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大肠湿热证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1105阅读:6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大肠湿热证的中药。



背景技术:

大肠湿热证是指湿热侵袭大肠所表现的证候。多因饮食不节不洁,损伤肠胃,湿热之邪乘虚内犯所致。湿热侵袭大肠,壅阻气机,故腹痛,里急后重;湿热熏灼肠道,脉络受损,血腐成脓,故下痢赤白脓血;湿热下注,水谷传导失司,清浊不分,故暴注下迫,色黄而臭;湿阻大肠,热炽气滞,大肠气机不畅,故腹泻不爽;热炽肠道,则肛门灼热水液从大便外泄,故小便短赤,热盛伤津故口渴,身热,粪质黏稠腥臭。

临床上之痢疾、泄泻均以本证为多,治疗当以祛邪。其新感属此证尤多,治疗以通因通用为要,忌用收涩止泻之品。痢疾患者应注意调气行血的运用,若下血较多应该重用行血之品,脓多者宜重用理气药;泄泻患者当湿热分清,其泻可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治疗大肠湿热证的中药,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治疗大肠湿热证的中药,是由中草药木鳖子、凤尾草、钩藤、竹蜂、天门冬、荸荠、蜂胶、柿霜、飞天蠄蟧、青黛、朱砂根、青蒿、青葙子、白蔹、漏芦、羊蹄、紫草、胡黄连组成。

单剂药量为木鳖子12 g、凤尾草8 g、钩藤15 g、竹蜂5 g、天门冬10 g、荸荠15 g、蜂胶5 g、柿霜3 g、飞天蠄蟧5 g、青黛8 g、朱砂根15 g、青蒿8 g、青葙子15 g、白蔹12 g、漏芦12 g、羊蹄20 g、紫草8 g、胡黄连10g。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7 天为一疗程。

各中药的药理作用

木鳖子:消肿散结、祛毒,主治痈肿、疔疮、瘰疬、痔疮、无名肿毒、癣疮、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凤尾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解毒,主治黄疸型肝炎、肠炎、菌痢、淋浊、带下、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扁桃体炎、腮腺炎、痈肿疮毒、湿疹;钩藤:清热平肝、熄风定惊,主治小儿惊痫瘈疭、大人血压偏高、头晕、目眩、妇人子痫;竹蜂:清热化痰、定惊,主治小儿惊风、口疮、咽痛;天门冬:滋阴、润燥、清肺、降火,主治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肺痿、肺痈、咽喉肿痛、消渴、便秘;荸荠:清热、化痰、消积,主治愠病消渴、黄疸、热淋、痞积、目赤、嚼喉肿痛、赘疣;蜂胶:治鸡眼、肼胝、蹠疣和寻常疣,主治恶性肿瘤和创伤有效、保护肉芽组织、利于伤口愈合、对皲裂亦有疗效;柿霜:清热、润燥、化痰,主治肺热燥咳、咽干喉痛、口舌生疮、吐血、咯血、消渴;飞天蠄蟧:清肺胃热、祛风除湿,主治流感、肺热咳喘、吐血、风火牙痛、风湿关节痛、腰痛;消水肿,主治妇女红崩、白带、疔癀、损伤及接骨;青黛:清热、凉血、解毒,主治温病热盛、斑疹、吐血、咯血、小儿惊痫、疮肿、丹毒、蛇虫咬伤;朱砂根:清热解毒、散瘀止痛,主治上感、扁桃体炎、急性咽峡炎、白喉、丹毒、淋巴结炎、劳伤吐血、心胃气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青蒿:清热、解暑、除蒸,主治温病、暑热、骨蒸劳热、疟疾、痢疾、黄疸、疥疮、瘙痒;青葙子:祛风热、清肝火,主治目赤肿痛、障翳、高血压、鼻衄、皮肤风热瘙痒、疥癞;白蔹:清热、解毒、散结、生肌、止痛,主治痈肿、疔疮、瘰疬、烫伤、温疟、惊痫、血痢、肠风、痔漏;漏芦: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下乳、通筋脉,主治痈疽发背、乳房肿痛、乳汁不通、瘰疬恶疮、湿痹筋脉拘牵、骨节疼痛、热毒血痢、痔疮出血;羊蹄:清热、通便、利水、止血、杀虫,主治大便燥结、淋浊、黄疸、吐血、肠风、功能性子宫出血、秃疮、疥癣、痈肿、跌打损伤、清热解毒、杀虫止痒、通便;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胡黄连:清热、凉血、燥湿,主治疳疾、惊痫、泻痢、劳热骨蒸、自汗、盗汗、吐血、衄血、火眼、痔瘘、疮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中草药配比:木鳖子12 g、凤尾草8 g、钩藤15 g、竹蜂5 g、天门冬10 g、荸荠15 g、蜂胶5 g、柿霜3 g、飞天蠄蟧5 g、青黛8 g、朱砂根15 g、青蒿8 g、青葙子15 g、白蔹12 g、漏芦12 g、羊蹄20 g、紫草8 g、胡黄连10g。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7 天为一疗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