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心电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3982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式心电检测仪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心电检测仪,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式心电检测仪。



背景技术:

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心电信号对于检测常见心脏病,具有直观快速、简单实用、无痛无创的优点,因此心电信号对心脏疾病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并且心脏病人的突发性死亡在早期会表现出心电信号的异常,若能及时发现就可以尽早预防以达到降低死亡率的目的。

对于社区和家庭使用者而言,大型的心电监护仪价格昂贵、使用过程复杂,不适于日常使用,而便携式心电检测仪价格便宜,体积小巧,易于操作,方便携带,在功能上完全可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市面上很多心电仪可以实现导联线的心电信号采集但无法快速采集心电信号或是能够实现手持快速采集心电信号但无法实现导联线精准测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设计了一种手持式心电检测仪。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手持式心电检测仪外观包括外壳、快速检测键和液晶显示屏,所述液晶显示屏下方设置有确认键、左选择键、右选择键和返回键,所述外壳接缝处卡接固定有导联线接口、数据输出端口和开机键,所述的外壳两侧有两片金属干电极,所述的外壳内部有心电检测电路板,所述外壳背面设置有电池仓。所述的心电检测电路板包括手指心电传感器模块、导联线精准检测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电源模块。

一种手持式心电检测仪可实现手持30秒快速采集心电信号,也可实现导联线长时间连续采集心电信号。

一种手持式心电检测仪可使用干电池,也可使用充电电源。

所述的一种手持式心电检测仪具有数据存储功能,当测量完成后可提示用户保存数据,并且可以查看所存储的数据。

手指心电传感器模块采用心电芯片来快速测量使用者的心电信号。

所述的心电芯片是一种高性能生物芯片,主要由一个模拟前端电路和一个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组成,其中模拟前端电路主要包括低噪声放大器和模数转换器。数字信号处理电路主要包括数字滤波、算法计算、串口。

所述的心电芯片采集心电信号的功能十分强大,可以采集微伏到毫伏的心电信号,并通过专有的算法来处理。

所述的心电芯片有两个信号采集点,可以通过金属干电极进行二指测量,并可以检测到导联是否脱落,可以输出使用者的心电图、心率以及HRV等信息。

导联线精准检测模块采用传统的肢体导联的采集位进行心电信号采集。

导联线精准检测模块中由前置放大电路、50HZ双T陷波电路、高低通滤波电路及后级放大电路组成心电放大电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前置放大电路中采用仪表放大器AD620,来满足系统高输入阻抗、高共模抑制比、低噪声、低漂移的要求,并采用右腿驱动电路,进一步提高前置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和抗干扰能力,再从根本上降低空间电场在人体上产生的干扰。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后级放大电路采用低噪声、宽频带集成运算放大器OP07构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选用ATmega128单片机作为A/D转换主控芯片来满足系统高性能、低功耗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外部设计图

图2为本发明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特征。

一种手持式心电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持式心电检测仪外观包括外壳(1)、检测键(2)和液晶显示屏(3),所述液晶显示屏下方设置有确认键(4)、左选择键(5)、右选择键(6)和返回键(7),所述外壳接缝处卡接固定有导联线接口(8)、数据输出端口(9)和开机键(10),所述的外壳两侧有两片金属干电极(11),所述的外壳内部有心电检测电路板,所述外壳背面设置有电池仓。所述的心电检测电路板包括手指心电传感器模块、导联线精准检测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电源模块。

所述的手持式心电检测仪既可以只通过手指采集心电又可以连接导联线的手持式心电检测仪,可以满足使用者手持快速测量和导联线长时间精准测量的两种需求。

当进行手持快速测量时,长按开机键(10)开机,测量时双手握住检测仪,左右手手指分别与检测仪两侧的金属电极接触,然后按下检测建(2),等待30秒,测量结果显示在液晶显示屏(3)上。

当进行导联线长时间精准测量时,长按开机键(10)开机,将导联线插入导联线接口(8),将电极或肢体夹与患者连接,然后按下检测建(2),测量结果实时显示在液晶显示屏(3)上。

所述的一种手持式心电检测仪具有数据存储功能,当测量完成后可提示用户保存数据,并且可以查看所存储的数据。

所述的一种手持式心电仪具有数据输出模块,可通过数据输出端口(9)或蓝牙、WiFi等方式传输存储的数据。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