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精确定位的脊髓损伤打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9931阅读:6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实现精确定位的脊髓损伤打击器。



背景技术: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一种严重的创伤,其致残率高,但其治疗迄今仍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究其原因在于SCI的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研究工作者对其认识还不够深入、全面。建立标准、可靠的SCI模型是进行SCI研究和治疗的前提,对于研究能否取得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有多种脊髓损伤模型,其中重物坠落撞击模型由于在损伤的生理学反应和继发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方面更接近于人的脊髓损伤,是当前最常用的急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之一。当今国际上最常用的建立脊髓损伤模型的动物脊髓损伤打击器是NYU(纽约大学)碰撞器和IH打击器,前者存在二次打击的问题,而后者装置复杂,价格昂贵。国内很多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也对脊髓损伤打击器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很多改进装置,但这些装置大多存在重复性差,调控性差,或者结构复杂,造价昂贵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精确定位的脊髓损伤打击器,该打击器不仅打击的准确度高,重复性强,而且结构简单,造价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实现精确定位的脊髓损伤打击器,包括底座、支架、撞针和控制系统,所述支架的竖向杆上安装有可沿所述竖向杆上下滑移的限位器连接机构和电磁感应装置,所述限位器连接机构上设置有撞针运动限位器,并可带动所述撞针运动限位器绕竖向杆中心轴旋转,以及绕与竖向杆垂直的一水平轴旋转,所述撞针运动限位器具有一用于穿设所述撞针的运动限位轨道,以导向所述撞针的运动轨迹,所述电磁感应装置设于所述限位器连接机构上侧并可绕竖向杆中心轴旋转,以在得电时吸住被提起的撞针上端,所述电磁感应装置由控制系统控制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撞针下端部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经设于撞针中部的导线接至所述控制系统,以在接触到被打击对象时向所述控制系统发送压力信号,所述控制系统上连接有警示装置,以在接收到压力信号时发出警示信号。

进一步的,还包括照明装置,以为定位提供良好视野,看清撞针是否准确触及覆盖在脊髓表面的薄膜片。

进一步的,所述撞针上端具有一凸部,所述运动限位轨道卡住所述撞针上端的凸部,从而限制撞针的下落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竖向杆上沿竖直方向设有刻度,以便于所述限位器连接机构和电磁感应装置准确调节移动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器连接机构包括第一夹套和第二夹套,所述第一夹套套设于所述竖向杆上,所述撞针运动限位器包括一横向杆,所述横向杆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夹套内,另一端连接所述运动限位轨道,所述第一夹套和第二夹套上分别设有锁紧单元;所述电磁感应装置经设于其上的第三夹套套设于所述竖向杆上,所述第三夹套上也设有锁紧单元;所述支架上设有一曲柄连杆机构,所述曲柄连杆机构一端由操作柄带动旋转,另一端的滑套套设于所述竖向杆上并位于所述限位器连接机构下侧,以承载所述限位器连接机构以及带动其上下运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克服了现有脊髓损伤打击器容易产生偏移,打击不准确的问题,该打击器通过设置撞针运动限位结构以及对电磁感应装置的改进,提高了打击的准确度,从而提高了脊髓损伤打击的可重复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架,3-撞针,31-撞针的凸部,4-控制系统,5-竖向杆,6-限位器连接机构,61-第一夹套,62-第二夹套,63-锁紧单元,64-锁紧单元,7-电磁感应装置,71-第三夹套,72-锁紧单元,8-撞针运动限位器,81-运动限位轨道,82-横向杆,9-压力传感器,10-警示装置,11-曲柄连杆机构,12-操作柄,13-滑套,14-照明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实现精确定位的脊髓损伤打击器,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支架2、撞针3和控制系统4。支架2的竖向杆5上安装有可沿竖向杆5上下滑移的限位器连接机构6和电磁感应装置7,限位器连接机构6上设置有撞针运动限位器8,并可带动撞针运动限位器8绕竖向杆5中心轴旋转,以及绕与竖向杆5垂直的一水平轴旋转,撞针3上端具有一凸部31,撞针运动限位器8具有一用于穿设撞针3的运动限位轨道81,以导向撞针3的运动轨迹并卡住其上端凸部31,从而限制撞针3的下落高度。电磁感应装置7设于限位器连接机构6上侧并可绕竖向杆5中心轴旋转,以在得电时吸住被提起的撞针3的上端凸部31。电磁感应装置7由控制系统4控制工作。

撞针3下端部设有压力传感器9,压力传感器9经设于撞针3中部的导线接至控制系统4,以在接触到被打击对象时向控制系统4发送压力信号,控制系统4上连接有警示装置10,以在接收到压力信号时发出警示信号。在本实施例中,警示装置10为蜂鸣器,当压力传感器9发出压力信号时,控制系统4控制蜂鸣器发出蜂鸣声。此外,压力传感器9还用于在打击时检测打击力的大小,以控制打击力度以及分析打击力度与相关实验结果的关系。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照明装置14,以为定位提供良好视野,看清撞针是否准确触及覆盖在脊髓表面的薄膜片。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器连接机构6包括第一夹套61和第二夹套62,第一夹套61套设于竖向杆5上,撞针运动限位器8包括一横向杆82,横向杆82一端穿设于第二夹套62内,另一端连接运动限位轨道81,第一夹套61和第二夹套62上分别设有锁紧单元63、64,电磁感应装置7经设于其上的第三夹套71套设于竖向杆5上,第三夹套71上也设有锁紧单元72。竖向杆5上沿竖直方向设有刻度,以便于限位器连接机构6和电磁感应装置7准确调节移动距离。支架2上设有一曲柄连杆机构11,曲柄连杆机构11一端由操作柄12带动旋转,另一端的滑套13套设于竖向杆5上并位于限位器连接机构6下侧,以承载限位器连接机构6以及带动其上下运动。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改变,所产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