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帮助手术后置管病人行走的多功能移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1815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帮助手术后置管病人行走的多功能移动架,属于医院护理领域。



背景技术:

外科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可促进肠蠕动的恢复,减少腹胀等不适;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肺的扩张,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早期活动可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提高病人的自信心,减轻焦虑;同时缩短住院时间,从而减少住院费用。

另外一些术后病人既需要补液又需要肠内营养,且引流管较多(如:胃管、胸腔闭式引流管、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伤口引流管及导尿管等),造成病人术后不愿意也不便于早期下床活动,即便想早期下床活动,也因引流管较多,下床活动时需多人协助,且不能保证各引流管的有效引流,从而影响病人术后康复。目前市场上无方便病人术后早期活动的器具,尤其是针对胸外科术后病人引流管多,手术创伤大的病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方便外科术后置管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保证各引流管的有效引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帮助手术后置管病人行走的多功能移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行走的支撑架,在支撑架上设有扶手及用于固定医用导管或挂置引流袋的挂钩一,用户扶持扶手后推动支撑架行走,在支撑架上设有沿高度方向伸展且可伸缩的支架,在支架顶部设有用于吊挂输液袋或营养袋的挂钩二;

在支撑架上设有控制及远程通信单元,控制及远程通信单元与位于远端的监控中心建立数据通信,控制及远程通信单元与设于支撑架或支架上的按钮或监控单元相连。

优选地,在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有用于放置胸腔闭式水封瓶且可脱卸的框。

优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架或所述支架上的计步单元,计步单元与所述控制及远程通信单元相连。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杆及支撑在支撑杆顶部的台面,在支撑杆的底部设有带刹车的滚轮。

优选地,在所述台面上设有用于放置水杯或水瓶的圆洞。

优选地,所述按钮固定在所述台面上。

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左右布置的两根外直杆,在每根外直杆内设有可沿高度方向移动的内直杆,通过调节把手将外直杆与内直杆间的位置锁定,两根内直杆的顶部之间连接有横杆,所述挂钩二设于横杆上。

优选地,在两根所述内直杆的顶部各设有一个滑轮,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把手的绳子横跨两个滑轮。

优选地,所述监控单元采用固定在所述外直杆底部的探头。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结构简单实用,克服了病人因多种治疗(如:补液、肠内营养、胸腔冲洗等)、多种引流管的限制,节约了护理人力和强度,增加了安全性,为提高病人手术后尽早下床活动创造了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帮助手术后置管病人行走的多功能移动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式输液架,包括四根支撑杆1,支撑杆的上端支撑一个台面2,二根支撑杆1的下端设有一根横杆3相互连接;横杆3上设有可脱卸的框4,可放置胸腔闭式水封瓶,避免胸腔引流液的侧翻而影响引流量的正确记录,并能保证水封瓶的正确高度;直杆1的下端还设有带刹车的滚轮5,滚轮5采用万向轮;直杆1的中端还设有挂钩6,可固定医用导管或挂置引流袋;台面2设有圆弧型扶手7,便于不同高度病人的扶持,并可根据患者的体力,自行控制行走的速度,避免多人协助的不同步性;台面2上设有二个圆洞8,便于水杯或水瓶的放置;台面2上还设有一个按钮9,病人需要帮助时,可按该按钮9以取得护士的帮助;台面2上还能放置喂养泵,并可将喂养泵固定于外直杆10的底部;台面2上的二侧设有二根可调节高度的内直杆11和外直杆10,外直杆10上设有调节把手12,内直杆11可沿外直杆10轴向移动,根据患者的身高将内直杆11调整至合适的高度,然后通过调节把手12固定;二根内直杆11的上端由一横杆13连接,横杆13上设有二个以上的挂钩14,便于吊挂输液袋或营养袋;横杆13的二端设有滑轮15,滑轮上嵌有可滑动的绳子16,绳子16的二端分别设有把手17,病人通过把手17,可上下移动绳子16,以起到活动上肢的目的;一侧的外直杆10上可放置码表18,以记录病人行走的时间、距离和速度,码表的传感器19放置在滚轮5处;一侧的外直杆10上可放置探头20,在护士台可放置一个显示屏,以观察和记录病人行走的情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