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路流量调节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1164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管路流量调节夹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管路流量调节夹。



背景技术:

在医疗技术领域内,输液是常采用的一种治疗方式,输液时,需采用流量调节夹对输液管中的流量进行调节,以使液体流量适应不同的人体体质。

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流量调节夹,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在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使用时,两个自由端通过卡合方式连接,靠近固定连接端的区域,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上均设置有水平式半圆形的圆台,以及垂直设置在圆台上的半圆形凸起,在其中一个主体的自由端上,设置有对称的两个手柄,该两个手柄具有弹性,可相互压合,其中,靠近另一个主体的手柄的根部设置有扣合槽,同时,另外一个主体的自由端上也设置有扣合槽,按压主体,则两个扣合槽相互扣合,此时,靠近固定连接端的位置,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之间形成设定间隙,第一主体上的圆台与第二主体上的圆台合并形成圆形台,第一主体上的凸起与第二主体上的凸起合并形成圆筒,该设定间隙与圆形台对应,输液管依次穿过圆筒与该设定间隙。然后,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一、一个主体的自由端上的手柄为直板型结构,操作者压合手柄以松开两个扣合槽的扣合时,需要使用的力气较大,直板型的手柄所承受的压合力较大,由于手柄与操作者的手部只是接触,很容易从操作者的手中崩掉,造成手部受伤,或者影响输液过程。

二、另一个主体的自由端只有一个扣合槽,而手柄的根部也只有一个扣合槽,使用时,两个扣合槽扣合,只能将输液管中的流量调节至一个定值流量,不适合不同人体的输液要求。

三、由于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上,只有其中一侧设有圆台和凸起,其对侧形成有设定间隙,即输液管穿设其中时,输液管的上部区域穿设在凸起形成的圆筒中,输液管的下部区域穿设在设定间隙中,输液管的下部区域为扁平状,输液管在设定间隙中夹设的时间过长,则会导致输液管由于压力作用而受损;另外,圆筒的作用是稳定输液管,由于只有一侧设置圆筒,输液管与圆筒的重叠长度较短,导致输液管的稳定性较差。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流量调节夹的使用便捷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路流量调节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流量夹的使用便捷性低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路流量调节夹,包括:

第一主体,其两端分别为第一固定端和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自由端上连接有扣环,所述扣环上连接有弹片,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弹片位于所述扣环的同一侧,所述弹片上靠近所述第一自由端的区域形成有扣合凹槽,所述第一主体上形成有贯穿其宽度的第一通槽;

第二主体,其两端分别为第二固定端和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正对设置,所述第二自由端上形成有与所述扣合凹槽匹配的扣合凸起,所述第二主体上形成有贯穿其宽度的第二通槽,使用时,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相互靠近使所述扣合凹槽与所述扣合凸起扣合,所述第一通槽与所述第二通槽合并,形成用于贯穿输液管的通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扣合凹槽为多个,所述扣合凸起为一个。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扣合凹槽为2个或3个。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扣合凹槽贯穿所述弹片的宽度。

对应地,所述扣合凸起贯穿所述第二自由端的宽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槽的两端超出所述第一主体的宽度两侧。

对应地,所述第二通槽的两端超出所述第二主体的宽度两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自由端、所述弹片分别与所述扣环的同一位置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夹为一体成型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槽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端附近。

对应地,所述第二通槽位于所述第二固定端附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

对应地,所述第二通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路流量调节夹的表面经过防滑处理。

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路流量调节夹时,保持第一主体上的第一自由端与第二主体上的第二自由端处于分离状态,此时,第一固定端与第二固定端固定连接,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正对,使输液管穿设过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之间的间隙,并使输液管处于第一通槽与第二通槽之间的空间中,按压第二主体,则第二主体上的扣合凸起与第一主体上的扣合凹槽扣合,第一自由端与第二自由端处于合并状态;需将流量调节夹从输液管上取下时,则使人体的食指嵌入扣环中,使拇指扣住弹片,拇指用力将弹片向扣环的一侧按压,使扣合凹槽与扣合凸起脱离,第一自由端与第二自由端远离,形成开口,将该流量调节夹从输液管上拿下。

现有技术中,主体的自由端上的手柄为直板型结构,操作者压合手柄以松开两个扣合槽的扣合时,需要使用的力气较大,直板型的手柄所承受的压合力较大,由于手柄与操作者的手部只是接触,很容易从操作者的手中崩掉,造成手部受伤,或者影响输液过程。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路流量调节夹,第一自由端上连接有扣环,扣环上连接有弹片,人体的食指嵌入扣环中、拇指扣住弹片,巧妙利用环形结构保持人体手部与流量调节夹的稳定接触,不会因为力度过大而崩落,即,不会造成意外的人身伤害,也不会影响输液管的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路流量调节夹的使用便捷性得以提高,便于使用者安心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路流量调节夹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路流量调节夹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

1-第一主体,11-第一固定端,12-第一自由端,13-扣环,14-弹片,15-扣合凹槽,16-第一通槽;

2-第二主体,21-第二固定端,22-第二自由端,23-扣合凸起24-第二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路流量调节夹的示意图一;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路流量调节夹的示意图二。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路流量调节夹,包括:

第一主体1,其两端分别为第一固定端11和第一自由端12,所述第一自由端12上连接有扣环13,所述扣环13上连接有弹片14,所述第一主体1和所述弹片14位于所述扣环13的同一侧,所述弹片14上靠近所述第一自由端12的区域形成有扣合凹槽15,所述第一主体1上形成有贯穿其宽度的第一通槽16;

第二主体2,其两端分别为第二固定端21和第二自由端22,所述第一固定端21与所述第二固定端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主体1与所述第二主体2正对设置,所述第二自由端22上形成有与所述扣合凹槽15匹配的扣合凸起23,所述第二主体2上形成有贯穿其宽度的第二通槽24,使用时,所述第一主体1与所述第二主体2相互靠近使所述扣合凹槽15与所述扣合凸起23扣合,所述第一通槽16与所述第二通槽24合并,形成用于贯穿输液管的通道。

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路流量调节夹时,保持第一主体上的第一自由端与第二主体上的第二自由端处于分离状态,此时,第一固定端与第二固定端固定连接,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正对,使输液管穿设过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之间的间隙,并使输液管处于第一通槽与第二通槽之间的空间中,按压第二主体,则第二主体上的扣合凸起与第一主体上的扣合凹槽扣合,第一自由端与第二自由端处于合并状态;需将流量调节夹从输液管上取下时,则使人体的食指嵌入扣环中,使拇指扣住弹片,拇指用力将弹片向扣环的一侧按压,使扣合凹槽与扣合凸起脱离,第一自由端与第二自由端远离,形成开口,将该流量调节夹从输液管上拿下。

现有技术中,主体的自由端上的手柄为直板型结构,操作者压合手柄以松开两个扣合槽的扣合时,需要使用的力气较大,直板型的手柄所承受的压合力较大,由于手柄与操作者的手部只是接触,很容易从操作者的手中崩掉,造成手部受伤,或者影响输液过程。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路流量调节夹,第一自由端上连接有扣环,扣环上连接有弹片,人体的食指嵌入扣环中、拇指扣住弹片,巧妙利用环形结构保持人体手部与流量调节夹的稳定接触,不会因为力度过大而崩落,即,不会造成意外的人身伤害,也不会影响输液管的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路流量调节夹的使用便捷性得以提高,便于使用者安心使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扣合凹槽为多个,所述扣合凸起为一个,优选地,所述扣合凹槽为2个或3个,如此,通过扣合凸起与不同位置的扣合凹槽的扣合,调节第一通槽与第二通槽之间形成的通道的管径大小。

现有技术中,主体的自由端只有一个扣合槽,而手柄的根部也只有一个扣合槽,使用时,两个扣合槽扣合,只能将输液管中的流量调节至一个定值流量,不适合不同人体的输液要求。相比于现有技术,设置扣合凹槽为多个,可使扣合凸起与不同位置的扣合凹槽的扣合,调节第一通槽与第二通槽之间形成的通道的管径大小,以适应不同输液管的使用要求,流量调节夹的使用范围得以扩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继续参照图1至图2所示,所述扣合凹槽15贯穿所述弹片14的宽度,所述扣合凸起23贯穿所述第二自由端22的宽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槽16的两端超出所述第一主体1的宽度两侧;所述第二通槽24的两端超出所述第二主体2的宽度两侧,如此设置,其一,第一通槽与第二通槽合并之后形成的通道的总长度较长,输液管与通道的重叠长度较长,使得输液管在使用中的稳定性提高;其二,第一通槽与第二通槽合并之后形成的通道,与输液管本身的结构匹配,在使用时,不会破坏输液管本身。

本实施例中,可在第一主体1的宽度两侧对称设置第一片状突起,第一片状突起围绕第一通槽16的外围设置,且,第一片状突起的突起方向与第一通槽的轴线垂直。对应地,可在第二主体2的宽度两侧设置有第二片状突起,第二片状突起围绕所述第二通槽24的外围,且所述第二片状突起的突起方向与所述第二通槽24的轴线垂直,以便于上述调节夹的拿取。

现有技术中,由于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上,只有其中一侧设有圆台和凸起,其对侧形成有设定间隙,即输液管穿设其中时,输液管的上部区域穿设在凸起形成的圆筒中,输液管的下部区域穿设在设定间隙中,输液管的下部区域为扁平状,输液管在设定间隙中夹设的时间过长,则会导致输液管由于压力作用而受损;另外,圆筒的作用是稳定输液管,由于只有一侧设置圆筒,输液管与圆筒的重叠长度较短,导致输液管的稳定性较差。相比于现有技术,在输液管与通道的重叠长度较长的基础上,使得通道与输液管本身的结构匹配,防止破坏输液管本身,即,在提高输液管在使用中的稳定性的基础上,又实现了保护输液管本身的目的。

具体地,所述第一通槽16位于所述第一主体1的固定端附近,对应地,所述第二通槽24位于所述第二主体2的固定端附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对应地,所述第二通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已匹配输液管的外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路流量调节夹的表面经过防滑处理,以防止使用中不慎脱落。

优选地,所述第一自由端、所述弹片分别与所述扣环的同一位置连接,所述调节夹为一体成型结构,可采用注塑工艺成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