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鼠保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2574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兽医学领域,涉及一种兽医用工具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对实验鼠进行耳标或对实验鼠尾静脉进行采血及注射用的保定器。



背景技术:

实验动物是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测及其科学实验的动物,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医药研发、教学实验、生物检测等领域,在生命科学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鼠类和人类的基因相似度高达99%,且鼠类的繁殖和饲养均相对廉价,繁殖迅速。目前,每10只实验动物中大约有9只是鼠类,实验鼠也成了实验动物的代名词。

实验鼠的标记是实验动物生产和实验过程的关键。由于生产和实验的需要,要求各个实验鼠外形和体重一致,导致在未标记的情况下难以分辨,同时在动物生产和实验初始阶段,对个体实验鼠标记区分也具有重要作用,标记后的实验鼠可以避免实验过程和生产过程中与其他实验鼠混淆,避免了对实验鼠的重复试验和应激。耳标法是实验鼠普遍使用的标记方法,该种方法使用耳标钳将耳标固定在实验鼠耳朵上,少创伤且易辨识。经实验鼠尾静脉进行采血、注射给药或细胞移植是实验中常用的操作方法,由于鼠尾静脉较细小,操作相对困难。 为提高耳标和尾静脉采血、注射等操作的精准度,在实际操作中通常需要对实验鼠进行保定。

现有的保定方法一般为徒手保定法。打耳标时,要求实验人员一只手佩戴防咬的厚手套,抓取实验鼠,同时另一只手握耳标钳打耳标。实验人员往往只佩戴一层薄胶皮手套,被咬伤的概率较大;而且,单手抓取保定要求成功抓牢固定实验鼠颈部使其头部不能转动,该方法极易使手遮蔽鼠的耳朵,对打耳标造成干扰。目前实际操作中,打耳标通常需要两人配合进行,一人对实验鼠进行双手保定,一手固定鼠颈部,一手固定四肢。另一人使用耳标钳对实验鼠实行耳标标记。该操作需要两人配合,只有一人时无法进行,导致相关实验和工作安排不可避免的推后和耽误。上述两种方法由于均需要人为强制保定,实验鼠会产生较大应激,甚至有受惊过度以致死亡的风险。尾静脉采血和注射时,实验者常将实验鼠固定在自制容器中,之后对其进行操作,然而在实验过程中自制容器与实验鼠体型的匹配性差,常常因固定失效或尾部晃动导致注射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可满足对实验鼠进行耳标或对实验鼠尾静脉进行采血及注射等不同需求的实验鼠保定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实验鼠保定器,包括保定管6、后盖3,以及由活塞7和折叠杆5组成活塞连杆机构;所述保定管6呈圆筒状,保定管6的前端 为封闭或半封闭结构,后端与后盖3可拆卸连接;所述活塞7可由保定管6的后端插入保定管6中,可在保定管6中前后移动;所述后盖3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活塞连杆机构的折叠杆5从后盖3的通孔中穿过,与活塞7连接。

进一步,所述保定管6的前端设有一个或多个用于对实验鼠进行耳标的耳标窗口8。

进一步,所述耳标窗口8包括盖子11、弹起开关14和卡扣15;所述盖子11为设在保定管6上的矩形结构,盖子11的一侧与保定管6折叠连接,另一侧设有能够与保定管6卡接以使盖子闭合的卡扣15;盖子中部设有能够使卡扣与保定管6分离以便打开盖子的弹起开关14。

进一步,所述折叠杆5表面设有螺纹,折叠杆5的另一端设有固定柄1;折叠杆5与固定柄1之间通过滑动固定头2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活塞7与保定管6内壁接触的外圆周部位设有多条可容纳实验鼠尾巴通过的纵向沟槽;所述保定管6上设有尾部暴露口13,所述尾部暴露口13为设在保定管6后端的纵向开槽,可实现将实验鼠尾巴置于保定管6外部。

进一步,所述折叠杆5为可折叠结构,折叠杆5上设有折叠固定开关4,折叠固定开关4为按压式弹簧开关,当折叠杆5为直杆时,折叠固定开关4为锁死状态;通过按压折叠固定开关4,弹簧开关弹起,可对折叠杆5进行折叠。

进一步,所述实验鼠保定器还设有用于安装及固定保定管6的固 定底座10。

进一步,所述固定底座10的上表面为斜面;所述保定管6安装固定在固定底座10上,保定管6的前端低于后端。

进一步,所述固定底座10为中空结构,固定底座10上设有进水口12。

进一步,所述保定管前端部设有透气口9。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洁、易于使用的实验鼠保定器,对实验鼠的刺激性小、保定效果优良,便于单人操作使用,安全可靠性高,解决了对实验鼠进行耳标或对实验鼠尾静脉进行采血及注射等不同需求的保定需求,降低了被实验鼠咬伤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验鼠保定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验鼠保定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验鼠保定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验鼠保定器,由保定管6和后盖3、活塞连杆机构,以及固定底座10组成,可可满足对实验鼠进行耳标或对实验鼠尾静脉进行采血及注射等不同需求。

所述保定管6呈圆筒状,保定管6的前端为锥形结构,锥形的顶 部设有用于使实验鼠透气的透气口9。采用锥形结构,将有利于对实验鼠头部的固定,并且透气口9可以正对实验鼠的口鼻部,确保实验鼠正常呼吸。保定管6的前端也可采取其他的封闭或半封闭结构,只要能确保对实验鼠实现有效固定和呼吸透气即可。保定管6的后端与后盖3之间为可拆卸连接结构,本实施例中采用了螺纹连接,也可以采用卡接等其他连接方式。所述保定管6上还设有尾部暴露口13,所述尾部暴露口13为设在保定管6后端的纵向开槽,可实现将实验鼠尾巴置于保定管6外部;所述后盖3正对于尾部暴露口13的部位,设有与尾部暴露口13匹配的缺口,以实现后盖3与保定管6更好地连接固定。所述后盖3中间部位设有与折叠杆5配合使用、容纳折叠杆5穿过的螺纹通孔。所述保定管6前端设有耳标窗口8,耳标窗口8包括盖子11、弹起开关14和卡扣15。所述盖子11为设在保定管6上的矩形结构,盖子11的一侧与保定管6折叠连接,另一侧设有能够与保定管6卡接以使盖子闭合的卡扣15;盖子中部设有能够使卡扣与保定管6分离以便打开盖子的弹起开关14。耳标窗口8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通过打开合适位置耳标窗口8的盖子11,可以非常方便地将实验鼠耳朵从耳标窗口8的盖子11中伸出并进行耳标操作。

所述活塞连杆机构包括活塞7、折叠杆5和固定柄1。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柄1与固定头2一体成型,固定头2和活塞7上均有内螺纹,折叠杆5表面设有外螺纹,折叠杆5的一端与活塞7螺纹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滑动固定头2与固定柄1固定连接。当然,活塞7、折叠杆5和固定柄1也可以通过插接、铆接、粘合或热熔等其他多种 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折叠杆5表面的外螺纹与后盖3的螺纹通孔可配合使用,操作时先将实验鼠置于定管6中并将后盖3与保定管6旋转固定结合,再通过旋转可控制折叠杆5在保定管6中前后运动,从而带动活塞7在保定管6中前后运动,直至到达适合固定实验鼠的位置。所述折叠杆5为可折叠结构,折叠杆5上设有折叠固定开关4,折叠固定开关4为按压式弹簧开关,当折叠杆5为直杆时,折叠固定开关4为锁死状态。操作时,当折叠杆5带动活塞7在保定管中到达适合的位置后,通过按压折叠固定开关4,弹簧开关弹起,可对折叠杆5进行折叠。之后,将固定头2紧贴后盖3旋紧,即完成实验鼠的保定操作。所述活塞7与保定管6内壁接触的外圆周部位还设有多条纵向沟槽,实验鼠尾巴可从任意一条沟槽中伸出。通过设置活塞7的沟槽和保定管6的尾部暴露口13,可以将固定与保定管6中实验鼠的尾巴伸出保定管6以便进行采血及注射等操作。

所述固定底座10用于安装及固定保定管6,固定底座10既可以与保定器6一体设计,也可以通过尾部保定绳和/或固定扣装置,实现与保定器6可分离式固定连接,这样将更加便于徒手拿起保定器6进行各种操作。所述固定底座10整体上为与保定管6的长度与宽度接近的长方体结构,上表面设有与保定管6相匹配的圆弧形凹槽,以增加与保定管6固定连接的可靠性。固定底座10的上表面可以为水平面,也可以为斜面。在本实施例中,上表面为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优选为15-30°,保定管6安装固定在固定底座10上,保定管6的前端低于后端,实验鼠在重力作用下,可以向保定管6的深处 即前端滑动,更加有利于对其进行保定操作。所述固定底座10为中空结构,固定底座10上设有进水口12,使用前将固定底座10中注满水,增加固定底座10的重量,将有利于提高固定底座10的稳定性,防止由于实验鼠挣扎而导致的保定管6晃动或跌落。

所述保定管6可采用透明材质制成,可以在操作过程中观察实验鼠的状态。优选地,为进一步节约成本,提高生产制造效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验鼠保定器各部件均可由无规共聚聚丙烯制成。

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将进水口12打开,将固定底座10灌满水,并关闭进水口12。然后将固定柄1连同后盖3和活塞7一同取下,将滑动固定头2朝向固定柄1的方向旋转至最大位置,将实验鼠头部朝前放入保定管6,同时将实验鼠尾部在保定活塞7和尾部暴露口13中穿出,达到固定尾部目的。最后旋紧后盖3,通过折叠杆5带动活塞7移动,对实验鼠在保定管6的活动空间进行调整,当调整到最合适位置时,按压折叠固定开关4使折叠杆5折叠,并将滑动固定头2紧贴后盖3旋紧以固定活塞7的位置,即实现对实验鼠的保定。

进行耳标操作时,观察保定管6中实验鼠耳朵的位置,选择并打开位置适合的一个耳标窗口8,使用镊子将实验鼠耳朵夹住,同时用耳标钳进行耳标操作。操作完成后,旋松滑动固定头2和后盖3,取出实验鼠。

进行尾静脉采血或注射等操作时,有两种操作方式可供选择:第一种方式,通过尾部暴露口13将实验鼠尾部伸出,用手将尾部悬空固定,进行采血或注射;第二种方式,折叠折叠杆5,通过尾部暴露 口13将实验鼠尾部伸出,将装有实验鼠的保定管6及活塞连杆机构放置于操作台上固定,进行采血或注射。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