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汤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6924阅读:8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汤剂,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汤剂,属于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溃疡性结肠炎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变主要在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可形成糜烂、溃疡,并且原因不明的弥漫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多在直肠及乙状结肠,向上呈连续性非跳跃式蔓延,累及部分、大部分或全结肠。临床上以腹泻、粘液血便、腹痛为主要症状,病情轻重悬殊,多数病程缓慢,有反复发作的趋势,亦有急性爆发者,可产生严重的局部和远处并发症。急性爆发型死亡率高,慢性持续性癌变机会多。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尤以青中年为多,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祖国医籍中,虽然没有结肠炎的病名,但其临床表现与泄泻、痢疾等病证相似。因所下之物如涕如脓、粘滑垢腻,排出噼噼有声,故《黄帝内经》中称之为“肠噼”。如《素问·太阴阳明篇》说:“饮食不节,起居不时,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稹满闭塞,下为慎泻,久为肠噼。”《素问·通评虚实论》说:“帝曰:肠噼便血如何?歧伯曰:身热者死,寒则生。帝曰:肠噼下脓血如何?歧伯曰:脉悬绝死,滑大生”。因其病程长久而缠绵,时愈时发,《诸病源候论》称为“久痢”、“休息痢”。巢元方并在该书中指出:“凡痢,口里生苍,则肠间也有苍也。”这是对溃疡性结肠炎口腔并发症的最早描述,比Wilks等于1875年发现本病早1265年。

西医治疗采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仅能收近期疗效,远期效果不佳,停药则腹泻腹痛如故。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汤剂。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经水煎制成:

煅瓦楞子15-30g、香附15-25g、荜拨10-20g、白豆蔻10-20g、香橼10-20g、青皮10-20g、陈皮10-20g、炒枳实10-20g、鸡内金10-20g、远志10-20g、酸枣仁15-30g、钩藤10-20g、柏子仁10-20g、琥珀粉5-15g、焦山楂10-20g、生甘草10-20g。

前述的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经水煎制成:

煅瓦楞子20g、香附20g、荜拨15g、白豆蔻15g、香橼15g、青皮15g、陈皮15g、炒枳实15g、鸡内金15g、远志15g、酸枣仁30g、钩藤15g、柏子仁15g、琥珀粉10g、焦山楂10g、生甘草10g。

前述的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经水煎制成:

煅瓦楞子15g、香附20g、荜拨12g、白豆蔻15g、香橼15g、青皮13g、陈皮12g、炒枳实18g、鸡内金20g、远志10g、酸枣仁20g、钩藤12g、柏子仁10g、琥珀粉5g、焦山楂20g、生甘草15g。

前述的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经水煎制成:

煅瓦楞子20g、香附18g、荜拨15g、白豆蔻18g、香橼18g、青皮12g、陈皮15g、炒枳实20g、鸡内金18g、远志15g、酸枣仁20g、钩藤15g、柏子仁15、琥珀粉10g、焦山楂15g、生甘草15g。

前述的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经水煎制成:

煅瓦楞子25g、香附15g、荜拨20g、白豆蔻18g、香橼20g、青皮15g、陈皮18g、炒枳实15g、鸡内金15g、远志18g、酸枣仁25g、钩藤20g、柏子仁15g、琥珀粉10g、焦山楂10g、生甘草20g。

方中,各味药材的药理作用如下:

煅瓦楞子:味咸,性平;归肺、胃、肝经;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

香附: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

荜拨:味辛大温,无毒;有温中、散寒、下气、止痛的作用。

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主湿阻气滞;脾胃不和;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胃寒呕吐;食积不消。

香橼:味略苦而微甜,性温,无毒。理气宽中,消胀降痰。

青皮:味苦、辛,性温;归肝、胆、胃经;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的功效。

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炒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消痞。

鸡内金: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

远志:苦、辛、温;归心、肾、肺经;安神益智,解郁。治惊悸,健忘,梦遗,失眠,咳嗽多痰,痈疽疮肿。

酸枣仁:宁心安神、补中养肝、敛汗等作用,对虚烦不眠、惊悸怔忡、体虚自汗等病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钩藤:具有镇静、降压、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的功能。

柏子仁:味甘,性平;归心、肾、大肠经;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止汗。

琥珀粉:归心、肝、小肠、膀胱、肺、脾经;镇静安神、利尿。

焦山楂: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消食健胃,行气散瘀。

生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方剂解析:方中白豆蔻、香橼化湿行气、燥湿化痰,煅瓦楞子、香附、荜拨制酸止痛,香橼、青皮、炒枳实破气消积、理气宽中,陈皮、鸡内金、焦山楂、生甘草理气健脾、健胃消食,远志、酸枣仁、钩藤、柏子仁、琥珀粉安神定惊。诸药共奏益气健脾、温补脾肾、清肠消痈、化瘀生肌之功效。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1)本品根据中医药理论,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配伍而成,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疗程短、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2)本品配制简单、合理,药源广,使用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一、制备汤剂

1、备料

所用药材包括:煅瓦楞子、香附、荜拨、白豆蔻、香橼、青皮、陈皮、炒枳实、鸡内金、远志、酸枣仁、钩藤、柏子仁、琥珀粉、焦山楂、生甘草。

净选各原料,然后将各原料清洗、灭菌、烘干、粉碎,待用。

2、称量混合

煅瓦楞子15-30g、香附15-25g、荜拨10-20g、白豆蔻10-20g、香橼10-20g、青皮10-20g、陈皮10-20g、炒枳实10-20g、鸡内金10-20g、远志10-20g、酸枣仁15-30g、钩藤10-20g、柏子仁10-20g、琥珀粉5-15g、焦山楂10-20g、生甘草10-20g。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已掌握的知识,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在上述范围内对各味药材的具体用量做适当的调整。

经临床验证,下述配方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适用的人群也较为广泛:

配方1:煅瓦楞子20g、香附20g、荜拨15g、白豆蔻15g、香橼15g、青皮15g、陈皮15g、炒枳实15g、鸡内金15g、远志15g、酸枣仁30g、钩藤15g、柏子仁15g、琥珀粉10g、焦山楂10g、生甘草10g;

配方2:煅瓦楞子15g、香附20g、荜拨12g、白豆蔻15g、香橼15g、青皮13g、陈皮12g、炒枳实18g、鸡内金20g、远志10g、酸枣仁20g、钩藤12g、柏子仁10g、琥珀粉5g、焦山楂20g、生甘草15g;

配方3:煅瓦楞子20g、香附18g、荜拨15g、白豆蔻18g、香橼18g、青皮12g、陈皮15g、炒枳实20g、鸡内金18g、远志15g、酸枣仁20g、钩藤15g、柏子仁15、琥珀粉10g、焦山楂15g、生甘草15g;

配方4:煅瓦楞子25g、香附15g、荜拨20g、白豆蔻18g、香橼20g、青皮15g、陈皮18g、炒枳实15g、鸡内金15g、远志18g、酸枣仁25g、钩藤20g、柏子仁15g、琥珀粉10g、焦山楂10g、生甘草20g。

在本实施例中,我们按照配方1、配方2、配方3和配方4的记载分别准确称取各原料,然后混合,得4组混合物,待用。

3、水煎

将上述4组混合物按常规工艺制成汤剂。

二、病例选择

所选病例为2010年至2015年我院门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共计103例,年龄38-65岁,平均年龄56岁,病程多在5个月到6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记载,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为:

主症:(1)大便秘结或粪带少量脓血;(2)排便困难;(3)午后低热;(4)失眠盗汗;(5)舌红少苔;(6)脉细数。

次症:(1)心烦易怒;(2)头晕目眩;(3)腹中隐隐作痛;(4)神疲乏力;(5)小便短赤;(6)肠黏膜无光泽,血管暴露;(7)肠黏膜粗糙,呈颗粒状。

具备主症2项、次症2项,或者,具备主症第1项、次症3项,即可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

三、治疗方法

患者根据自己具体的情况,从上述4种汤剂中择一服用,每日一剂,每日2次,10天为1疗程。

四、疗效的判断标准

参照《中医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疗效的判断标准:

痊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症消失或基本消失,舌、脉基本恢复正常,结肠镜检查示肠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或遗留疤痕,大便常规镜检3次正常。

显效: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次症改善程度达到二级以上,舌、脉基本恢复正常,结肠镜检查粘膜病变恢复程度达到二级以上,大便常规检查红白细胞数每高倍视野在3个以下。

好转:临床主要症状改善达一级以上,结肠镜检查粘膜病变恢复程度达到一级以上,大便常规检查红白细胞数每高倍视野在5个左右。

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及结肠镜检查无改变。

五、治疗结果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症状以慢性腹泻、腹痛,排黏液便、血便为主,呈慢性反复性发作或持续性发作,本病病程较长,多因长期饮食不慎、劳倦内伤,致阴血亏虚。

经过临床实践发现,本发明的中药汤剂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独特的疗效。

经统计,103例患者中,痊愈73例(70.9%),显效18例(17.5%),好转10例(9.7%),无效2例(1.9%),总有效率为98.1%。

六、临床实例

病案1:郝某,男,36岁,经常性腹痛、腹泻、泻后痛减,发作期间大便次数多者可达日5-10次,尤以晨起为甚,秘结,伴少量脓血,伴有失眠盗汗。经检查,肛门红肿,舌红,脉细数,神疲乏力,小便短赤。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汤剂(配方1),治疗1个疗程,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2个疗程,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病案2:邢某,女,61岁,腹痛腹泻,以左下腹为甚,大便日4-6次,伴有排便困难,带脓血,便意频频,腹部下坠感,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小便短赤、食欲不佳、倦怠乏力,心烦易怒,舌苔红,脉细数。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汤剂(配方2),每日1剂,2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2个疗程,痊愈,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病案3:肖某,男,53岁,患有溃疡性结肠炎3年,常伴有腹痛、便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经多方治疗效果欠佳,后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汤剂(配方3),2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后继续服用2个疗程以巩固疗效,治愈。

病案4:王某,女,40岁,患有3年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腹痛、腹泻反复发作,脓血便2-4次/天,同时伴有焦虑、抑郁症。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汤剂(配方4),1个疗程后,大便每天1-2次,脓血、黏液量明显减少,后继续服用2个疗程,症状基本消失,巩固治疗2个疗程后,纤维结肠镜复查,肠黏膜病灶恢复正常。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中药汤剂根据中医药理论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配伍而成,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疗程短、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