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贴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16755阅读:7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治疗痛风的中药贴剂。



背景技术: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本病以关节液和痛风石中可找到有双折光性的单水尿酸钠结晶为其特点。其临床特征为: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严重者见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常伴尿酸性尿路结石。痛风为常见多发病,发病人群多为中老年人,其病程缠绵、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目前,这些疾病的治疗主要有西药针剂和口服,或者采用中医理疗。而现有市面上治疗这些疾病的西药因含抗生素类会产生副作用,如:伤肝伤肾;另一方面,中老年患者对针剂和服药不易接受。现有的治疗上述疾病的中药也较多,但都存在着治愈慢、不能根治、有副作用的缺陷。中医理疗没有副作用,但治疗时间长、见效慢,大部分患者难以坚持治疗,使得病情久拖未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外用的中药贴剂,对痛风有良好的疗效,其治疗方法简单、治愈快、治疗效果好、无副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药贴剂,其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莪术5份、姜黄5份、大黄3份、冰片0.01份。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分为两种制备方法, 第一为膏状,将配方中的各组分清洗干净后,熬成浓膏而成, 此种方法利于批量成产为成品,便于上市销售, 消费者可以自行买回后按照说明进行使用;第二为粉状,由上面所记录的各种比例的中药粉,用适量蒸馏水调制而成。具体的使用方法是:将本发明的药膏或者现场调制的药贴涂于患病处,然后用医用胶布密封,让药膏的药性渗透入患处,消除患处病灶引起的炎症;同时,密封后的药膏在24-36小时内能将患处病灶的风寒、湿气、瘀毒、脓肿拔出,以水泡的形式存在于患处,患者将药膏揭掉后,用消毒过的针头扎破水泡,并用大小合适的玻璃火罐吸拔10-15min,然后取下玻璃火罐,对形成水泡的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包扎即可。

下面对本发明所采用的各种原料的药用性能作简要介绍:

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行气止痛,破血消积。

姜黄:行气破瘀,通经止痛。

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散毒,明目退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用药方便:只是外贴,不需要内服打针,患者容易接受;

2、药效好:能短期内治愈痛风以及各种由人体气血不畅、经脉不通引起的疼痛、麻木,无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子对本发明一种中药贴剂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取莪术2g、姜黄3g、大黄2g、冰片0.02g,加入10倍量(V/W)水熬成相对密度为1.40的浓膏;

具体的使用方法是:将药膏涂于患病处,然后用医用胶布密封,让药膏的药性渗透入患处,消除患处病灶引起的炎症;同时,密封后的药膏在24-36小时内能将患处病灶的风寒、湿气、瘀毒、脓肿拔出,以水泡的形式存在于患处,患者将药膏揭掉后,用消毒过的针头扎破水泡,并用大小合适的玻璃火罐吸拔10-15min,然后取下玻璃火罐,对形成水泡的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包扎即可。

临床病例

选32例痛风疾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在31岁至60岁之间,临床实验30人中的治疗结果,治愈29,显效0人,有效2人,无效1人。

上述疗效的判断标准如下:

治愈:症状全部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主要西医理化指标检查正常。

显效:全部症状消除或主要症状消除,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能参加正常生活活动,理化指标基本正常。

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除,主要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或有明显进步,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有所改善。

无效:与治疗前比较,各方面均无进步。

总结:治疗15天有效,一般患者1个月症状基本消失,重症患者2个月病症消失、3个月症状全部消失,治愈率90.6%。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