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16762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粘膜浅表性炎症,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症状表现①最常见症状是上腹疼痛,约占85%,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上腹部疼痛多数无规律,与饮食无关,有的患者空腹舒适,饭后不舒,一般为弥慢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②浅表性胃炎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反酸、恶心、呕吐、乏力、便秘或腹泻等,③腹胀占70%,常因胃内潴留、排空延迟、消化不良所致,④嗳气,约占50%的患者有此症状,患者如果姿势不好的话容易使胃内气体增多,经食管排出,使上腹饱胀暂时缓解,⑤反复出血也是浅表性胃炎的常见表现,出血原因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基础上并发的一种胃粘膜急性炎症改变;目前,中医药治疗浅表性胃炎研究报道日益增多,因其副作用小已为广大浅表性胃炎患者所接受,利用现代科技设备和方法,探讨浅表性胃炎病因病机,筛选验证有效药物,研制针对性强、疗效肯定、剂型简便的中药制剂,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柴胡60-120份、枳壳60-120份、蒲公英170-230份、丹参170-230份、茯苓170-230份、吴茱萸30-90份、玫瑰花90-150份、川楝子90-150份、元胡120-180份、乌药120-180份、郁金120-180份、厚朴120-180份、炒麦芽200-400份、九香虫40-100份、苏梗50-110份、藿香60-120份、木香60-120份、砂仁60-120份、香附60-120份、阿斯巴甜0.001-0.002份、苯甲酸钠0.001-0.002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步骤为:

(1)取原料柴胡、枳壳、蒲公英、丹参、茯苓、吴茱萸放入粉碎机粉碎,过60-80目筛,得到原料粉,备用;

(2)取原料玫瑰花、川楝子、元胡、乌药、郁金、厚朴放入粉碎机粉碎,过50-60目筛,得到原料粉,备用;

(3)取原料炒麦芽、九香虫、苏梗、藿香、木香、砂仁、香附放入粉碎机粉碎,过80-100目筛,得到原料粉,备用;

(4)将步骤(1)所得原料粉和步骤(2)所得原料粉和(3)所得原料粉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原料重量10-12倍量的水,煎煮0.4-1小时,倒出药液,第二次加原料重量6-8倍量的水,煎煮0.4-1小时,合并两次药液,过滤,滤液浓缩至55-60℃测相对密度为1.08-1.15的清膏,加90-95%的乙醇适量,5-10℃静置24-48时,过滤,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滤液浓缩至55-60℃测相对密度为1.25-1.35的稠膏,备用;

(5)取原料阿斯巴甜、苯甲酸钠分别溶解到水中,备用;

(6)将步骤(4)所得稠膏加入其重量3-5倍量的纯净水,再加入溶解后的阿斯巴甜、苯甲酸钠,搅拌5-10min至完全溶解,用离心过滤,转数10000-15000r/min,时间为5-15s,冷藏,静置24-48时,再用离心过滤,转数16000-20000r/min,时间为5-15s,最后封装于20ml瓶中封口,以沸水高温10-15分钟灭菌,冷却,包装,即得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中药制剂。

优选的方案中,一种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柴胡90份、枳壳90份、蒲公英200份、丹参200份、茯苓200份、吴茱萸60份、玫瑰花120份、川楝子120份、元胡150份、乌药150份、郁金150份、厚朴150份、炒麦芽300份、九香虫70份、苏梗80份、藿香90份、木香90份、砂仁90份、香附90份、阿斯巴甜0.0015份、苯甲酸钠0.0015份;

其制备步骤为:

(1)取原料柴胡、枳壳、蒲公英、丹参、茯苓、吴茱萸放入粉碎机粉碎,过80目筛,得到原料粉,备用;

(2)取原料玫瑰花、川楝子、元胡、乌药、郁金、厚朴放入粉碎机粉碎,过60目筛,得到原料粉,备用;

(3)取原料炒麦芽、九香虫、苏梗、藿香、木香、砂仁、香附放入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得到原料粉,备用;

(4)将步骤(1)所得原料粉和步骤(2)所得原料粉和(3)所得原料粉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原料重量10倍量的水,煎煮0.8小时,倒出药液,第二次加原料重量8倍量的水,煎煮0.8小时,合并两次药液,过滤,滤液浓缩至55℃测相对密度为1.08的清膏,加95%的乙醇适量,8℃静置24时,过滤,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滤液浓缩至60℃测相对密度为1.25的稠膏,备用;

(5)取原料阿斯巴甜、苯甲酸钠分别溶解到水中,备用;

(6)将步骤(4)所得稠膏加入其重量3-5倍量的纯净水,再加入步骤(3)中得鹿角胶溶化液,再加入步骤(5)所得阿斯巴甜、苯甲酸钠,搅拌5min至完全溶解,用离心过滤,转数10000r/min,时间为5s,冷藏,静置24时,再用离心过滤,转数16000r/min,时间为5s,最后封装于20ml瓶中封口,以沸水高温15分钟灭菌,冷却,包装,即得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所用中药原料药的药理如下:

柴胡: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胆经;功能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官脱垂,脱肛。

枳壳:性味归经:苦、辛、酸,温,归脾、胃经;功能主治: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官脱垂。

蒲公英: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肝、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疠,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丹参: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肝经;功能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徵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茯苓: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吴茱萸: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功能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

玫瑰花: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脾经;功能主治:行气解郁,和血,止痛;用于肝胃气痛,食少呕恶,月经不调,跌扑伤痛。

川楝子: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功能主治: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元胡: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脾经;功能主治:活血,利气,止痛;用于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

乌药: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功能主治:顺气止痛,温肾散寒;用于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痛经。

郁金: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肝、心、肺经;功能主治: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用于经闭痛经,胸腹胀痛、刺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黄疸尿赤。

厚朴: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功能主治: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炒麦芽: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脾、胃经;功能主治:健脾养胃、行气消食、退乳消胀;治脘腹胀痛、食积不消、脾虚食少、乳房胀痛、乳汁郁积、妇女断乳等病症。

九香虫:性味归经:咸,温,归肝、脾、肾经;功能主治:理气止痛,温中助阳;用于胃寒胀痛,肝胃气痛,肾虚阳痿,腰膝酸痛。

苏梗:性味:辛,温,归肺经;功能主治: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用于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

藿香: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脾、胃、肺经;功效:化湿,解暑,止呕;主治: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闷,呕恶纳呆,暑湿,湿温,胃逆呕吐。

木香: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功能主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煨木香实肠止泻;用于泄泻腹痛。

砂仁: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肾经;功能主治: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香附:性味归经: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功能主治:行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本发明有益效果:具有健脾和胃、理气宽中的功效,药效显著,可长期服用,患者易于接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实验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柴胡120份、枳壳120份、蒲公英230份、丹参230份、茯苓230份、吴茱萸90份、玫瑰花150份、川楝子150份、元胡180份、乌药180份、郁金180份、厚朴180份、炒麦芽400份、九香虫100份、苏梗110份、藿香120份、木香120份、砂仁120份、香附120份、阿斯巴甜0.002份、苯甲酸钠0.002份;

其制备步骤为:

(1)取原料柴胡、枳壳、蒲公英、丹参、茯苓、吴茱萸放入粉碎机粉碎,过60-80目筛,得到原料粉,备用;

(2)取原料玫瑰花、川楝子、元胡、乌药、郁金、厚朴放入粉碎机粉碎,过50-60目筛,得到原料粉,备用;

(3)取原料炒麦芽、九香虫、苏梗、藿香、木香、砂仁、香附放入粉碎机粉碎,过80-100目筛,得到原料粉,备用;

(4)将步骤(1)所得原料粉和步骤(2)所得原料粉和(3)所得原料粉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原料重量10-12倍量的水,煎煮0.4-1小时,倒出药液,第二次加原料重量6-8倍量的水,煎煮0.4-1小时,合并两次药液,过滤,滤液浓缩至55-60℃测相对密度为1.08-1.15的清膏,加90-95%的乙醇适量,5-10℃静置24-48时,过滤,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滤液浓缩至55-60℃测相对密度为1.25-1.35的稠膏,备用;

(5)取原料阿斯巴甜、苯甲酸钠分别溶解到水中,备用;

(6)将步骤(4)所得稠膏加入其重量3-5倍量的纯净水,再加入溶解后的阿斯巴甜、苯甲酸钠,搅拌5-10min至完全溶解,用离心过滤,转数10000-15000r/min,时间为5-15s,冷藏,静置24-48时,再用离心过滤,转数16000-20000r/min,时间为5-15s,最后封装于20ml瓶中封口,以沸水高温10-15分钟灭菌,冷却,包装,即得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中药制剂。

用法:口服,每日3次,每次15ml。

实施例2

一种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柴胡90份、枳壳90份、蒲公英200份、丹参200份、茯苓200份、吴茱萸60份、玫瑰花120份、川楝子120份、元胡150份、乌药150份、郁金150份、厚朴150份、炒麦芽300份、九香虫70份、苏梗80份、藿香90份、木香90份、砂仁90份、香附90份、阿斯巴甜0.0015份、苯甲酸钠0.0015份;

其制备步骤为:

(1)取原料柴胡、枳壳、蒲公英、丹参、茯苓、吴茱萸放入粉碎机粉碎,过60-80目筛,得到原料粉,备用;

(2)取原料玫瑰花、川楝子、元胡、乌药、郁金、厚朴放入粉碎机粉碎,过50-60目筛,得到原料粉,备用;

(3)取原料炒麦芽、九香虫、苏梗、藿香、木香、砂仁、香附放入粉碎机粉碎,过80-100目筛,得到原料粉,备用;

(4)将步骤(1)所得原料粉和步骤(2)所得原料粉和(3)所得原料粉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原料重量10-12倍量的水,煎煮0.4-1小时,倒出药液,第二次加原料重量6-8倍量的水,煎煮0.4-1小时,合并两次药液,过滤,滤液浓缩至55-60℃测相对密度为1.08-1.15的清膏,加90-95%的乙醇适量,5-10℃静置24-48时,过滤,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滤液浓缩至55-60℃测相对密度为1.25-1.35的稠膏,备用;

(5)取原料阿斯巴甜、苯甲酸钠分别溶解到水中,备用;

(6)将步骤(4)所得稠膏加入其重量3-5倍量的纯净水,再加入溶解后的阿斯巴甜、苯甲酸钠,搅拌5-10min至完全溶解,用离心过滤,转数10000-15000r/min,时间为5-15s,冷藏,静置24-48时,再用离心过滤,转数16000-20000r/min,时间为5-15s,最后封装于20ml瓶中封口,以沸水高温10-15分钟灭菌,冷却,包装,即得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中药制剂。

用法:口服,每日3次,每次15ml。

实施例3

一种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柴胡60份、枳壳60份、蒲公英170份、丹参170份、茯苓170份、吴茱萸30份、玫瑰花90份、川楝子90份、元胡120份、乌药120份、郁金120份、厚朴120份、炒麦芽200份、九香虫40份、苏梗50份、藿香60份、木香60份、砂仁60份、香附60份、阿斯巴甜0.001份、苯甲酸钠0.001份;

其制备步骤为:

(1)取原料柴胡、枳壳、蒲公英、丹参、茯苓、吴茱萸放入粉碎机粉碎,过60-80目筛,得到原料粉,备用;

(2)取原料玫瑰花、川楝子、元胡、乌药、郁金、厚朴放入粉碎机粉碎,过50-60目筛,得到原料粉,备用;

(3)取原料炒麦芽、九香虫、苏梗、藿香、木香、砂仁、香附放入粉碎机粉碎,过80-100目筛,得到原料粉,备用;

(4)将步骤(1)所得原料粉和步骤(2)所得原料粉和(3)所得原料粉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原料重量10-12倍量的水,煎煮0.4-1小时,倒出药液,第二次加原料重量6-8倍量的水,煎煮0.4-1小时,合并两次药液,过滤,滤液浓缩至55-60℃测相对密度为1.08-1.15的清膏,加90-95%的乙醇适量,5-10℃静置24-48时,过滤,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滤液浓缩至55-60℃测相对密度为1.25-1.35的稠膏,备用;

(5)取原料阿斯巴甜、苯甲酸钠分别溶解到水中,备用;

(6)将步骤(4)所得稠膏加入其重量3-5倍量的纯净水,再加入溶解后的阿斯巴甜、苯甲酸钠,搅拌5-10min至完全溶解,用离心过滤,转数10000-15000r/min,时间为5-15s,冷藏,静置24-48时,再用离心过滤,转数16000-20000r/min,时间为5-15s,最后封装于20ml瓶中封口,以沸水高温10-15分钟灭菌,冷却,包装,即得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中药制剂。

用法:口服,每日3次,每次15ml。

本发明中药制剂治疗观察浅表性胃炎患者45例,临床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临床观察浅表性胃炎患者45例,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5岁。

2、诊断标准

西医主要根据病人的症状如饭后上腹部饱胀,疼痛等,可怀疑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确诊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活组织检查,本病需和消化性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胆道疾病等加以鉴别。

中医观点诊断:饮食不节,脾胃同为后天之本,共主受纳、腐熟水谷和运化输布水液精微之功;故饮食不当,节制失度,极易损伤脾胃;暴饮暴食,饥饱无常,壅塞呆滞脾胃;或过食生冷,寒积胃脘,败伤中阳,气血凝滞;或恣食肥甘厚味,烈酒浊乳,湿热中阻均可使脾胃纳化升降失常,从而引发胃脘疼痛、腹胀、恶心、呕吐诸证。

3、治疗方法

使用本发明中药制剂治疗,口服本发明中药制剂,每日3次,每次15ml,7天为一个疗程。

4、疗效评定

治愈:症状消失;

好转:临床症状减轻;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5、治疗结果

临床治疗浅表性胃炎患者45例中,治愈40例占88.9%,好转5例占11.1%,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

6、典型病例

病例1:男,37岁,胃灼热反复多年,喝酒以后尤为严重,医院胃镜检查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口服本发明中药制剂一个疗程,病人症状明显减轻,又口服中药制剂两个疗程,症状好转,又口服本发明中药制剂两个疗程,临床治愈。

病例2:女,28岁,一年半以来胃脘胀满、嗳气,偶感下腹疼痛、腹胀,排便后可缓解,医院胃镜检查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口服本发明中药制剂一个疗程,病人症状明显减轻,又口服中药制剂两个疗程,症状好转,又口服本发明中药制剂两个疗程,临床治愈。

病例3:男,48岁,患者因工作需要长期吸烟、饮酒,经常处于过饥或过饱状态,饮食方式无规律;最近几年偶感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食欲不振,消瘦,嗳气打嗝,大便干燥不畅,医院胃镜检查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口服本发明中药制剂一个疗程,病人症状明显减轻,又口服中药制剂两个疗程,症状好转,又口服本发明中药制剂两个疗程,临床治愈。

应当指出的是,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发明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以本发明所明确公开的或根据文件的书面描述毫无异议的得到的,均应认为是本专利所要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