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苯扎氯铵的溶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09531阅读:21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用消毒领域,具体涉及苯扎氯铵溶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伤口、创面及手术部位等感染问题容易导致手术过程中和手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术前选用高效、安全、稳定的医用消毒液对患者的皮肤、粘膜和创伤部位进行清洗消毒,清除皮肤表面的细菌和真菌等,对于降低手术感染率至关重要。

理想的医用消毒液应具备以下特点:①抗菌谱广;②灭菌速度快;③杀菌作用持久;④无腐蚀性和毒性;⑤无刺激性,不引起过敏反应;⑥性质稳定,便于存放;⑦渗透性强;⑧受有机物、酸度和环境因素影响小;⑨不形成耐药性菌;⑩使用方便,无刺激性气味。单一消毒液,如醇类、醛类、过氧化物和碘酒等,广泛应用于医疗中的皮肤清洗消毒,满足上述理想消毒液的大部分条件,但是由于这几类消毒液都具有较强的刺激性,一般不宜用于黏膜、伤口及创面消毒;且经常使用醇类或醛类消毒剂会导致皮肤干燥和裂口等问题。21世纪初至今,化学消毒液的复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多种消毒液复配能互相增效,拓宽消毒液的抗菌谱,提高其病原微生物的灭杀力。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医用消毒液品种较多,产品的主要成分和复配成分不同,其杀菌效果和毒性也不尽相同。

苯扎氯铵是单链季铵盐类消毒剂的一种,具有稳定性好、无毒、无刺激等优点,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消毒剂。研究表明,苯扎氯铵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菌灭藻能力,能改变细胞浆膜通透性,使菌体胞浆物质外渗,阻碍其代谢而起杀灭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较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较差,对结核分枝杆菌和细菌芽胞则基本无效,且当有血、棉花、纤维素和有机物存在时,其作用显著降低。为解决苯扎氯铵单独使用时存在的问题,人们开发了大量苯扎氯铵与双长链季铵盐、醇类、醛类和醋酸氯己定等复配的消毒液。

专利CN201510296191.5提供了一种复方戊二醛溶液包括:戊二醛、苯扎氯铵、双链季铵盐一、双链季铵盐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一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二,该溶液将戊二醛与季铵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配合使用,起到了协同作用,杀菌全面,解决了戊二醛与苯扎氯铵溶液复配使用杀菌效果容易受有机物影响的缺点;但是溶液中的主要成分戊二醛对皮肤粘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不宜用于皮肤及粘膜消毒。

专利CN201510076032.4将具有不同杀菌功效的聚维酮碘、胍类消毒剂、季铵盐和壳聚糖进行复配,获得了一种具有广谱杀菌效果的复合型杀菌剂;但该消毒剂中含有30%-50%(w/w)的乙醇,除刺激性较强外,使用和存储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

此外,随着时代的进步,患者对伤口复原的美观程度要求逐渐提高,未来理想的医药消毒液还应具备促进伤口愈合、美化创面等功效。专利CN201310136043.8公开了一种苯扎氯铵与碳酸氢钠复合消毒液,该消毒液由苯扎氯铵、碳酸氢钠和注射用水配制而成,对革兰阳性细菌、绿脓杆菌、抗酸杆菌和细菌芽孢均有较强作用,且不会对皮肤产生强烈的刺激,但无法满足美化创面等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无刺激性,抗有机物干扰,杀菌性能强且具有促进伤口愈合、淡化伤痕功效的苯扎氯铵溶液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苯扎氯铵溶液,其包括下述质量百分比浓度的组分:苯扎氯铵0.13%-0.21%、三氯生0.05%-0.2%、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2%、EDTA-2Na 0.5%-2%、芦荟提取物5%-10%、维生素E 1%-5%、渗透剂1%-5%、增效剂1.5%-3%,余量为注射用水。

进一步,所述苯扎氯铵是具有如下通式的化合物:

式中R为C8-C18的烷基链。

进一步,所述烷基链R中C12∶C14∶C16=(40-50%)∶(30-40%)∶(5-10%)。

进一步,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乙氧基化脂肪酸甲酯。

进一步,所述渗透剂为透明质酸钠。

进一步,所述增效剂为有机酸类增效剂。

进一步,所述有机酸类增效剂为苹果酸、柠檬酸和琥珀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所述苯扎氯铵溶液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配方质量百分比要求,称取各组分原料;

(2)将三氯生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加入注射用水,加热至60-80℃,搅拌均匀,待充分溶解后冷却至常温,制得溶液A;

(3)将苯扎氯铵、EDTA-2Na、芦荟提取物、维生素E、渗透剂和增效剂依次加入到注射用水中,加热至40-60℃,搅拌均匀,待充分溶解后冷却至常温,制得溶液B;

(4)将步骤(2)中的溶液A和步骤(3)中的溶液B分别倒入配液罐中,并向配液罐中补足注射用水,搅拌15-30min,静置12-24h后过滤罐装,得到成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苯扎氯铵溶液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的苯扎氯铵具有C12、C14、C16最佳碳链比,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真菌、酵母菌等均有效。

2、本发明将苯扎氯胺和三氯生配合使用,起到了协同作用,杀菌效果增强;辅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该溶液抗有机物的能力,同时增容该溶液中的其它成分;EDTA-2Na、渗透剂和有机酸增效剂使苯扎氯铵溶液中的有效成分与病原体充分接触,增强其对病原体的吸附与穿透能力,提高消毒效果;同时,EDTA-2Na和有机酸可与革兰氏阴性菌外壁多糖上的Ca2+和Mg2+螯合,从而破坏脂多糖,改变革兰氏阴性菌的通透性,使其失活。

3、本发明的苯扎氯铵溶液杀菌力强而广谱,作用迅速。经本发明的苯扎氯铵溶液作用1-3min,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率均可达到99.99%以上。

4、本发明采用的芦荟提取物和维生素E复配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能够促进伤口愈合和美化创面;透明质酸与芦荟提取物还有保湿、护肤作用,长期使用不积累毒性,不损害皮肤。

5、本发明的苯扎氯铵溶液稳定性好,常温存储不沉淀、不分解,不影响药效。使用时杀菌效果不受蛋白质、血清等有机物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此。凡根据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所做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一种苯扎氯铵溶液,它包括下述质量百分比浓度的组分:苯扎氯铵0.13%、三氯生0.05%、乙氧基化脂肪酸甲酯1%、EDTA-2Na 0.5%、芦荟提取物5%、维生素E 1%、透明质酸钠1%、柠檬酸1.5%,注射用水89.82%。

其中,苯扎氯铵结构中C12∶C14∶C16=40%∶30%∶5%。

其制备方法如下:

(1)按质量百分比要求,称取各组分原料;

(2)将三氯生和乙氧基化脂肪酸甲酯中加入等质量的注射用水,加热至60℃,搅拌均匀,待充分溶解后冷却至常温,制得混合溶液A;

(3)将苯扎氯铵、EDTA-2Na、芦荟提取物、维生素E、透明质酸钠和柠檬酸依次加入到等质量的注射用水中,加热至40℃,搅拌均匀,待充分溶解后冷却至常温,制得混合溶液B;

(4)将步骤(2)中的溶液A和步骤(3)中的溶液B分别倒入配液罐中,并向配液罐中补足注射用水,搅拌15min,静置12h后过滤罐装,得到成品苯扎氯铵溶液。

实施例2

一种苯扎氯铵溶液,它包括下述质量百分比浓度的组分:苯扎氯铵0.21%、三氯生0.2%、乙氧基化脂肪酸甲酯2%、EDTA-2Na 2%、芦荟提取物10%、维生素E 5%、透明质酸钠5%、苹果酸3%,注射用水72.59%。

其中,苯扎氯铵结构中C12∶C14∶C16=50%∶40%∶10%。

其制备方法如下:

(1)按质量百分比要求,称取各组分原料;

(2)将三氯生和乙氧基化脂肪酸甲酯中加入等质量的注射用水,加热至80℃,搅拌均匀,待充分溶解后冷却至常温,制得混合溶液A;

(3)将苯扎氯铵、EDTA-2Na、芦荟提取物、维生素E、透明质酸钠和苹果酸依次加入到等质量的注射用水中,加热至60℃,搅拌均匀,待充分溶解后冷却至常温,制得混合溶液B;

(4)将步骤(2)中的溶液A和步骤(3)中的溶液B分别倒入配液罐中,并向配液罐中补足注射用水,搅拌30min,静置24h后过滤罐装,得到成品苯扎氯铵溶液。

实施例3

一种苯扎氯铵溶液,它包括下述质量百分比浓度的组分:苯扎氯铵0.17%、三氯生0.1%、乙氧基化脂肪酸甲酯1.3%、EDTA-2Na 0.75%、芦荟提取物8%、维生素E 3%、透明质酸钠3%、柠檬酸2%,注射用水81.68%。

其中,苯扎氯铵结构中C12∶C14∶C16=45%∶35%∶5%。

其制备方法如下:

(1)按质量百分比要求,称取各组分原料;

(2)将三氯生和乙氧基化脂肪酸甲酯中加入等质量的注射用水,加热至70℃,搅拌均匀,待充分溶解后冷却至常温,制得混合溶液A;

(3)将苯扎氯铵、EDTA-2Na、芦荟提取物、维生素E、透明质酸钠和柠檬酸依次加入到等质量的注射用水中,加热至55℃,搅拌均匀,待充分溶解后冷却至常温,制得混合溶液B;

(4)将步骤(2)中的溶液A和步骤(3)中的溶液B分别倒入配液罐中,并向配液罐中补足注射用水,搅拌25min,静置12h后过滤罐装,得到成品苯扎氯铵溶液。

实施例4

一种苯扎氯铵溶液,它包括下述质量百分比浓度的组分:苯扎氯铵0.15%、三氯生0.15%、乙氧基化脂肪酸甲酯1.7%、EDTA-2Na 0.1%、芦荟提取物6%、维生素E 2%、透明质酸钠2%、酒石酸2.5%,注射用水85.4%。

其中,苯扎氯铵结构中C12∶C14∶C16=40%∶40%∶10%。

其制备方法如下:

(1)按质量百分比要求,称取各组分原料;

(2)将三氯生和乙氧基化脂肪酸甲酯中加入等质量的注射用水,加热至65℃,搅拌均匀,待充分溶解后冷却至常温,制得混合溶液A;

(3)将苯扎氯铵、EDTA-2Na、芦荟提取物、维生素E、透明质酸钠和柠檬酸依次加入到等质量的注射用水中,加热至45℃,搅拌均匀,待充分溶解后冷却至常温,制得混合溶液B;

(4)将步骤(2)中的溶液A和步骤(3)中的溶液B分别倒入配液罐中,并向配液罐中补足注射用水,搅拌20min,静置18h后过滤罐装,得到成品苯扎氯铵溶液。

实施例5

一种苯扎氯铵溶液,它包括下述质量百分比浓度的组分:苯扎氯铵0.2%、三氯生0.19%、乙氧基化脂肪酸甲酯1.5%、EDTA-2Na 1.5%、芦荟提取物5%、维生素E 2%、透明质酸钠3%、柠檬酸2%,注射用水84.61%。

其中,苯扎氯铵结构中C12∶C14∶C16=45%∶35%∶7%。

其制备方法如下:

(1)按质量百分比要求,称取各组分原料;

(2)将三氯生和乙氧基化脂肪酸甲酯中加入等质量的注射用水,加热至75℃,搅拌均匀,待充分溶解后冷却至常温,制得混合溶液A;

(3)将苯扎氯铵、EDTA-2Na、芦荟提取物、维生素E、透明质酸钠和柠檬酸依次加入到等质量的注射用水中,加热至50℃,搅拌均匀,待充分溶解后冷却至常温,制得混合溶液B;

(4)将步骤(2)中的溶液A和步骤(3)中的溶液B分别倒入配液罐中,并向配液罐中补足注射用水,搅拌30min,静置24h后过滤罐装,得到成品苯扎氯铵溶液。

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有关要求,对本发明所述的5个实施例中制得的苯扎氯铵溶液进行定量杀菌试验、有机物影响试验和稳定性试验,具体内容如下:

一、试验材料

1、试验菌:大肠杆菌8099、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铜绿假单胞菌ATCC 15442

2、中和剂:含3%(w/v)吐温80和0.3%卵磷脂的磷酸盐缓冲液(PBS,0.03mol/L,pH=7.2)

3、有机干扰物(BSA):无菌小牛血清

二、试验方法与结果

1、定量杀菌试验

按1片菌片5.0ml的用量,将苯扎氯铵溶液(阳性对照为PBS)加入无菌平面皿内,在20℃水浴上预热5min,再加入菌片。作用一定时间,将菌片移入装有5.0ml中和剂的试管内,中和作用10min。取洗脱液0.5ml接种平皿,倾注培养基并混匀,于37℃恒温培养48h,计数菌落,计算杀灭率。

表1苯扎氯铵溶液对不同菌的杀灭效果

注:阳性对照组菌数为1.2×106~3.7×106cfu/片。结果为5次试验平均值。

由上表可以看出,本发明5个实施例中制得的苯扎氯铵溶液对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作用1min,平均灭杀率可以达到99.99%;特别是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的溶液对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平均灭杀率均为100%。由此可以看出,本发明的苯扎氯铵溶液杀菌效果很强,杀菌谱广,杀菌速度快。

2、有机物影响试验

向菌悬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小牛血清,以此菌悬液制备菌片备用。试验按定量杀菌试验程序进行。

有机物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本发明的苯扎氯铵溶液作用1-3min时,25%和50%的小牛血清对其苯扎氯铵溶液灭杀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影响效果不大;但当苯扎氯铵溶液作用5min时,25%和50%的小牛血清对苯扎氯铵溶液杀菌效果无影响。

3、稳定性试验

加速试验法:将本发明5个实施例中制得的苯扎氯铵溶液包装好,放置在37℃恒温箱内3个月,测定放置前后苯扎氯铵溶液中杀菌有效成分的含量。

经测定,苯扎氯铵溶液中有效成分苯扎氯铵和三氯生的含量下降均<1%。根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规定,加速试验法结果评价:“若经37℃存放3个月的样本,其杀菌有效成分含量下降率≤10%,可将贮存有效期定为2年”。

4、安全性评价试验

对本发明中的实施例2制得的产品进行了安全性评价试验,其结果如下:

(1)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本发明提供的苯扎氯胺溶液经口试验LD50值>5000mg/kg(体重),毒性分级属实际无毒;

(2)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本发明提供的苯扎氯胺溶液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无致微核作用;

(3)多次皮肤刺激试验:本发明提供的苯扎氯胺溶液作用于家兔破损皮肤4h,总积分平均值为0,皮肤刺激指数<0.5,刺激强度属无刺激性。

(4)黏膜刺激试验:本发明提供的苯扎氯胺溶液阴道粘膜刺激指数<1,阴道黏膜刺激反应强度0,刺激强度属无刺激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