、鸡矢藤、山药、当归、板蓝根、冰糖、溪黄草、菟丝子、大枣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1-10倍量的90%乙醇,在60-100℃醇化200分钟,再加3倍量的水,在75℃保温100分钟,浓缩回收乙醇,得到混合液,过滤混合液得滤液,过滤的中药残渣重复以上提取步骤;合并两次滤液,用孔径在1000um,截留分子量在300KDalton的耐高温高截留率卷式纳滤膜,分离出滤液中的大颗粒物质和上清液,上清液浓缩,浓缩为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4的稠膏并干燥,粉碎成粉末,备用;

(4)将上述步骤(1)、(2)、(3)所得混合均匀,再添加药物辅料,制备成相应的药物片剂。

作为优选,本发明还提供了小儿黄疸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内服的剂型为散剂时,制备方法包括:

第一步,将益母草、丹参、甘草、黄芩、瓜蒌皮、龙胆草、通草、蒲公英、板蓝根、大青叶、桑寄生分别粉碎成粉末,按比例混合,装入渗漉筒中,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倍的醇浓度为95%的乙醇,在室温条件下浸泡20小时,打开渗漉筒的阀门,乙醇溶液慢慢滴出,滴出速度为每分钟0.5ml,收集滴出液,待滴出的乙醇液滴无色为止,浓缩,除去乙醇溶液,干燥,粉碎,获得第一粉末;

第二步,将余下组分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倍的95%乙醇,煮沸3小时,过滤,获得第一滤液,滤渣再次加入相对于混合物2倍的95%,再次煮沸0.5小时,过滤,获得第二滤液,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混合,用孔径在100um,截留分子量在300KDalton的耐高温高截留率卷式纳滤膜,分离出滤液中的大颗粒物质和上清液,上清液浓缩,浓缩为60℃下相对密度为1.0.1~1.14的稠膏并干燥,粉碎成粉末,获得第二粉末;

第三步,将第一粉末、第二粉末混合,加入相应辅料,获得中药散剂。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黄疸的中药组合物为纯中药制剂,对黄疸有很好的疗效,具有疗程好、成本低、使用方便、不易复发的特点。本发明根据中医理论配方,选药合理。本发明药物具有配伍严谨,药性平和,疗效显著的特点,便于在临床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形成黄疸的病理因素,主要是湿。《金匮要略》记载:“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由于湿阻中焦,脾胃功能失常,影响肝胆的疏泄,以致胆汁不循常道,溢于肌肤,而发生黄疸。(1)外感湿热疫毒:夏秋季节,暑湿当令,或因湿热之邪偏盛,从表入里,内蕴中焦,湿郁热蒸,不得泄越而发病。或因湿热挟时邪疫毒,则其病势暴急,具有传染特点,表现热毒炽盛的严重现象,且预后差,又称急黄。(2)饮食不节,伤及脾胃:过食肥甘油腻,寒凉生冷,或饥饱不度、酗酒,劳倦太过,均可损伤脾胃,使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而化热,熏蒸于肝胆,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下注膀胱,从而表现为目黄、肤黄、小便黄的黄疸病证。由于致病因素不同,个体素质的差异,表现为湿热和寒湿两个方面。若因湿热所伤,或素体胃热偏盛,则湿从热化,湿热相交,由脾胃而熏蒸肝胆,胆热液泄,表现为阳黄证候。若因寒湿伤人,或素体脾胃虚寒,则湿从寒化,寒湿郁滞中焦,致使中阳不振,脾气壅遏不运,胆汁为湿所用,表现为阴黄证。(3)积聚日久:因瘀血阻滞胆道,胆汁外溢发生黄疸。(4)内伤不足,脾虚气亏,血败而不华色,可发生黄疸。

益母草:性味:苦、辛,微寒。归经:归肝、心包经。功能主治: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

丹参:性味:苦,微寒。归经:归心、肝经。功能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甘草:性味:甘,平。归经: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黄芩:性味:苦,寒。归经: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瓜蒌皮:性味:味甘;微苦;性寒。归经:归肺;胃经。功能主治:清肺化痰;利气宽胸散结。主肺热咳嗽;胸胁痞痛,咽喉肿痛;乳癖乳乳痈。

龙胆草:性味:苦,寒。归经:归肝、胆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强中,湿疹瘙痒,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通草:主治:湿温尿赤、淋病涩痛、水肿尿少、乳汁不下。

蒲公英:性味:苦、甘,寒。归经:归肝、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疠,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板蓝根:性味:苦,寒。①《本草述》:"苦,寒,无毒。"②《分类草药性》:"凉。"归经:《本草便读》:"入肝、胃血分。"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治流感,流脑,乙脑,肺炎,丹毒,热毒发斑,神昏吐衄,咽肿,痄腮,火眼,疮疹,舌绛紫暗,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疫,痈肿;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

大青叶: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温邪入营,高热神昏,发斑发疹,黄疸,热痢,痄腮,喉痹,丹毒,痈肿。

桑寄生:性味:苦、甘,平。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

连翘:性味:苦,微寒。归经:归肺、心、小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瘰疠,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

蒲黄:性味:甘,平。归经:归肝、心包经。功能主治:止血,化瘀,通淋。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痛经,脘腹刺痛,跌扑肿痛,血淋涩痛。

车前子:性味:甘,微寒。归经:归肝、肾、肺、小肠经。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明目,祛痰。用于水肿胀满,热淋涩痛,暑湿泄泻,目赤肿痛,痰热咳嗽。

蝉蜕:性味:甘,寒。归经:归肺、肝经。功能主治: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淡竹叶:味甘、淡,性寒。治肺热咳嗽,肺气上逆。治虚烦,发热不眠,退虚热,止烦热。煎点童便服。

夏枯草:性味:辛、苦,寒。归经:归肝、胆经。功能主治: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乳腺增生,高血压。

决明子:性味:甘、苦、咸,微寒。归经:归肝、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

白鲜皮:性味:苦,寒。归经:归脾、胃、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

鱼腥草:性味:辛,微寒。归经:归肺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番泻叶:性味:甘苦,寒,饮片新参:"苦,凉。"归经:入大肠经。功能主治:泻热导滞。治热结便秘,积滞腹胀。

茯苓:性味:甘、淡,平。归经:归心、肺、脾、肾经。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香加皮:性味:辛、苦,温;有毒。归经:归肝、肾、心经。功能主治:祛风湿,强筋骨。用于风寒湿痹,腰膝酸软,心悸气短,下肢浮肿。

干姜:性味:辛、热。归经:归脾、胃、肾、心、肺经。功能主治: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薤白:性味:辛、苦,温。归经:归肺、胃、大肠经。功能主治: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用于胸痹疼痛,痰饮咳喘,泄痢后重。

鸡矢藤:性味:甘酸,平。①《岭南采药录》:"味辛苦,平。"②《上海常用中草药》:"甘酸,平。"功能主治:祛风活血,止痛解毒,消食导滞,除湿消肿。治风湿疼痛,腹泻痢疾,肮腹疼痛,气虚浮肿,头昏食少,肝脾肿大,瘰疬,肠痈,无名肿毒,跌打损伤。

山药:性味:甘,平。归经:归脾、肺、肾经。功能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当归:性味:甘、辛,温。归经:归肝、心、脾经。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板蓝根: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毒发斑,舌绛紫暗,痄腮,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

冰糖:味甘、性平,入肺、脾经;有补中益气,和胃润肺的功效;冰糖养阴生津,润肺止咳,对肺燥咳嗽、干咳无痰、咯痰带血都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用于肺燥、肺虚、风寒劳累所致的咳喘、小儿疟疾、噤口痢、口疮、风火牙痛。

溪黄草: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祛湿、凉血散瘀的功效,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痢疾、肠炎、跌打瘀痛等病症。

菟丝子: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将原药筛去泥屑,拣去杂质,晒干。

大枣:性温、味甘,具益气补血、健脾和胃、袪风功效,对治疗过敏性紫癜、贫血、高血压、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转氨酶增高,以及预防输血反应等均有理想效果;大枣含有三萜类化合物及环磷酸腺苷,有较强的抑癌、抗过敏作用;枣中含有抗疲劳作用的物质,能增强人的耐力;枣还具有减轻毒性物质对肝脏损害的功效;枣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有镇静降血压的作用。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a、取原料药益母草5份、丹参3份、甘草2份、黄芩1份、瓜蒌皮0.1份、龙胆草0.1份、通草5份、蒲公英5份、板蓝根4份、大青叶2份、桑寄生3份、连翘2份、蒲黄2份、车前子2份、蝉蜕1份、淡竹叶1份、夏枯草2份、决明2份、白鲜皮2份、鱼腥草2份、番泻叶1份、茯苓1份、香加皮2份、干姜1份、薤白2份、鸡矢藤2份、山药1份、当归1份、板蓝根1份、冰糖2份、溪黄草1份、菟丝子2份、大枣5份加入2倍量的乙醇中浸泡10小时,加热提取3次,每次1小时,去上清液,合并提取液,30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70℃时1.14的浸膏,加热浓缩至浸膏状,静置备用,成为组分1。

b、将乙醇提取过的药渣放入2倍量水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提取时间为1小时,30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1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70℃时1.14的浸膏,加热浓缩至浸膏状,静置备用,成为组分2;

c、将上述两种组分浸膏浓缩成糊状,浓缩液用CO60灭菌,辐照剂量10k,加入糊精,然后真空罐装密封即得,使用时直接饮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包括以下重量组成:益母草5份、丹参3份、甘草2份、黄芩1份、瓜蒌皮0.1份、龙胆草0.1份、通草5份、蒲公英5份、板蓝根4份、大青叶2份、桑寄生3份、连翘2份、蒲黄2份、车前子2份、蝉蜕1份、淡竹叶1份、夏枯草2份、决明2份、白鲜皮2份、鱼腥草2份、番泻叶1份、茯苓1份、香加皮2份、干姜1份、薤白2份、鸡矢藤2份、山药1份、当归1份、板蓝根1份、冰糖2份、溪黄草1份、菟丝子2份、大枣5份。

其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将益母草、丹参、甘草、黄芩、瓜蒌皮、龙胆草、通草、蒲公英、板蓝根、大青叶、桑寄生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3倍量的的80%乙醇,投入微波萃取装置中进行微波萃取,萃取功率1000W,萃取2次,每次60分钟,合并萃取液,浓缩,加到Diaion HP-10大孔吸附树脂柱上,80%乙醇洗脱,收集3倍量柱体积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并干燥,得微波提取物,备用;

(2)将连翘、蒲黄、车前子、蝉蜕、淡竹叶、夏枯草、决明子、白鲜皮、鱼腥草,加入到CO2超临界萃取器中,乙醇作为夹带剂,夹带剂占总萃取溶剂的体积百分比为3%,萃取压力10MPa,温度60℃,CO2流量4ml/g生药·min,萃取时间200min,得超临界萃取物,备用;

(3)将番泻叶、茯苓、香加皮、干姜、薤白、鸡矢藤、山药、当归、板蓝根、冰糖、溪黄草、菟丝子、大枣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1-10倍量的90%乙醇,在60-100℃醇化200分钟,再加3倍量的水,在75℃保温100分钟,浓缩回收乙醇,得到混合液,过滤混合液得滤液,过滤的中药残渣重复以上提取步骤;合并两次滤液,用孔径在1000um,截留分子量在300KDalton的耐高温高截留率卷式纳滤膜,分离出滤液中的大颗粒物质和上清液,上清液浓缩,浓缩为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4的稠膏并干燥,粉碎成粉末,备用;

(5)将上述步骤(1)、(2)、(3)所得混合均匀,再添加药物辅料,制备成相应的药物片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包括以下重量组成:益母草5份、丹参3份、甘草2份、黄芩1份、瓜蒌皮0.1份、龙胆草0.1份、通草5份、蒲公英5份、板蓝根4份、大青叶2份、桑寄生3份、连翘2份、蒲黄2份、车前子2份、蝉蜕1份、淡竹叶1份、夏枯草2份、决明2份、白鲜皮2份、鱼腥草2份、番泻叶1份、茯苓1份、香加皮2份、干姜1份、薤白2份、鸡矢藤2份、山药1份、当归1份、板蓝根1份、冰糖2份、溪黄草1份、菟丝子2份、大枣5份。

其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益母草、丹参、甘草、黄芩、瓜蒌皮、龙胆草、通草、蒲公英、板蓝根、大青叶、桑寄生分别粉碎成粉末,按比例混合,装入渗漉筒中,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倍的醇浓度为95%的乙醇,在室温条件下浸泡20小时,打开渗漉筒的阀门,乙醇溶液慢慢滴出,滴出速度为每分钟0.5ml,收集滴出液,待滴出的乙醇液滴无色为止,浓缩,除去乙醇溶液,干燥,粉碎,获得第一粉末;

第二步,将余下组分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倍的95%乙醇,煮沸3小时,过滤,获得第一滤液,滤渣再次加入相对于混合物2倍的95%,再次煮沸0.5小时,过滤,获得第二滤液,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混合,用孔径在100um,截留分子量在300KDalton的耐高温高截留率卷式纳滤膜,分离出滤液中的大颗粒物质和上清液,上清液浓缩,浓缩为60℃下相对密度为1.0.1~1.14的稠膏并干燥,粉碎成粉末,获得第二粉末;

第三步,将第一粉末、第二粉末混合,加入相应辅料,获得中药散剂。

毒性试验:

实验动物

小白鼠由青岛市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小白鼠灌胃给药急性毒性实验

取健康小鼠32只,雌雄各半,在24小时之内分三组,灌胃肠每次0.6ml/只,总重量1.8ml,相当于原生药4.0g,即10g生药/kg/d,相当于临床65公斤人的857倍。小鼠给药后按常规饲料12天未见动物死亡及未出、现毒性反应。因此证明,本发明药物无毒副作用,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大鼠灌胃给药长期毒性实验

毒性试验:

健康大鼠Wistar,体重10-130g,140只雌雄各半,按性别及体重随机分组,四组,每组35只。1、2、3组服用受试药物,剂量分别为9.6/kg/d,6.4/kg/d,3.2/kg/d。4组对照给相应体积量的蒸馏水、大鼠均灌胃肠给药,每组一次连用6个月,处死一半,余下1/2停药观察12天全部死亡。

测试大鼠体重、饮食、情绪、活动能量。血象检查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象等,血红蛋白定量计数。生化检查:血清蛋白定量、胆固醇、血糖定量。病理组织检查:实验结果后取半数动物称重,断头处死,取血,同时解剖心、肝、肾、肺、脑、脾、胃肠、膀胱、肾上腺做病理组织检查。

实验结果表示:用药组与对照组动物毛发色泽、摄食、四肢活动等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血液生化检查,用药组与对照组均在正常范围。病理组织学检查,实验各组心、肝、肾及局部皮肤均未见明显病变。本发明中药制剂长期用药对全身重要脏器均未见明显的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实验安全。

临床试验

1、一般资料

发明人2013年10月~2016年2月间共收集183例黄疸的门诊患者,年龄16~53岁,病程1个月~12个月。随机分为:治疗组150例,空白组33例。两组年龄、病情等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

(1)症状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并且伴有呕恶、纳差、腹胀、倦怠、身重、舌质红苔黄、脉数等;

(2)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l7.1umol/L,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阳性,直接胆红素≥3.5umol/L,ALT、AKP、R-GT都可增高;只要具有(1)和(2)前三项中的一项,即可确诊为黄疸。

3、试验方法

治疗组口服本发明按照具体实施例1制得的药品,早晚各一次,疗程14天,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空白组口服安慰剂胶囊,早晚各一次,疗程14天。

4、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对于黄疸疗效评定: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皮肤、巩膜黄染及体征消失,肝功能检查恢复正常,血清总胆红素降至l7umol/L以下;

好转: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皮肤、巩膜黄染及体症好转,血清总胆红素下降至17~34umol/L;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体征,血清胆红素无变化,甚至恶化。

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