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山羊钩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91072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防治山羊钩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山羊钩虫病是由钩口科、仰口属的线虫寄生羊体内小肠所引起的疾病。主要传播途径为雌虫通过在小肠内产卵,随后经粪便排出体外,一旦环境适宜就很快孵出幼虫,幼虫经二次脱变后具有侵袭能力,能够从羊的皮肤或消化道侵入羊体,最后寄生于小肠,造成肠黏膜溃疡,从而使病羊极度贫血和消瘦,颌下水肿,长期下痢,严重时可引起山羊大群死亡。

目前,针对钩虫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化学药物治疗和中药组合物治疗,单由于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强,对羊机体的免疫影响增大,抗药性增强,导致羊二次发作后,其用药量较大,甚至难以治愈;而中药组合物治疗,其具有毒副作用小,对羊机体的免疫力改善程度较优,虽然现有技术中,存在着大量的关于羊钩虫病治疗用的中药组合物的研究,如专利号为CN201410246230.6,公开了以当归、炒白术、陈皮、厚朴、柴胡、六曲、苦参、苏更、甘草、使君子、苦楝子和白芜荑制成的药物;但由于现有技术中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成分的选取不恰当,原料成分搭配不合理,造成对羊钩虫病治疗的效果不理想,治疗周期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创造的研究者提供一种防治山羊钩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其具有无毒温和、标本兼治、效果显著功效。

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防治山羊钩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原料以重量份计为苦楝子5-15份、板蓝根20-30份、大蒜10-20份、马齿苋15-30份。

进一步优选为苦楝子8-12份、板蓝根22-26份、大蒜14-18份、马齿苋20-25份。

再进一步优选为苦楝子10份、板蓝根25份、大蒜16份、马齿苋23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治山羊钩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

具体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一种防治山羊钩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苦楝子、板蓝根、大蒜、马齿苋混合,除去杂质,得到混合物,利用粉碎机粉碎,过150~200目筛,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4~5倍的水,在85℃~100℃的温度下,煎煮30分钟~1个半小时,煎煮液过滤,得到第一过滤液和滤渣;

(2)将步骤(1)获得的滤渣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1~3倍的水,在85℃~100℃的温度下,煎煮30分钟~1个半小时,煎煮液过滤,获得第二过滤液;

(3)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合并,减压浓缩,获得干膏,将干膏放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获得药物细粉,添加或不添加医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制剂。

其中所述的剂型为冲剂、片剂、颗粒剂或散剂,但不仅限于这几种剂型。

本发明采用苦楝子、板蓝根、大蒜、马齿苋为原料,其中:

苦楝子为楝科植物楝树的干燥成熟果实。理气、止痛、清湿热、驱虫。具有治疗疥癣、冻疮、行气止痛、杀虫、脘腹胁肋疼痛、疝痛、虫积腹痛、头癣等功效。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常用于治疗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等。

大蒜又叫蒜头、大蒜头、胡蒜、葫、独蒜、独头蒜,是蒜类植物的统称。半年生草本植物,百合科葱属,以鳞茎入药。性味温,辛、甘。有清热解毒、温肾健脾和杀虫抗菌作用。

马齿苋一年生草本,全株无毛。茎平卧,伏地铺散,枝淡绿色或带暗红色。叶互生,叶片扁平,肥厚,似马齿状,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或带暗红色;叶柄粗短。花无梗,午时盛开;苞片叶状;萼片绿色,盔形;花瓣黄色,倒卵形;雄蕊花药黄色;子房无毛。蒴果卵球形;种子细小,偏斜球形,黑褐色,有光泽。具有杀虫解毒、消热散血和抑菌作用。

其中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原料还包括白术和玉米须。

其中所述的白术以重量份计为白术15~20份,所述的玉米须以重量份计为15~20份。

其中所述的白术采用温度为30~50℃烘干处理1~3min后,置入水蒸气中蒸10~20min后使用;干燥使得其燥性得到缓和,切片变得简单易行,并增强了健脾、健胃的作用;合理的水蒸时间,使得原本质地较硬的白术得到有效的软化,这与传统的水处理软化方式,减少了有效成分的丢失,同时使部分糖类水解易被肠道吸收的作用。

其中所述的玉米须通过与磷酸二氢钾按照质量比为1:0.01~0.07混合后,在温度为35~46℃下发酵,处理5~9天,使得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纤维素酶果胶酶能够破坏玉米须的植物细胞壁,使有效成分得以暴露出来,进入体内后,不再因细胞壁的阻力而影响吸收,同时除去鞣质、果胶、粘液质和絮状物等多种大分子物质,提高药物有效成分的利用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效果体现在:采用苦楝子、板蓝根、大蒜、马齿苋共4味纯天然中草药为原料,通过合理的搭配方式,使得药物之间具有协同增效的功能,使得驱除体内钩虫的同时还能预防钩虫的侵入,避免了复发的可能性,治疗效果显著,也不会给服药后的山羊带来毒副作用,减少经济损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实施例1

配方为:苦楝子15克、板蓝根30克、大蒜20克、马齿苋30克;

制法:

(1)将苦楝子、板蓝根、大蒜、马齿苋混合,除去杂质,得到混合物,利用粉碎机粉碎,过150~200目筛,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4~5倍的水,在85℃~100℃的温度下,煎煮45分钟,煎煮液过滤,得到第一过滤液和滤渣;

(2)将步骤(1)中获得的滤渣加入相对于第一步混合物质量2倍的水,在85℃~100℃的温度下,煎煮45分钟,煎煮液过滤,获得第二过滤液;

(3)将第一过滤液和第二过滤液合并,减压浓缩,获得干膏,将干膏放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获得药物粉末,随后粉碎成300目~400目,制成冲剂。

实施例2

配方为:苦楝子5克、板蓝根20克、大蒜10克、马齿苋15克;

制法:

(1)将苦楝子、板蓝根、大蒜、马齿苋混合,除去杂质,得到混合物,利用粉碎机粉碎,过150~200目筛,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4~5倍的水,在85℃~100℃的温度下,煎煮1个小时,煎煮液过滤,得到第一过滤液和滤渣;

(2)将步骤(1)中获得的滤渣加入相对于第一步混合物质量2倍的水,在85℃~100℃的温度下,煎煮1个小时,煎煮液过滤,获得第二过滤液;

(3)将第一过滤液和第二过滤液合并,减压浓缩,获得干膏,将干膏放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获得药物细粉,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制成片剂。

实施例3

配方为:苦楝子10克、板蓝根25克、大蒜15克、马齿苋25克;

制法:

(1)将苦楝子、板蓝根、大蒜、马齿苋混合,除去杂质,得到混合物,利用粉碎机粉碎,过150~200目筛,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4~5倍的水,在85℃~100℃的温度下,煎煮1个半小时,煎煮液过滤,得到第一过滤液和滤渣;

(2)将步骤(1)中获得的滤渣加入相对于第一步混合物质量2倍的水,在85℃~100℃的温度下,煎煮1个半小时,煎煮液过滤,获得第二过滤液;

(3)将第一过滤液和第二过滤液合并,减压浓缩,获得干膏,将干膏放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获得药物细粉,加入淀粉,制成颗粒剂。

实施例4

配方为:苦楝子5克、板蓝根20克、大蒜20克、马齿苋30克;

制法:

第一步,首先将所用的中药材经干燥粉碎,过150~200目筛,制成药粉;

第二步,以药粉的重量比按1:1~1.5的比例备好蜂蜜;

第三步,熬炼蜂蜜,加热温度为105℃~115℃,直至泡沫呈浅红色光泽,手捻有粘性但不能拉成长的白丝,即制成中蜜;

第四步,调药,将熬炼好的蜂蜜用勺子倒入盆装的药粉内,同时在药粉内用粗竹筷成圆周搅动,就像平时做饺子前加水和面一样,边倒蜂蜜边调药粉,以基本看不到干药粉时停止加蜜,但又不能加得太多,蜜多了丸子不易成型;

第六步,搓条,和丸。和丸时可用少许芝麻油点于掌心,可使蜜丸的表面致密、光洁、色泽一致。

实施例5

配方为:苦楝子15克、板蓝根20克、大蒜18克、马齿苋23克;

制法:

(1)将苦楝子、板蓝根、大蒜、马齿苋混合,除去杂质,得到混合物,利用粉碎机粉碎,过150~200目筛,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4~5倍的水,在85℃~100℃的温度下,煎煮50分钟,煎煮液过滤,得到第一过滤液和滤渣;

(2)将步骤(1)中获得的滤渣加入相对于第一步混合物质量2倍的水,在85℃~100℃的温度下,煎煮50分钟,煎煮液过滤,获得第二过滤液;

(3)将第一过滤液和第二过滤液合并,减压浓缩,获得干膏,将干膏放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加入乳糖,制成散剂。

实施例6

配方为:苦楝子5克、板蓝根30克、大蒜20克、马齿苋30克;

制法:

(1)将苦楝子、板蓝根、大蒜、马齿苋混合,除去杂质,得到混合物,利用粉碎机粉碎,过150~200目筛,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4~5倍的水,在85℃~100℃的温度下,煎煮70分钟,煎煮液过滤,得到第一过滤液和滤渣;

(2)将步骤(1)中获得的滤渣加入相对于第一步混合物质量2倍的水,在85℃~100℃的温度下,煎煮70分钟,煎煮液过滤,获得第二过滤液;

(3)将第一过滤液和第二过滤液合并,减压浓缩,获得干膏,将干膏放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获得药物细粉,加入蔗糖,制成汤剂。

实施例7

同实施例1制作方法,配方为:苦楝子15克、板蓝根20克、大蒜10克、马齿苋30克、白术15克、玉米须15克。

其中所述的白术采用温度为30~50℃烘干处理1~3min后,置入水蒸气中蒸10~20min后使用;干燥使得其燥性得到缓和,切片变得简单易行,并增强了健脾、健胃的作用;合理的水蒸时间,使得原本质地较硬的白术得到有效的软化,这与传统的水处理软化方式,减少了有效成分的丢失,同时还具有增加内酯含量,缓和药性,使部分糖类水解易被人体吸收的作用。

其中所述的玉米须通过与磷酸二氢钾按照质量比为1:0.01~0.07混合后,在温度为35~46℃下发酵,处理5~9天,使得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纤维素酶果胶酶能够破坏玉米须的植物细胞壁,使有效成分得以暴露出来,进入体内后,不再因细胞壁的阻力而影响吸收,同时除去鞣质、果胶、粘液质和絮状物等多种大分子物质,提高药物有效成分的利用率。

实施例8

同实施例7制作方法,配方为:苦楝子10克、板蓝根30克、大蒜20克、马齿苋15克,白术20可、玉米须20克。

试验例1

本发明药物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

采用体重为20g左右的小白鼠,雌雄各半,采用本发明药物稀释液灌胃,灌胃量按0.5ml/10g,经预试不能测得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半数致死量。观察两周,小鼠的试验活动均正常,无一鼠死亡,因此本发明药物口服毒性很小。

慢性毒性试验:

实验组:组1取小白鼠20只,体重20g左右,雌雄各半,每日用本发明药物稀释液灌胃,剂量:200mg/kg;组2取小白鼠20只,体重20g左右,雌雄各半,每日用本发明药物稀释液灌胃,剂量:400mg/kg;组3小白鼠20只,体重20g左右,雌雄各半,每日用本发明药物稀释液灌胃,剂量:600mg/kg;每组连续灌胃25天,停药10天后观察。

对照组:取20只小白鼠,每日灌胃等量的9g/L生理盐水,连续灌胃25天,停药10天后观察。

试验25天过程,临床观察试验组与对照组的鼠,精神状态、饮食、饮水、排尿、排粪以及对外界反应能力均未见明显异常,停药10天后,对鼠进行捕杀,采集血液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ALT与AST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都处于正常范围。

停药10天后,通过剖检,各组小白鼠心、肝、脾、肺、肾的形态、颜色均正常,无明显肉眼可见病变,各组间小白鼠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系数差异均不显著,说明该中药组合物不会导致动物实质器官损伤或异常变化。经过以上试验论证,鼠的血液常规和脏器系数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说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小白鼠的不会产生慢性的毒性作用。

试验例2

山羊钩虫病疗效诊断标准:

治愈:山羊钩虫病症状完全消失,未见任何不适,未见复发

显效:颌下水肿基本消退,但未完全消失,未见下痢,羊群体重下降变化明显减缓。

有效:症状减轻,颌下水肿比服药前稍有消退,偶有下痢。

无效:症状无变化。

临床观察病例共240例,羊龄3个月到7个月,其中公羊123头,母羊117头,病史均在一个月以上;将这240例患羊随机分组,共分为8组,每组30例;均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次20~30g,每日三次,服用两周后,治愈率最高组为实施例5,达到了90%,因此为最优选。

试验例3

实验组:采用实施例5配方制成的药物。

对照组1:采用市场上常用的驱虫药物左旋咪唑。

对照组2:采用市场上常用的驱虫药物伊维菌素。

对照组3:采用专利号为CN201410246230.6制作的药物。

临床观察病例共120例,羊龄均在3~7月,其中公羊58头,母羊62头,病史均在一个月以上,将这120例患羊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1~3分别30例。实验组所服用的是本发明药物,用量为每次20~30克,每日2~3次,一周为一个疗程,使用2个疗程;对照组1服用左旋咪唑,规格为25mg/片,每次口服4片,每日3次,一周为一个疗程,使用2个疗程;对照组2服用伊维菌素,按0.2mg/kg,每次3次,一周为一疗程,使用两个疗程;对照组3服用专利号为CN201410246230.6制作的药物,每公斤饲料加入500ml药物,服用两周;其结果为实验组灌服本发明药物,治愈20例,占67%,显效6例,占20%,有效3例,占10%,无效1例,占3%,总有效率达97%。对照组1服用左旋咪唑,治愈14例,占47%,显效7例,占23%,有效2例,占7%,无效7例,占23%,总有效率达77%,且治疗过程中容易复发,治愈较多的是轻微患羊;对照组2服用伊维菌素,治愈18例,占60%,显效4例,占13%,有效5例,占17%,无效3例,占10%,总有效率达90%;对照组3服用专利号为CN201410246230.6制作的药物,治愈16例,占53%,显效5例,占17%,有效5例,占17%,无效4例,占13%,总有效率达87%;实验组和对照组疗效有显著的差异。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配方独特,具有杀虫解毒、消热散血、抗菌消炎、温肾健脾功效。本发明药物药材易得,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稳定性强,无毒副作用,标本兼治,使用后患羊并未出现并发症。

试验例4

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不服用任何药物;

实验组:除饲喂和对照组一样的基础日粮,每日还服用实施例8制作的药物,每日服用3次,每次15~20g;

临床试验共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只羊,羊龄均在3~9月,实验组连续服药30天后,进行静脉采血,离心制备血清,并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IL-2、IgA、IgG含量均差异显著,表明在本发明药物中添加白术和玉米须能提高山羊的免疫功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