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针孔骨挤扩器。
背景技术:
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患者牙列缺损或缺失后,患者牙槽嵴或牙槽突的厚度,即唇舌/颚向厚度或者颊舌/颚向厚度或多或少的会发生这样和那样的变化,随失牙时间的增长,牙槽嵴顶的骨厚度变薄的趋势就越明显,女性患者较男性更为明显,装配活动义齿的较没有佩戴者明显,由此给种植牙医疗工作带来一个骨量不足的问题。从美学修复(个别患者)特别的要求考虑,对于唇舌/颚向厚度欠缺的病例,医生会建议患者做骨增量手术,即补骨或植骨,或者使用骨劈开术等方法恢复变薄的部分,而后再做种植义齿修复;从一般情况考虑,即多数患者,尤其是支付能力有限的、不愿意花费太多时间的、对美学效果要求不高的,以及畏惧种植仅接受微创手术的,“解决缺失第一,美学要求其次”成为更多患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遇到薄型牙槽嵴/突时,不能采用骨增量,这就产生了需要有“因地制宜”的措施,即本实用新型人设计的预备牙种植体受制床的“针孔挤扩技术”和与之配套的器具,以最微小的创伤和最轻微的并发症来实现种植体的置放手术。
本实用新型针孔骨挤扩器及其技术应用的实用新型与传统种植技术或方法比较,重点解决了一下疑难问题:1)刃状牙槽嵴(嵴顶厚度≦3.0mm);2)前、后牙缺失牙区小间隙(两牙冠间近远中距离≦3.5mm,牙槽嵴顶厚度≦4.0mm);3)上颌后牙颚侧骨的种植手术;4)以及其他剩余牙槽突或嵴顶骨的种植术。以上几种情况若是采用现有单一的传统种植技术或方法都做不到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针孔骨挤扩器,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稳定部、旋拧部、自攻螺纹部、尖头部,所述稳定部为圆柱形,所述旋拧部为非圆形截面柱体,所述自攻螺纹部的小端与尖头部连接,所述尖头部为三棱形。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在确定的种植牙受植床牙槽嵴/突顶使用针孔钻钻孔后,将针孔挤扩器的三棱形尖头部插入定位骨针孔,扎入骨平面针孔后,通过旋拧部顺时针旋转挤扩器,其三棱形尖头部有挤切骨(尤其是I、II类皮质骨)的作用,有利于后部引入后部的自攻螺纹部,实施对骨组织的挤扩作用。针孔钻是扩孔的第一步,针孔挤扩器为扩孔的第二步,第三部是采用更大号大的挤扩器有序使用逐级扩孔,直至适合的种植体放入。
优选的,所述旋拧部的径向尺寸大于稳定部的径向尺寸。
优选的,所述旋拧部为六棱柱。
进一步的,所述自攻螺纹部的锥角为6°。
进一步的,所述自攻螺纹部的螺纹距为1.25mm。
优选的,所述自攻螺纹部的螺纹槽截面为圆弧形。
优选的,所述圆弧形的半径为1.5mm。
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一端与自攻螺纹部连接,连接部另一端与旋拧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为圆柱形,所述连接部与自攻螺纹部同轴。
优选的,所述尖头部与自攻螺纹部细端适配,尖头部长1mm至1.5mm。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精巧,非常适用于针孔骨的挤扩手术;
2.稳定部能够保持挤扩器旋转时的稳定,保证挤扩的角度;
3.旋拧部与实施器械适配,方便旋转的实施;
4.连接部的长度不同可以适用于不同深度的挤扩操作,方便实施。
5.三棱形的尖头部,是针孔挤扩器的功能顶端,作用一:定位时寻找平面的骨针孔;作用二:扎入骨平面针孔后旋转挤扩器,其三棱形的尖头部有挤切骨(尤其是I、II类皮质骨)的作用,有利于后方自攻螺纹部的插入;
6.自攻螺纹部具有一定锥角,能够有效对骨组织进行挤压扩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1的A部剖视图;
图4为图1中尖头部的左视图;
图中:1-稳定部、2-旋拧部、3-连接部、4-自攻螺纹部、5-尖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稳定部1、旋拧部2、自攻螺纹部4、尖头部5,稳定部1为圆柱形,旋拧部2为非圆形截面柱体,自攻螺纹部4的小端与尖头部5连接,尖头部5为三棱形。
优选的,旋拧部2的径向尺寸大于稳定部1的径向尺寸。
优选的,旋拧部2为六棱柱。
进一步的,自攻螺纹部4的锥角为6°。
进一步的,自攻螺纹部4的螺纹距为1.25mm。
优选的,自攻螺纹部4的螺纹槽截面为圆弧形。
优选的,圆弧形的半径为1.5mm。
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部3,连接部3一端与自攻螺纹部4连接,连接部3另一端与旋拧部2连接。
进一步的,连接部3为圆柱形,连接部3与自攻螺纹部4同轴。
优选的,尖头部5与自攻螺纹部4细端适配,尖头部5长1mm至1.5mm。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