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宫腔镜子宫内膜注射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1199阅读:17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宫腔镜子宫内膜注射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宫腔镜子宫内膜注射针。



背景技术:

子宫内膜严重损伤造成子宫内膜基底层血管网破坏、子宫组织干细胞大量丢失,子宫内膜瘢痕化,宫腔粘连、继发性闭经、子宫性不孕等,对此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动物实验研究表明,使瘢痕部位快速血管化、细胞化能促进子宫内膜功能性修复。临床上,子宫内膜瘢痕定位依赖于宫腔镜观察,通过宫腔镜引导将一些特定细胞因子或酶注射在瘢痕部位,有望改善内膜瘢痕化。但是,现有注射针头存在无法经宫颈在宫腔内向子宫前、后、侧壁进行注射,同时注射深度也无法控制的缺陷,过深会导致子宫穿孔,而过浅不能确保药物注入宫内膜内,只是注射在内膜表面及宫腔内。这样既浪费了生长因子也无法在去瘢痕化的内膜上形成有利于干细胞生长的环境,不利于后续工作的展开。

专利号“201420325844.9”“宫腔注射针头”的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上述问题,并提出了“针杆与针头呈近似直角状”的解决方案,通过针头弯曲的长度控制注射药液在子宫壁(内膜与肌层相接处)的深度,通过旋转针筒调节针头方向,对子宫的不同位置进行注射。在实际进行子宫药物注射时,往往通过宫腔镜进行监控;为了方便手术的顺利进行,通常会向子宫中注入膨宫液。而该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针头弯曲的长度控制注射药液在子宫壁的深度,故针头弯曲的长度不会太长,由于子宫已经膨胀,通过旋转针筒调节针头方向,对子宫的不同位置进行注射的方案显然不能实现。

专利号“201520425487.8”“子宫内膜瘢痕穿刺注射针”的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注射深度无法控制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通过在针柄上套设保护套,保护套的长度短于针柄的长度,保护套滑至针柄前端时能将弯折针头容纳入保护套的套柄内腔中,保护套向针柄后端滑动时,弯折针头外露;针柄上设置有刻度,解决了注射深度无法控制的问题,但其仍然没有解决对子宫不同位置进行注射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注射针不能对子宫不同位置进行注射、注射深度无法控制的问题,研制一种宫腔镜子宫内膜注射针,该注射针可对子宫不同位置进行注射,注射深度可视、方便控制。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宫腔镜子宫内膜注射针,包括针头、弯曲段、针体、拉绳,针头上设置有刻度,弯曲段设置在针头与针体之间,针头与弯曲段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孔,针体与弯曲段的连接处设置有导向孔,拉绳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孔中,拉绳的自由端穿过导向孔沿针体延伸至针体末端,针体末端设置有给药口。

作为优化,所述弯曲段的柔韧性大于针体的柔韧性。

作为优化,所述针体上设置有线槽,拉绳穿过线槽。

作为优化,所述针头上的刻度为完整的环形。

作为优化,所述拉绳的自由端设置有拉环。

作为优化,所述拉绳的自由端连接控制器,控制器为齿轮减速器,拉绳自由端固定在齿轮减速器输出轴上。

作为优化,所述针体末端给药口的下方设置有旋转轮。

作为优化,所述旋转轮的表面设置有凹槽。

作为优化,所述旋转轮为耐磨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注射针可对子宫不同位置进行注射,注射深度可视。通过拉、松拉绳可实现对弯曲段弯曲程度的控制,从而调整针头的方向,实现了全方位注射。通过宫腔镜观察针头上的刻度,可以更加准确的控制注射的深度。

2.由于弯曲段的柔韧性大于针体的柔韧性。保障了拉、松拉绳时,弯曲段弯曲、针体不变形。

3.通过在针体上设置有线槽,拉绳穿过线槽。将拉绳设置在线槽中,一方面避免了拉绳对手术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由于拉绳与针体是贴合的、且线槽增加了针体的强度,保障了拉、松拉绳时,弯曲段弯曲、针体不变形。。

4.由于针头上的刻度为完整的环形。使得不管针头在哪个方向、什么角度,都能通过宫腔镜观察针头上的刻度。

5.通过在拉绳的自由端连接控制器,控制器为齿轮减速器,拉绳自由端固定在齿轮减速器输出轴上。通过旋转齿轮减速器的控制轴可实现对拉绳的控制,通过减速器使控制更加准确,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

6.通过在针体末端给药口的下方设置旋转轮。通过旋转轮可方便的旋转注射针,实现针头方位的调整;通过整体调整注射针的位置实现针头位置的调整;通过拉、松拉绳实现针头角度的调整。

7.通过在旋转轮的表面设置凹槽。方便了旋转轮的旋转。

8.旋转轮采用耐磨材料。提高了旋转轮的使用寿命,方便了旋转轮的旋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总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入状态的正视图。

图4为图1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如图所示,一种宫腔镜子宫内膜注射针,包括针头1、弯曲段2、针体3、拉绳4,针头1上设置有刻度,弯曲段2设置在针头1与针体3之间,针头1与弯曲段2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孔101,针体3与弯曲段2的连接处设置有导向孔304,拉绳4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孔101中,拉绳4的自由端穿过导向孔304沿针体3延伸至针体3末端,针体3末端设置有给药口301。通过拉、松拉绳4可实现对弯曲段2弯曲程度的控制,从而调整针头1的方向,实现了全方位注射。通过宫腔镜观察针头1上的刻度,可以更加准确的控制注射的深度。所述弯曲段2的柔韧性大于针体3的柔韧性。保障了拉、松拉绳4时,弯曲段2弯曲、针体3不变形。所述针体3上设置有线槽303,拉绳4穿过线槽303。通过将拉绳4设置在线槽303中,一方面避免了拉绳4对手术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由于拉绳4与针体3是贴合的、且线槽303增加了针体3的强度,保障了拉、松拉绳4时,弯曲段2弯曲、针体3不变形。所述针头1上的刻度为完整的环形。使得不管针头1在哪个方向、什么角度,都能通过宫腔镜观察针头1上的刻度。所述拉绳4的自由端设置有拉环401。通过拉、松拉环401可实现对弯曲段2弯曲程度的控制。所述针体3末端给药口301的下方设置有旋转轮302。通过旋转轮302可方便的旋转注射针,实现针头1方位的调整;通过整体调整注射针的位置实现针头1位置的调整;通过拉、松拉绳4实现针头1角度的调整。所述旋转轮302的表面设置有凹槽。凹槽的设置方便了旋转轮302的旋转。所述旋转轮302为耐磨材料。使用耐磨材料提高了旋转轮302的使用寿命,方便了旋转轮302的旋转。

如图3所示,当将本注射针导入手术位置时,首先操作拉绳4,减小弯曲段2的弧度至可从手术入口进入;然后将注射针导入手术位置,再根据实际情况操作,通过整体调整注射针的位置实现针头1位置的调整;通过旋转轮302可方便的旋转注射针,实现针头1方位的调整;通过拉、松拉绳4实现针头1角度的调整。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