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牙龈止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2566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牙龈止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医疗器械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牙龈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口腔治疗时,唾液会不受控制的流出,现目前一般都采用口角处垫毛巾和纸巾,或用其擦拭,但是随着擦拭次数的增多,不仅麻烦,还会影响口腔治疗的进度,尤其在需要闭合口腔进行治疗的同时,口腔内的唾液或血液不能咽下也不能及时排出,患者会感觉很不舒服,也不易观察口腔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能及时排出唾液或血液的牙龈止血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牙龈止血装置,包括护齿套,所述护齿套设有上牙槽和下牙槽,所述上牙槽和下牙槽的槽底均设有导流孔,该上牙槽和下牙槽的内侧壁设有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结构内均放置有止血药,该空腔结构对应内侧壁的位置嵌设有可溶性材料制成的薄膜;该上牙槽和下牙槽槽底之间的隔层内设有吸水海绵,在所述护齿套上还设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上还连接有集液袋。

采用以上结构,护齿套内的上牙槽和下牙槽可以把口腔内上、下两排的牙齿套在其中,两个牙槽的内侧壁均设有空格结构,空格结构中放置有止血药,空腔结构对应内侧壁的位置嵌设有可溶性材料制成的薄膜,由于唾液具有消化酶,薄膜在口腔的温度和唾液的作用下溶解后,止血药被散出,并到达牙龈伤口位置,并对伤口位置进行止血;由于人的唾液会不受控制的流出,在此过程中所分泌的唾液会经导流孔浸入到两个牙槽槽底之间的隔层内,并被隔层内的吸水海绵吸收,以保持伤口与止血药的干燥,吸水海绵吸附满之后,不能吸收到的唾液或血液流入两个牙槽侧壁内的空腔结构内,并经引流管流入集液袋,直到牙龈止血为止。

为了保持止血药的干燥,并能在口腔中快速溶化,作为优选,所述可溶性材料为糯米纸。

为了及时引流出唾液和血液,作为优选,所述引流管上设有两个输入口和一个输出口,一个输入口与护齿套的前端面连接贯通,另一个输入口与下牙槽槽壁前端面的下部连接贯通,所述输出口与集液袋连接贯通。

为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便于止血药快速散开,作为优选,所述护齿套采用硅胶材料制成。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在护齿套内放置止血药,护齿套的内侧壁嵌设有可溶性的薄膜,薄膜溶化后放出止血药,止血药在牙槽内移动到止血位置完成止血,其间所产生的唾液和血液由引流管流入集液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提高患者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护齿套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硅胶材料制成的护齿套1等组成,所述护齿套1设有上牙槽11和下牙槽12,所述上牙槽11和下牙槽12的槽底均设有导流孔13,该上牙槽11和下牙槽12的内侧壁设有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结构内均放置有止血药,该空腔结构对应内侧壁的位置嵌设有糯米纸制成的薄膜5;该上牙槽11和下牙槽12槽底之间的隔层内设有吸水海绵2。

在所述护齿套1上还设有引流管3,所述引流管3上设有两个输入口和一个输出口,一个输入口与护齿套1的前端面连接贯通,另一个输入口与下牙槽12槽壁前端面的下部连接贯通,所述输出口与集液袋4连接贯通。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如图1到图2所示,护齿套1内的上牙槽11和下牙槽12可以把口腔内上、下两排的牙齿套在其中,两个牙槽的内侧壁中的空格结构内放置有止血药,空格结构对应内侧壁的位置嵌设有糯米纸制成的薄膜5,由于唾液具有消化酶,薄膜5在口腔的温度和唾液的作用下溶解后,止血药被散出,并到达牙龈伤口位置,并对伤口位置进行止血;由于人的唾液会不受控制的流出,在此过程中所分泌的唾液会经导流孔13浸入到两个牙槽槽底之间的隔层内,并被隔层内的吸水海绵2吸收,以保持伤口与止血药的干燥,吸水海绵2吸附满之后,不能吸收到的唾液或血液流入两个牙槽侧壁内的空腔结构内,并经引流管3流入集液袋4,直到牙龈止血为止。

本实用新型未描述部分与现有技术一致,在此不作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