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雾霾咳嗽的止咳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16714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雾霾咳嗽的止咳中药。



背景技术:

2014年3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因空气污染导致的各类死亡人数为700万。近年来我国空气质量下降,有霾Et增多。随着雾霾严重程度的增加,相应的呼吸道疾病随之增加。由雾霾的污染而引起的呼吸疾病被称为雾霾性呼吸道疾病,典型症状就是咳嗽,在此暂且称作“雾霾咳嗽”。“雾霾”在中医看来,它是自然界中一种“浊气”。雾霾的病性可理解为湿、浊,往往与风、寒、热之邪结合随口鼻进入人体。肺在上焦,为华盖,雾霾湿浊之邪人侵,首先侵犯肺系,肺失宣降为咳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治疗雾霾咳嗽的止咳中药。

本发明所述一种治疗雾霾咳嗽的止咳中药,包括以下配伍的中药:桔硬5-15g,白前10-20,淡豆豉25-35g,甘草20-35g,乌梅10-15g,当归5-15g,茯苓15-20g,陈皮10-15g,百部10-20g,荆芥5-15g,加水分两次熬制成药液,每日分两次服用。

优选地,包括以下配伍的中药:桔硬10g,紫菀15g,白前15g,淡豆豉30g,甘草30g,乌梅12g,当归10g,茯苓20g,陈皮12g,百部10g,荆芥10g。

优选地,桔硬5g,白前20,淡豆豉35g,甘草35g,乌梅15g,当归15g,茯苓20g,陈皮15g,百部20g,荆芥15g。

优选地,桔硬5g,白前10g,淡豆豉25,甘草20,乌梅10,当归5g,茯苓15g,陈皮10g,百部10g,荆芥5g。

优选地,还包括紫苏叶10-20g,炙麻黄5-15g。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紫苏叶15g,炙麻黄12g。

优选地,还包括冬桑叶15g,菊花10g。

优选地,还包括湿浊偏重加米仁20g,苍术9g。

本发明所述一种治疗雾霾咳嗽的止咳中药,酸甘化阴生津养肺,阴津自内而生,进入粘膜的组织细胞,滋润修复受损伤的气管、咽喉粘膜,祛风散寒,宣肺祛邪。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治疗雾霾咳嗽的止咳中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配伍的中药:桔硬5-15g,白前10-20,淡豆豉25-35g,甘草20-35g,乌梅10-15g,当归5-15g,茯苓15-20g,陈皮10-15g,百部10-20g,荆芥5-15g,加水分两次熬制成药液,每日分两次服用。优选地,包括以下配伍的中药:桔硬10g,紫菀15g,白前15g,淡豆豉30g,甘草30g,乌梅12g,当归10g,茯苓20g,陈皮12g,百部10g,荆芥10g。

选取145例“雾霾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0例。治疗组75例,其中男57例,女18例;年龄19-80岁。对照组70例,其中男56例,女14例;年龄18~82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治愈标准: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及x光拍片显示正常;有效:

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减轻,实验室检查及x光拍片显示有所改善;

无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和x光拍片显示无改善甚至恶化。

治疗组服用本发明所述药液,每日两次,服用3周,

对照组采用对症治疗为主,用氨溴索(厂家:深圳致君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744)10ml次,3次/天;

或必嗽平片(厂家:浙江万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315)2片/次,3次/天;有支气管挛者用氨茶碱或特布他林;伴有继发感染者可选用青霉素或头孢类抗菌素。

经服用本发明所述药液,3周后比较: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取桔硬5g,白前20,淡豆豉35g,甘草35g,乌梅15g,当归15g,茯苓20g,陈皮15g,百部20g,荆芥15g。

患者资料赵某,男,37岁,就诊前3d有较明显的雾霾天气。患者自诉:昨

天开始,咳嗽严重,呛咳,稍有油烟或辛辣刺激症状明显加重,咽部发痒,不痛,咽干,痰粘于喉却不易咯出,严重时气喘有窒息感,伴有头痛、鼻塞、流清鼻涕、怕风,舌淡红苔白,脉浮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略有升高,x光拍片显示两肺纹理增多、增粗。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

服用本实施例所述汤药3周后痊愈,症状消失,血象和x光拍片显示均正常。

实施例3

桔硬5g,白前10g,淡豆豉25,甘草20,乌梅10,当归5g,茯苓15g,陈皮10g,百部10g,荆芥5g。

患者资料王某,女,25岁,就诊前1天有较明显的雾霾天气。患者自诉:昨

天开始,咳嗽严重,呛咳,稍有油烟或辛辣刺激症状明显加重,咽部发痒,不痛,咽干,痰粘于喉却不易咯出,严重时气喘有窒息感,伴有头痛、鼻塞、流清鼻涕、怕风,舌淡红苔白,脉浮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略有升高,x光拍片显示两肺纹理增多、增粗。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

服用本实施例所述汤药15天后痊愈,症状消失,血象和x光拍片显示均正常。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取桔硬10g,紫菀15g,白前15g,淡豆豉30g,甘草30g,乌梅12g,当归10g,茯苓20g,陈皮12g,百部10g,荆芥10g,紫苏叶10-20g,炙麻黄5-15g。优选紫苏叶15g,炙麻黄12g。

对于风寒偏重者,本实施例增加紫苏叶和炙麻黄。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取桔硬10g,紫菀15g,白前15g,淡豆豉30g,甘草30g,乌梅12g,当归10g,茯苓20g,陈皮12g,百部10g,荆芥10g,冬桑叶15g,菊花10g。

加冬桑。对于风热偏重者,本实施例增加冬桑叶15g,菊花10g。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取桔硬10g,紫菀15g,白前15g,淡豆豉30g,甘草30g,乌梅12g,当归10g,茯苓20g,陈皮12g,百部10g,荆芥10g,米仁20g,苍术9g。

对于湿浊偏重者,本实施例增加米仁20g,苍术9g。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