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通过性OCT成像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5109阅读:150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通过性OCT成像导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通过性OCT成像导管。



背景技术: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简称OCT) 应用现代计算机图像处理,将先进光学技术与超灵敏探测器合为一体,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断层成像诊断技术。OCT技术可以达到的分辨率为10um,是目前为止最高分辨率的血管内成像技术之一,被誉为“体内的组织学显微镜”。

在临床应用中OCT设备需搭配OCT导管使用,OCT导管为一次性产品,临床需求量较大,导管一端连接OCT系统的旋转回撤装置,另一端进入血管,由于人体血管走形多是弯曲的,所以导管在进入并在血管中向前行进或向后回撤时可能造成组织损伤,因而导管的通过性对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易操作性有直接影响。并且目前现有的OCT导管产品不能应用于全身的微血管腔道如四肢外周,脑部,眼部等血管内,原因是上述微血管腔道直径更小,迂曲程度更大,导管的通过性不够导致无法在这样的细小且弯曲的腔道通行,限制了这些病变部位的介入诊断治疗技术进展,限制了OCT技术的应用推广。因此,提高导管的柔性,增强导管的通过性,保证其顺滑性,使其不仅能应用在稍大血管中,降低手术风险,还能应用于全身的微血管腔道内,极大拓宽OCT成像技术适用范围,为这些部位的介入诊断治疗带来便利,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通过性OCT成像导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通过性OCT成像导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不能应用于全身的微血管腔道如四肢外周,脑部,眼部等血管内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通过性OCT成像导管,包括中枢管,所述中枢管的上端设置有进注段,且中枢管的一侧设置有接入段,所述接入段上靠近中枢管的一端设置有扰度渐变段,所述中枢管上远离接入段的一端设置有介入段。

优选的,所述介入段的内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光纤。

优选的,所述光纤的外侧包裹有弹簧管。

优选的,所述弹簧管的外侧包裹有外护管。

优选的,所述外护管的外侧涂覆有润滑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高通过性OCT成像导管,该导管外护管内的金属编织网、外护管表面的润滑涂层、接入段的挠度渐变的设定均提高了导管的通过性,保证了导管的顺滑性,避免在人体内使用时对组织的伤害。本发明的导管极大的增强了导管的通过性,可控性强,不仅能应用在稍大血管中,降低手术风险,还能应用于全身的微血管腔道内,极大拓宽OCT成像技术适用范围,为这些部位的介入诊断治疗带来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接入段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接入段、2-扰度渐变段、3-进注段、4-中枢管、5-介入段、6-润滑涂层、7-外护管、8-弹簧管、9-光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通过性OCT成像导管,包括中枢管4,中枢管4的上端设置有进注段3,且中枢管4的一侧设置有接入段1,接入段1上靠近中枢管4的一端设置有扰度渐变段2,中枢管4上远离接入段1的一端设置有介入段5。

为了便于影像的正常传输,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介入段5的内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光纤9。

为了便于保护内部的光纤,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光纤9的外侧包裹有弹簧管8。

为了便于弹簧管8的安装,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弹簧管8的外侧包裹有外护管7。

为了减少了导管与外部的摩擦,提高了通过性,保证顺滑,提高了可操控性,防止导管在人体内前进或回撤过程中划伤组织,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外护管7的外侧涂覆有润滑涂层6。

本发明中的外护管7内部含有金属编织网,金属编织网的存在防止了导管使用过程中产生局部应力集中造成过度变形,增强了导管的柔性,保证导管可以在人体有很好的通过性,避免对人体组织的伤害;本发明中的润滑涂层6减少了导管与外部的摩擦,提高了通过性,保证顺滑,提高了可操控性,防止导管在人体内前进或回撤过程中划伤组织,尤其是在血管转弯处戳伤组织,降低了手术风险。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高通过性OCT成像导管,在手术时,进注段3将会连接注射装置,造影剂将从进注段进入导管,中枢管4一侧连接接入段1,将接入段1连接OCT系统的旋转回撤装置,为导管提供光源和旋转动力,使用时扰度渐变段2增加材料的回弹力,保护材料,避免材料变形。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