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病治疗的头戴式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5247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耳、鼻、喉科临床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治疗中耳炎或外伤性鼓膜穿孔等耳病的连续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耳鼻喉科患者中,中耳炎患者占很大比例,其病症表现为外耳道流脓、瘙痒、听力下降、耳鸣等。另外,门诊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也很多,在治疗过程中,如何保持外耳道清洁,使得穿孔的鼓膜与污浊的空气及水隔离,对于外耳道感染的治愈尤为重要。在门诊耳内窥镜检查中发现,有部分老年患者中耳炎鼓膜穿孔自行愈合,但是中青年中耳炎患者鼓膜穿孔几乎未见自行愈合者。考虑当今环境空气污染严重,因此中耳炎易反复感染,鼓膜穿孔难以愈合。外伤性鼓膜穿孔,我们采用沙棘油棉片贴补治疗,感染率高达80%,鼓膜穿孔愈合率小于20%,采用一种改良方法,即行鼓膜贴补后,嘱咐患者外耳道口放置干棉球或餐巾纸,使得外耳道与污浊的空气隔离,晚上睡觉时取出,这样外耳道的皮肤可以正常呼吸,从而使得感染率下降,鼓膜穿孔愈合率明显提高。这种改良方法需要2种胶材质的耳塞帮助预防鼓膜感染。第一种空芯耳塞内置可清洗的过滤网,防止空气中的尘埃进入外耳道,平时佩戴。第二种实心耳塞,可以阻止水进入外耳道,可以洗澡时佩戴。这样可以预防外耳道感染,增加鼓膜穿孔自行愈合的机会。但这两种改良方法在预防感染的同时,无法解决连续给药治疗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连续给药及同时防止复发感染,显著提高鼓膜穿孔愈合率的治疗中耳炎或外伤性鼓膜穿孔等耳病的装置。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耳病治疗的头戴式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置于患者头顶部的药囊室,其一端通过一固定长度弹力臂连接紧贴患者好耳的普通耳罩,另一端通过可调节长度弹力臂连接紧贴患者病耳的给药耳罩,该给药耳罩相对耳廓的内侧面设有一固定于耳道进口的耳塞,给药耳罩外侧面设有一可将耳道内的分泌物及残余药液吸入罩内的负压机构;所述可调节长度弹力臂由上段和下段通过导槽和伸缩机构连接构成,其中上段中设有隐藏的给药管,该给药管上端连通药囊室中的药囊;给药管下端通过一段外露部分后进入给药耳罩内,穿过耳塞直至靠近耳膜的耳道末端;弹力臂上段靠近自由端外侧设有一个控滴阀连接隐藏在弹力臂上段内的给药管,对流入耳道末端药液进行量度控制。上述方案中,所述给药耳罩环侧下方设有一排药栓。所述进入给药耳罩内的给药管,在刚穿进耳塞处连通一根排药管,该排药管与排药栓连接。所述可调节长度弹力臂的下段通过一个耳罩卡具与给药耳罩连接。所述负压机构由一个设置在给药耳罩外侧面中心的按钮以及设置在给药耳罩外侧面中心以外任意处的一个单向排气孔构成。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在弹力臂上、下段贴合面上沿长度方向设置多个弹珠,每个弹珠的一半嵌入下段的一个底部带压簧的半球窝中,另一半球体嵌入上段的一个半球窝中;不带压簧半球窝数量沿贴合面长度方向比底部带压簧的半球窝至少多一倍;该伸缩机构还包括定位结构,同时在弹力臂下段长度方向上设置两对对称宽度方向两侧的凸起,一对在“起”位置,一对在“止”位置。所述药囊上设置一能将给药管方便拆装的连接嘴。所述药囊室上面设有将药囊方便装入或取出活动盖。所述耳塞内填充有异物吸附材料。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佩戴方便,使用简单,美观大方,特别是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为其他患者的及时治疗节省了时间。2、患者在换药时,不必要每次都要就医,可以根据医嘱自行通过药囊室的活动盖更换药囊以及耳塞中的异物吸附材料,并且,根除了以往因异物吸附材料与异物结合在一起粘附在耳道内引起的二次清洗麻烦。3、除此之外,除能防止空气中的尘埃及外源水进入耳道,例如,患者在洗澡时就可以佩戴。进而,在提高预防耳道感染的基础上,也增加了患者穿孔鼓膜自行愈合的机会,提高听力水平。4、在连续实施鼓膜给药治疗的同时,使得耳道与污浊的空气隔离,但不妨碍耳道皮肤的正常呼吸。本实用新型装置经临床应用,中耳炎或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的感染率小于10%,鼓膜穿孔愈合率可达到90%以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及使用状态图。图2为耳罩卡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给药耳罩的两个侧面图。其中a图为外侧面示意图;b图为内侧面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伸缩机构示意图。其中a图为弹力臂上下段连接及定位示意图;b图为a图的俯视图。图5为图1中的药囊室结构示意图。图1~图5中:1、普通耳罩;2、药囊室;3、弹力臂上段;4、给药管;5、弹力臂下段;6、伸缩机构;7、控滴阀;8、耳廓;9、耳罩卡座;10、负压机构;11、给药耳罩;12、排药栓(阀);13、排药管;14、耳道;15、听小骨;16、耳膜;17、耳塞;18、药囊;19、弹力销;20、给药管进入耳道部分;21、半球窝;22、弹珠;23、压簧;24、对称凸起;26、活动盖;27、药管接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考图1,一种耳病治疗的头戴式给药装置,包括一个置于患者头顶部的药囊室2,其一端通过一固定长度弹力臂连接紧贴患者好耳的普通耳罩1(类似头戴耳机的圆盘形耳罩,但其中没有发声器),另一端通过可调节长度弹力臂连接紧贴患者病耳的给药耳罩11。结合图3,给药耳罩11形状为一个中空的圆盘,其相对耳廓8的内侧面设有一耳塞17,固定于耳道14的进口,圆盘外侧面设有一负压机构10,用于将耳道内的分泌物及残余药液吸入罩内。该负压机构可以由一个设置在圆盘外侧面中心的按钮以及设置在圆盘外侧面中心以外任意处的一个单向排气孔构成,通过按压该按钮使中空圆盘受到挤压,然后放开按钮,这时给药耳罩内就会产生负压,可以将耳道内的分泌物及残余药液吸出。给药耳罩11环侧下方设有一排药栓12,可定时将吸入罩内的分泌物及残余药液排除。可调节长度弹力臂由弹力臂上段3的内侧与弹力臂下段5外侧通过连接导槽(未画出)相互贴合连接,并且在贴合接触面上设有伸缩机构6可以自由抽拉弹力臂上、下段,使给药耳罩准确贴在待治疗耳廓上。弹力臂上段3内设有隐藏的给药管4,其上端连通药囊室2中的药囊18;其下端通过一段外露部分后进入给药耳罩11内,穿过耳塞17直至靠近耳膜16的耳道末端。弹力臂上段3靠自由端外侧设有一个控滴阀7连接隐藏在弹力臂上段内的给药管4,可用于对流入耳道14末端药液进行量度控制。进入给药耳罩11内的给药管,在刚穿进耳塞处可连通一根排药管13,该排药管与排药栓12连接,当给药过快使耳道药液淤积时,可通过该排药管由排药栓排除。本实用新型通过重力和联通原理使药囊18中的药物由给药管4连续送入耳道14末端对耳膜16给药,通过控滴阀7保证药物的流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是,可调节长度弹力臂的下段可通过一个耳罩卡具9与给药耳罩11连接。如图2所示,耳罩卡具为一个带缺口环状的卡子,该卡子外侧连接弹力臂下段的自由端,内侧直径方向对称设有一对弹力销19,当给药耳罩11卡入时,可将耳罩圆盘固定。设置耳罩卡具的目的是可以方便将给药耳罩卸下,进行消毒及清洗。参考图4,伸缩机构6包括设置在弹力臂上、下段贴合面上沿长度方向的多个弹珠22(至少3个),每个弹珠半球体嵌入下(或上)段的一个底部带压簧23的半球窝中,另一半球嵌入上(或下)段的一个半球窝21中,不带压簧半球窝21数量沿贴合面长度方向为弹珠22数量的一倍以上,这样在上下段抽拉时,弹珠22方便向左或右的空球窝21移动并嵌入,实现弹力臂的长度调整(图4a)。伸缩机构还包括定位结构,同时在弹力臂下段长度方向上设置两对对称宽度方向两侧的凸起,一对在“起”位置(左),一对在“止”位置(右)。参考图5,药囊室2上面设有活动盖26,可以将药囊18方便装入或取出。药囊18上可设置一药管接嘴27,当药囊18取出换药时,可将给药管摘下;换好药后装入药囊室,再将给药管接上,合上活动盖即可重新佩戴使用了,操作非常简单方便。耳塞17内可填充有棉球、纱条、中效过滤网等异物吸附物,一方面可保障耳道与污浊的空气隔离,另一方面可使耳道的皮肤能正常呼吸。给药耳罩及耳塞采用医用热塑性高分子材料(聚乙烯、聚丙乙烯、PP、PE、HDPE等)制成多孔结构,并在外表面涂覆有防水透湿的TPU(聚氨酯)涂胶膜,在隔离耳道的同时,防水并保证耳道的皮肤能正常呼吸。本实用新型装置可左右耳交换佩戴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