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乳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09535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湿疹的乳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为自觉剧烈瘙痒,皮损多形性,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多发生于5岁以内的儿童,亦可见于成人,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后,约经5-9天潜伏期,突然高热(39-40℃)、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及嗜睡等中毒症状。皮疹开始于面部、颈、上肢及躯干等原有皮肤病部位,也可以发生在正常皮肤上。下肢少见。皮疹特点:原有皮疹加重,突然出现许多密集的水疱,迅速变为脓疱、疱顶有脐窝、基基底明显红肿。有时皮疹融合成片状,经过1-2周后皮疹干燥结痂,遗留色素沉着及浅表性疤痕。附近淋巴结肿大。可并发咽炎、扁桃体炎、鼻炎、中耳炎、结膜炎、角膜炎或角膜溃疡、肺炎及脑炎等。湿疹在中医学称之为湿毒疮或湿气疮。所谓毒,是指一些热毒,令身体产生排斥及敏感反应,而这些热毒可能是由食物、药物或日常用品引致。至於湿,是指身体机能受湿阻以致呆滞。由於人体有七成是水份,若水的运行停滞不顺,身体便会处於湿的状态,症状是四肢沉重、水肿、脾胃不和、大便稀薄等。慢性湿疹常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而转为慢性湿疹;也可开始即为慢性湿疹。表现为患处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鳞屑,或因抓破而结痂。自觉瘙痒剧烈。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腘窝、外阴、肛门等处。病程不定,易复发,经久不愈。目前,关于慢性湿疹的制剂已经有很多,多见于西药,但是使用西药具有一定的依赖性,易复发且或多,或少有激素成份,而且具有相当的副作用,市场上关于中药的治疗也有不少,但是达到理想效果却很少。治疗湿疹的药物繁多。西药类药物主要采用抗过敏治疗,没有根治的疗效,中药类治疗湿疹的药物也报到较多。中国专利CN104383087A,公开了一种治疗皮肤湿疹的药物,由下列重量份的物质制成:小花清风藤500-1000份、水稻清700-1200份、玉柏500-1000份、甘青铁线莲500-800份、田紫草600-900份、古山龙500-800份、北方点地梅600-900份、田麻500-1000份、四块瓦600-900份、禾叶风毛菊500-800份、仙桃草500-800份和白沙虫药500-900份。中国专利CN104306806A,公开了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成分的中药原材料组成:荆芥15-30份、干地黄10-20份、野菊花10-20份、炒黄苓8-15份、全虫2-5份、乌豆衣10-20份、苦参10-20份、大青叶10-20份、马鞭草15-25份、苡米10-20份、蒲公英5-15份。然而上述中药疗效一般,十分有必要努力研发疗效显著、标本兼治的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技术实现要素:针对以上的技术缺陷,本发明经过发明人深入地研究和创造性劳动,得到了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药剂处方,尤其是适合慢性湿疹,针对本发明人惊喜的发现,该处方的药剂的效果佳,稳定性好。具体而言,本发明的具体方案是这样实现的:首先,发明人根据中药配伍经验提供了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药物制剂,处方中含有的中药成分为:地肤子、丝瓜子、苦参、芦荟、粉葛、冰片、薄荷、麻油、连翘、牛蒡子、柚皮、重楼、熟三七、鸭跖草。发明人对药物组分的用量进行大量探索性试验,各原料用量在本发明的重量份范围都具有较好的疗效,所述的配方以及组份为:地肤子8-14份、丝瓜子10-25份、苦参20-40份、芦荟10-25份、粉葛8-12份、冰片6-12份、薄荷4-10份、麻油1-4份、连翘6-13份、牛蒡子8-17份、柚皮4-10份、重楼4-13份、熟三七8-16份、鸭跖草10-14份。对上述的重量份的配方进行优选,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优选的配方为:地肤子11份、丝瓜子17.5份、苦参30份、芦荟17.5份、粉葛10份、冰片9份、薄荷7份、麻油2.5份、连翘10.5份、牛蒡子12.5份、柚皮7份、重楼8.5份、熟三七12份、鸭跖草12份。对上述的重量份的配方进行优选,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最优选的配方为:地肤子12份、丝瓜子18.5份、苦参31份、芦荟18.5份、粉葛11份、冰片10份、薄荷8份、麻油3份、连翘11.5份、牛蒡子13.5份、柚皮8份、重楼9.5份、熟三七13份、鸭跖草13份。本发明的治疗湿疹的中药制剂中所使用的各味中药材的功用如下:熟三七:味甘、性温。归经:归肝、胃经。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剌痛,跌扑肿痛。柚皮:味辛,性温归经:脾;肾;膀胱经。功能主治:宽中理气;消食;化痰;止咳平喘。主气郁胸闷;脘腹冷痛;食积;泻痢;咳喘;疝气。归经:归肾、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于小便涩痛,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丝瓜子:味味苦;性寒功能主治:清热;利水;通便;驱虫。芦荟:味苦,性寒。归经:归肝、胃、大肠经。功能主治:清肝热,通便,用于便秘,小儿疳积,惊风外治湿癣。苦参:味苦,性寒。归经: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粉葛冰片:味苦,性寒。归经:归心、脾、肺经。功能主治: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用于热病神昏、痉厥,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目赤,口疮,咽喉肿痛,耳道流脓。薄荷:味甜,性凉。归经:归肺、肝经,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连翘:味苦,微寒。归经:归肺、心、小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瘰疠,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牛蒡子:味辛,性寒。归经:归肺、胃经。功能主治: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柚皮:味辛,性温归经:脾;肾;膀胱经。功能主治:宽中理气;消食;化痰;止咳平喘。主气郁胸闷;脘腹冷痛;食积;泻痢;咳喘;疝气。重楼:味苦,微寒;有小毒。归经:归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用于疔疮痈肿,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扑伤痛,惊风抽搐。鸭跖草:味甘,性寒。归经:归肺、胃、小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用于风热感冒,高热不退,咽喉肿痛,水肿尿少,热淋涩痛,痈肿疔毒。上述所述的药物制剂中,所使用的中药均使用其常用入药部位入药,所使用的中药剂量合理,诸药合用后对于治疗急性湿疹具有较好的效果。本发明所述治疗急性湿疹的所述药物制剂,其中所述的药物制剂制成外用制剂,所述的外用制剂可以是水煎剂、乳膏剂、凝胶剂等临床上可用的外用剂型,优选为乳膏剂。根据患者的不同,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乳膏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地肤子、熟三七、丝瓜子、苦参、芦荟、粉葛、冰片、薄荷、麻油、连翘、牛蒡子、柚皮、重楼和鸭跖草备用;(2)取连翘提取挥发油,收集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存储;(3)将地肤子、丝瓜子、苦参、芦荟、粉葛、冰片、薄荷、牛蒡子、柚皮、重楼和鸭跖草11味药材加水煎煮,煎煮液滤过,得提取液;(4)提取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缩得清膏,干燥,加入熟三七、麻油即得乳膏剂。上述制备方法中步骤(2)中连翘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加水量为药材量8-12倍,浸泡0.5-2小时;步骤(3)中水煎煮2-4次,每次0.5-2小时,加水量为药材8-12倍量。本发明的上述组成中均是按照重量份作为配比,在生产中可按照相应比例增大或减少,如大规模生产可以以公斤或吨为单位,小规模生产可以以mg为单位计。重量可以增加或减少,但各组成之间的生药材重量配比比例不能改变。本发明的以上重量比例是经过科学筛选出的,对于特殊病人如重症或轻症可以相应增加或减少调整相应的比例,但是增减或减少不超过300%,功效不变。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发明中发明人注重阴阳协调,方剂以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为主。对消除慢性湿疹的症状、缓解临床症状取效迅捷,标本兼治,愈后复发率低,且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便于推广应用。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本发明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实施例1: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湿疹的乳膏剂,含有以下重量份材料:地肤子8克、丝瓜子10克、苦参20克、芦荟10克、粉葛8克、冰片6克、薄荷4克、麻油1克、连翘6克、牛蒡子8克、柚皮4克、重楼4克、熟三七8克、鸭跖草10克。制备方法为:(1)取地肤子、熟三七、丝瓜子、苦参、芦荟、粉葛、冰片、薄荷、麻油、连翘、牛蒡子、柚皮、重楼和鸭跖草备用;(2)取连翘提取挥发油,收集挥发油,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加水量为药材量8-12倍,浸泡0.5-2小时;(3)将地肤子、丝瓜子、苦参、芦荟、粉葛、冰片、薄荷、牛蒡子、柚皮、重楼和鸭跖草11味药材加水煎煮,水煎煮2-4次,每次0.5-2小时,加水量为药材8-12倍量,煎煮液滤过,得提取液;(4)提取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缩得清膏,干燥,加入熟三七、麻油即得中药组合物。实施例2: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湿疹的乳膏剂,含有以下重量份材料:地肤子14克、丝瓜子25克、苦参40克、芦荟25克、粉葛12克、冰片12克、薄荷10克、麻油4克、连翘13克、牛蒡子17克、柚皮10克、重楼13克、熟三七16克、鸭跖草14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3: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湿疹的乳膏剂,含有以下重量份材料:地肤子11克、丝瓜子17.5克、苦参30克、芦荟17.5克、粉葛10克、冰片9克、薄荷7克、麻油2.5克、连翘10.5克、牛蒡子12.5克、柚皮7克、重楼8.5克、熟三七12克、鸭跖草12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4: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湿疹的乳膏剂,含有以下重量份材料:地肤子12克、丝瓜子18.5克、苦参31克、芦荟18.5克、粉葛11克、冰片10克、薄荷8克、麻油3克、连翘11.5克、牛蒡子13.5克、柚皮8克、重楼9.5克、熟三七13克、鸭跖草13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5:动物模型试验派瑞松(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适应症为1.伴有真菌感染或有真菌感染倾向的皮炎、湿疹;2.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所致的炎症性皮肤真菌病,如手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3.尿布性皮炎;4.念珠菌性口角炎;5.甲沟炎;6.由真菌、细菌所致的皮肤混合感染,尤其对慢性湿疹就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本发明选用作为阳性对照试验。5.1、造模以及分组给药豚鼠,纯白短毛,初始体重250±20g,建立50只豚鼠接触性湿疹模型。每只豚鼠颈背部剪毛2cm×2cm大小,5%二硝基氯苯丙酮(DNCB)溶液25μl外涂致敏。2周后,每只豚鼠右耳内侧涂0.1%DNCB溶液100μl作为激发,每周1次,连续4次。第3次激发后,右耳皮肤轻度增厚,少许脱屑;第4次激发后右耳皮肤明显增厚,与人类慢性湿疹的临床表现相近似,组织活检显示慢性湿疹的改变(表皮轻度角化过度,灶性角化不全,表皮增厚,真皮血管周围单个核细胞浸润),第4次激发后72h,将50只豚鼠随机分为中药A组(本发明实施例1的乳膏剂)、中药B组(本发明实施例3的乳膏剂)、中药C组(本发明实施例4的乳膏剂)、模型组(生理盐水)和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外用每天2次,连续10天。另取10只不做任何处理,同一个环境下饲养。5.2、测定指标停药后1天测评:(1)测耳肿胀度:用外径千分尺单盲法测定每只豚鼠两耳中部厚度,计算其差值;(2)朗格汉斯(Langerhans)细胞计数:将豚鼠右耳用生理盐水拭净残留药物,剪下0.5cm×0.5cm耳中部组织,除去毛发,制表皮片,单盲法分别计算10个高倍视野(HPF)朗格汉斯细胞数,取其平均值;(3)真皮炎性细胞计数:取小块右耳组织,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分别计数10个高倍视野(HPF)真皮炎性细胞数,取其平均值5.3、结果不同药物外用对DNCB诱导豚鼠接触性湿疹模型的影响结果见表1。表1不同药物外用对DNCB诱导豚鼠接触性湿疹模型的影响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阳性对照组,&p<0.05。通过表1可以看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豚鼠右耳明显肿胀,狼格汉斯细胞数、真皮浸润细胞数,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豚鼠建模成功。阳性对照组,中药各组接触性湿疹有改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而比较明显的是,中药B组的治疗效果优于阳性对照组和中药A组和中药C组。随着对中药的进一步研究,分析出有效抗感染抗过敏成分,配制成各种外用药剂型,用于治疗慢性皮肤病,前景将十分广阔。实施例6:毒理学试验6.1、一般资料大耳白种家兔,16只,雌性,体重2.1-2.3kg;实施例1-4的乳膏剂。6.2、试验方法:选用皮肤完好的健康家免16只,每组4只,分为A、B、C、D组,分别使用实施例5-8的乳膏剂,于试验前24小时将其背部脊柱两侧被毛剪掉,去毛面积左、右各约3cm×3cm。试验时取受试物0.2ml涂于2.5cm×2.5cm的二层纱布上,敷贴于一侧去毛皮肤表面,油纸覆盖,胶布固定。另一侧皮肤作为空白对照。封闭4小时后,去除覆盖物,并用温水清洗去残留受试物,于去除受试物后的1、24和48小时观察涂抹部位皮肤反应,6.3、实验结果实验动物皮肤未出现任何红斑,红肿,发炎现象。根据《消毒技术规范》(2012)中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标准判定,本发明软膏剂对动物皮肤刺激强度属无刺激性。实施例7:7.1、一般资料昆明种小鼠,4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克;实施例1-4的乳膏剂。7.2、试验方法:选健康成年小鼠40只,体重18-22克,雌、雄各半,每组10只,分为A、B、C、D组,分别使用实施例1-4的水煎剂,剂量设计雌性为10ml/kg,经口灌胃给予受试物。灌胃前动物禁食12小时,自由饮水。灌胃后给予正常饮食,观察二周,记录中毒症状及死亡情况。7.3、试验结果:经过14天观察期内,受试动物无异常反应,无死亡,尸检未见异常。根据《消毒技术规范》(2012)中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判定,本发明水煎剂属无毒级。实施例8:本发明实施例的该中药制剂湿疹的临床观察。8.1、一般资料收治2012年12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因患慢性湿疹就诊的病人,273例,男性140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3.5岁;女性143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3.4岁。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治疗组、对照组,二组之间病情、年龄等因素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8.2、治疗方案该临床试验中的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分组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意愿,以7天为一个疗程。治疗组:136例,男女各半,患处洗干净涂抹适量的本发明实施例3的乳膏剂,一天两次。观察组(派瑞松):137例,男72例,女75例,按照说明书使用,一天两次。8.3、疗效评定标准痊愈:湿疹红斑消失,病变皮肤转为正常,暗红色消失。有效:湿疹红斑明显减少,发作次数减少,瘙痒减轻,病变皮肤未扩散或扩散速度减缓。无效:症状没有消失或者加重。反弹:治好后3个月遇到湿热环境仍然发作。有效率:(痊愈+好转)/患者总数。反弹率:(痊愈+好转)复发/(痊愈+好转)8.4、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由赵辨主编的《临床皮肤病学》提出的临床诊断标准制定:皮痠多形性:患处皮肤浸润、肥厚、色素沉着,表面干燥、粗糖,有少许鳞屑或呈苔藓化、抓痕、结痂或皲裂,外围可伴有散在红色或暗红色丘疼、斑丘疫;皮瘆多局限于一处或多处,好发于四肢屈侧、手足及外阴、肛周等部位,多呈对称性分布;慢性病程,反复发作。急性发作时,可见明显的渗液。8.5、实验设计采用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接受20天的相应治疗。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第20天后由同一指标评估者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进行评估,并详细地记录。治疗结束后第3个月对患者反弹情况进行电话回访。8.6、疾病总体治疗结果表2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以及3个月之后的复发的情况组别痊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反弹反弹率治疗组9837199.26%22.04%对照组55662681.021730.9%从表2可以看出,经过20天的治疗,治疗组与观察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9%以上,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以上;治疗组与观察组反弹率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的反弹率极高将近30.9%,由此可以看出西药治疗具有明显的依赖性,治疗效果明显低于治疗组。8.7、经典病例病例1:郝某,男,31岁,四川成都人,2013年6月发现手掌、手指之间面持续出现水泡,并不断脱屑,使用西药软膏无效后,有的时候痒痒,经人介绍来本院处就诊,采用实施例3中所述的外用乳膏剂治疗湿疹的中药涂覆一个疗程后,患处开始干燥、脱屑有了明显改善,坚持使用了1个疗程,症状完全消失,3个月电话回访没有复发。病例2:花某,男5岁,山东临沭人,2014年1月来我院治疗,患者主诉患者胸背起水泡已1年多,又不少疙瘩,瘙痒流水,流脓,干燥后并不断脱屑,经服维生素,外敷硼酸湿布均未获效,2015年初来我院检查,用本发明实施例4水煎剂洗患处,,2个疗程后,症状完全消失,3个月电话回访没有复发。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