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药膏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16568阅读:8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药膏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制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湿疹(eczema)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皮肤病、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湿疹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皮肤病,治疗需要复发性专用药,如含有康洁净肤成分的药物,也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风、湿、热三邪为主要致病因素,故治疗上以清利湿热为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药膏及其制备方法,该药膏具有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祛风除湿、止痒、活血散瘀之功效,能有效治疗和防治湿疹。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药膏,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海桐皮4~10份、广藿香6~12份、地肤子4~10份、玉竹5~15份、龙胆草4~10份、白蔹4~8份、泽泻4~8份、苍术4~10份、蛇床子6~12份、金钱草6~12份、川木通4~10份、甘草6~12份、苦参4~10份、白蒺藜3~9份和千里光4~10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海桐皮7份、广藿香9份、地肤子7份、玉竹10份、龙胆草7份、白蔹6份、泽泻6份、苍术7份、蛇床子9份、金钱草9份、川木通7份、甘草9份、苦参7份、白蒺藜6份和千里光7份。

本发明选用的海桐皮,味苦,性平,归肝、肾经,有祛风湿、舒筋通络之功效;广藿香,味辛,性微温,归脾、胃、肺,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之功效;地肤子,味甘、苦,性寒,归肾、膀胱经,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功效;玉竹,味甘,性平,归肺、胃经,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之功效;龙胆草,味苦,性寒,归肝、胆经,有清热、消肿、止血、解毒、祛黄水之功效;白蔹,味苦、辛,性微寒,归心、肺、肝、脾经,有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生肌敛疮之功效;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有利水、渗湿、泄热之功效;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经,有燥湿健脾、辟秽化浊、祛风散寒、明目之功效;蛇床子,味辛、苦,性温,归肾经,有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之功效;金钱草,味辛、微苦,性微寒,归肝、肾、膀胱经,有利湿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之功效;川木通,味苦,性寒,归心、小肠、膀胱经,有利尿通淋、清心除烦之功效;甘草,味甘,性平,归脾、胃、肺经,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之功效;苦参,味苦,性寒,归肝、肾、大肠、小肠经,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效;白蒺藜,味苦、辛,性平,归肝经,有平肝解郁、祛风明目之功效;千里光,味苦,性寒,归肺、肝、大肠经,有清热解毒、明目、止痒之功效。诸药在发挥各自作用的同时,共奏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祛风除湿、止痒、活血散瘀之功效。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海桐皮4~10份、广藿香6~12份、地肤子4~10份、玉竹5~15份、龙胆草4~10份、白蔹4~8份、泽泻4~8份、苍术4~10份、蛇床子6~12份、金钱草6~12份、川木通4~10份、甘草6~12份、苦参4~10份、白蒺藜3~9份和千里光4~10份,混合均匀后,粉碎、灭菌后,用常规方法制成药膏。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原料的重量份数为:海桐皮7份、广藿香9份、地肤子7份、玉竹10份、龙胆草7份、白蔹6份、泽泻6份、苍术7份、蛇床子9份、金钱草9份、川木通7份、甘草9份、苦参7份、白蒺藜6份和千里光7份。

进一步,所述粉碎的粒径为80~100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药膏具有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祛风除湿、止痒、活血散瘀之功效,能有效治疗和防治湿疹,对人体无刺激感,也无毒副作用。

(2)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适合规模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治疗湿疹的中药药膏,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海桐皮4kg、广藿香12kg、地肤子4kg、玉竹15kg、龙胆草4kg、白蔹8kg、泽泻4kg、苍术10kg、蛇床子6kg、金钱草12kg、川木通4kg、甘草12kg、苦参4kg、白蒺藜9kg和千里光4kg。

上述治疗湿疹的中药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以下重量的原料:海桐皮4kg、广藿香12kg、地肤子4kg、玉竹15kg、龙胆草4kg、白蔹8kg、泽泻4kg、苍术10kg、蛇床子6kg、金钱草12kg、川木通4kg、甘草12kg、苦参4kg、白蒺藜9kg和千里光4kg,混合均匀后,粉碎成80目、灭菌后,用常规方法制成药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治疗湿疹的中药药膏,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海桐皮7kg、广藿香9kg、地肤子7kg、玉竹10kg、龙胆草7kg、白蔹6kg、泽泻6kg、苍术7kg、蛇床子9kg、金钱草9kg、川木通7kg、甘草9kg、苦参7kg、白蒺藜6kg和千里光7kg。

上述治疗湿疹的中药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以下重量的原料:海桐皮7kg、广藿香9kg、地肤子7kg、玉竹10kg、龙胆草7kg、白蔹6kg、泽泻6kg、苍术7kg、蛇床子9kg、金钱草9kg、川木通7kg、甘草9kg、苦参7kg、白蒺藜6kg和千里光7kg,混合均匀后,粉碎成100目、灭菌后,用常规方法制成药膏。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治疗湿疹的中药药膏,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海桐皮10kg、广藿香6kg、地肤子10kg、玉竹5kg、龙胆草10kg、白蔹4kg、泽泻8kg、苍术4kg、蛇床子12kg、金钱草6kg、川木通10kg、甘草6kg、苦参10kg、白蒺藜3kg和千里光10kg。

上述治疗湿疹的中药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以下重量的原料:海桐皮10kg、广藿香6kg、地肤子10kg、玉竹5kg、龙胆草10kg、白蔹4kg、泽泻8kg、苍术4kg、蛇床子12kg、金钱草6kg、川木通10kg、甘草6kg、苦参10kg、白蒺藜3kg和千里光10kg,混合均匀后,粉碎成100目、灭菌后,用常规方法制成药膏。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选择湿疹患者100例临床观察,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48岁,病程1-20年。对照组5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46岁,病程1-20年。两组病例的病程、症状轻重程度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药物选择:

治疗组患者敷用本发明外用药膏,成人每日3次,每次3-6g,6天为一个疗程,通常1-2个疗程有效,顽症需3-4个疗程。

对照组使用肛泰,按说明书用,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3、疗效判定:

(1)治愈:慢性湿疹样变、鳞屑样痂皮、痱疹样皮疹、丹毒样外观、股沟及大腿内侧皮肤有色素沉积、全身过敏反应、濡脉、全身过敏和发热皮疹关节痛、脚底干裂、婴儿湿疹结痂等症状消失,皮肤功能恢复正常。

(2)有效:上述症状有所缓解。

(3)无效:病症无变化。

4、结果:

服用本发明外用药膏的治疗组中,治愈3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治愈率76%,总有效率94%。

对照组中治愈10例,有效15例,无效25例,治愈率20%,总有效率50%。

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典型病例举例:

1、王某,女,58岁,自由职业,广西柳州人。患者患荨麻疹2年余,身上大面积起红块,非常痒痛,腹胀,一点难消化和含热量食物都不能吃。特别晚上睡熟就痒痛起来,不能入睡。敷用本发明外用药膏2个疗程,上述症状减轻;继续敷用本发明外用药膏3个疗程,上述症状消失,没有复发。

2、孙某,男,36岁,建筑工人,广西南宁人。患者大腿和脚杆处患湿疹11年余,经多家医院诊治未有好转,非常痛苦。后经人介绍来我院就诊,给予敷用本发明外用药膏2个疗程后,湿疹症状减轻,身体好转;继续敷用本发明外用药膏1个疗程,湿疹症状完全消失,随访未复发。

3、郑某,女,62岁,家庭妇女,湖南永州人。患者双手及手指患湿疹已6年,脓血淋漓,痛痒难忍,农活不能做。曾到多家医院看过未能治愈。遂来我院就诊。涂用本发明外用药膏1个疗程后,上述症状好转;继续涂用本发明外用药膏1个疗程后,上述症状全部消失,随访未复发。

4、张某,男,45岁,农民,湖南长沙人。患者大腿内外侧患湿疹已有4年,内侧较重,脓血淋漓,恶痒恶痛。曾到多家大医院求医,未能治愈。后经人介绍敷用本发明外用药膏2个疗程,上述症状好转,疼痛减轻;继续敷用本发明外用药膏1个疗程,上述症状完全消失,身体痊愈,随访未复发。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药膏具有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祛风除湿、止痒、活血散瘀之功效,能有效治疗和防治湿疹,对人体无刺激感,也无毒副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