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功能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1807阅读:599来源:国知局
手功能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功能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脑卒中(俗称中风)以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成为威胁人们健康最常见的病因之一。目前我国每年死于脑卒中约150万人,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约75%的存活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估计每年社会经济负担400亿元。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表明,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恢复部分肢体运动功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致残率,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康复训练一般是按照神经发育的规律,先从肩关节开始、逐渐过渡到肘关节、腕关节和手指功能训练,等到肩、肘、腕的关节功能恢复后再进行手功能训练往往已错过最佳康复治疗时间。因此,应将手功能康复的功能训练与上下肢的康复训练同时进行,有效利用发病早期这段最佳康复治疗时间。但是,手功能的康复是精细康复,手部关节和神经末梢相对复杂,并且肌肉多为小肌肉,传统治疗师手工康复耗时多、效果差。

故一种针对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可以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手功能康复训练装置亟待提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手功能康复训练装置,该装置针对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可以对患者进行手功能的康复训练,训练效果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手功能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多个手指训练组件,每个手指训练组件包括:同步带,同步带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驱动装置驱动同步带运 动,同步带用于对手指进行拉伸;指环,设置于同步带上,指环用于将手指固定于同步带上。

本实用新型一种手功能康复训练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利用同步带和指环有效对手指进行康复训练,驱动装置驱动同步带运动,从而带动固定于同步带上的手指进行拉伸,同步带带动更温和,不会对患者造成损伤。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做如下改进:

作为优选的方案,同步带缠绕于主动轮与从动轮上,驱动装置与主动轮传动连接,驱动装置驱动主动轮旋转从而带动同步带运动。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结构简单,成本低,更节能环保。

作为优选的方案,手功能康复训练装置还包括手腕固定组件,手腕固定组件用于对手腕进行固定。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在对手指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对手腕进行固定,防止在训练的过程中发生偏移。

作为优选的方案,手功能康复训练装置还包括传感器组件,传感器组件包括:表面肌电传感器、力传感器、姿态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传感器组件可以实时采集表面肌电信号、力度信号以及姿态信号中的一种或多种信号,将这些信号作为反馈信号,从而调节同步带的运动强度和速度,可以对康复训练过程进行实时反馈调控,有效调动其训练积极性,增强康复训练效果。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同步带上设有限位部。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更安全。

作为优选的方案,指环与同步带为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结构简单。

作为优选的方案,指环与同步带为可拆卸式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对指环进行更换,适用于不同的患者。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同步带表面设有柔性层。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给患者在训练过程中以舒适的体验。

作为优选的方案,驱动装置通过齿轮减速组件与同步带传动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同步带运动更平稳温和,更便于患者适应康复训练,增加患者的积极性。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指环与手指接触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凸点。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利用凸点对手指进行按摩,可以有效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功能康复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功能康复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其中:10手指训练组件、1同步带、2指环、5驱动装置、6限位标志、7齿轮减速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手功能康复训练装置的其中一些实施例中,

如图1所示,手功能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六个手指训练组件10,每个手指训练组件10包括:同步带1、指环2、手腕固定组件(图中未示出)以及传感器组件(图中未示出)。手功能康复训练装置适用于左、右手的,每个训练部位的长度均可调整,以适应不同的个体化的脑卒中患者。

同步带1缠绕于主动轮(图中未示出)与从动轮(图中未示出)上,驱动装置5与主动轮传动连接,驱动装置5驱动主动轮旋转,通过同步带1带动从动轮旋转,从而带动同步带1运动,同步带1用于 对手指进行拉伸。在同步带1上设有限位部,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为限位标志6。驱动装置5可以为电机、气缸或液压驱动等。

指环2固定设置于同步带1上,指环2用于将手指固定于同步带1上。

手腕固定组件3用于对手腕进行固定,手腕固定组件可以为魔术贴腕带等其他,对手腕进行固定,防止在训练的过程中发生偏移。

传感器组件包括:表面肌电传感器、力传感器、姿态传感器。传感器组件可以实时采集表面肌电信号、力度信号以及姿态信号,将这些信号作为反馈信号,从而调节同步带1的运动强度和速度,可以对康复训练过程进行实时反馈调控,有效调动其训练积极性,增强康复训练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手功能康复训练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利用同步带1和指环2有效对手指进行康复训练,驱动装置驱动同步带运动,从而带动固定于同步带1上的手指2进行拉伸,同步带1带动更温和,不会对患者造成损伤。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指环2与同步带1为可拆卸式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对指环2进行更换,适用于不同的患者。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同步带1表面设有柔性层(图中未示出)。

采用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方案,给患者在训练过程中以舒适的体验。

如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驱动装置5通过齿轮减速组件7与同步带1传动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方案,同步带1运动更平稳温和,更便于患者适应康复训练,增加患者的积极性。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指环2与手指接触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凸点(图中未示出)。

采用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方案,利用凸点对手指进行按摩,可以有效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

以上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