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创口固定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5746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术后创口固定衣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术后创口固定衣。



背景技术:

狐臭手术需要在病患的腋下切割一个创口,摘除汗腺后再将创口缝合。为了防止病患的创口在缝合后出现开裂,需要对创口位置进行固定。目前的固定方法是采用纱布,在病患的胸口进行多层缠绕,将创口、前胸和后背的位置一起固定起来,从而减少病患的大动作,避免由于动作过大导致的创口开裂。但是,上述的固定方法在进行纱布缠绕时以及后期进行拆除时,耗时较长、过程麻烦、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术后创口固定衣,在术后能够快速地将病患的创口进行固定。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术后创口固定衣,包括背心和包扎带一,所述背心的两侧通过可多次粘扣部件粘扣连接,在所述背心的两个袖口处分别连接所述包扎带一,所述包扎带一的长度能够对腋下部位和肩部关节进行缠绕固定。

在进行固定时,将背心套入脖子,背心的两端从腋下穿过后,在胸膛侧面进行粘扣固定。袖口上的包扎带一对从该袖口伸出的肩部进行缠绕,将腋下、肩部关节多次缠绕后固定。从而使后背、腋下和前胸的位置都固定起来。固定过程方便简单、无需进行多次缠绕,节省时间。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多次粘扣部件为按扣、拉链或黏扣。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包扎带一的末端设置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固定在所述背心的肩部处。袖口上的包扎带一对从该袖口伸出的肩部包扎完毕后,包扎带一的末端固定在背心的另一肩部处。两边的包扎带一都如此包扎,使两个包扎带一在背部形成一个十字交叉,保证腋下创口包扎位置的准确。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包扎带二,在所述背心的两个袖口处分别连接所述包扎带二。包扎带二的长度短于包扎带一的长度。在包扎带一包扎完毕后,袖口上的包扎带二对该袖口上的包扎带一进行第二层包扎,使包扎的创口更加稳固。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包扎带二的末端设置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固定在所述背心的肩部处。背心肩部的包扎带一的末端固定在背心的另一肩部,而背心肩部的包扎带二末端固定在背心的同一肩部。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心包括基层、弹力层和无菌层,所述弹力层、无菌层分布设置在所述基层的两面,所述无菌层位于所述背心的内部。无菌层能够保证创口不会受到感染,弹力层保证背心能够紧密地把创口、后背和前胸位置包裹起来。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心还包括网层,所述弹力层、网层分别固定在所述基层的两面,所述网层与基层之间形成网兜,所述网层设置开口,所述无菌层位于所述网兜内部。无菌层放置在网兜内,不将无菌层进行固定设置,方便将用过的无菌层从网兜内抽出,更换新的无菌层,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重复利用率。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固定在所述弹力层上,用于调节所述背心的宽度。虽然背心中具备弹力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背心的松紧度。但是毕竟背心的最小宽度是固定的,对于较瘦小的病患,可能仍然无法满足其使用的要求,可通过调节件将背心的最小宽度进行再次调整。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件包括调节带和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弹力层上,另一端与目字扣固定连接,所述调节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弹力层上,另一端与目字扣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在进行固定时,将背心套入脖子,背心的两端从腋下穿过后,在胸膛侧面进行粘扣固定。袖口上的包扎带一对从该袖口伸出的肩部进行缠绕,将腋下、胳膊多次缠绕后固定。从而使后背、腋下和前胸的位置都固定起来。固定过程方便简单、无需进行多次缠绕,节省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背心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4是背心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5是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术后创口固定衣,包括背心2和包扎带一1。背心2的长度应该在10-20cm之间,以保证该其能将前胸与后背的位置固定。背心2的两端为开口,在每个开口处的两端分别缝制按扣3。也可以采用拉链或黏扣来替代按扣。开口处两端的按扣3能够扣在一起,将背心2的前部与后部连接起来。按扣3扣合后,背心2能够将前胸和后背包裹起来。在背心2 的两个袖口处分别缝定包扎带一1,包扎带一1的长度足够对腋下部位和肩部关节进行多次缠绕。为了方便病患自行进行拆除,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按扣3位于固定套的前胸部分。如果有医护人员或家人帮忙,也可以将按扣3设置在固定套的后背位置。

结合图2,包扎带一1的末端固定按扣11。在包扎带一1的上部缝制包扎带二5,包扎带二5的长度短于包扎带一1的长度。包扎带二5的末端固定按扣 51。在背心2的肩部处缝制按扣6。如图6,在使用时,左肩上的包扎带一1对左肩及左腋下包扎完毕后,包扎带一1的末端按扣11按压在背心2的右肩部处的按扣6上。两边的包扎带一1都如此包扎,使两个包扎带一1在背部形成一个十字交叉。包扎带一1包扎完毕后,左肩上的包扎带二5对左肩及左腋下包扎完毕后,包扎带二5的末端按扣11按压在背心2的左肩部处的按扣6上。通过包扎带二5对包扎带一1进行第二次固定。

如图3,背心2包括基层20、弹力层22和无菌层21。基层20的尺寸与无菌层21的尺寸一样,将无菌层21缝制在基层20的一面上。弹力层22处于拉伸状态时与基层20的尺寸一样。在弹力层22处于拉伸状态时缝制在基层20的另一面上。无菌层21位于背心2的内部。无菌层21能够保证创口不会受到感染,弹力层22保证固定带能够紧密地把后背和前胸位置包裹起来。

为了节约环保,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重复利用率,如图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背心2包括网层23、基层20、弹力层22。弹力层22处于拉伸状态时与基层20 的尺寸一样。在弹力层22处于拉伸状态时缝制在基层20的一面上。基层20的尺寸与网层23的尺寸一样,将网层23的三个边沿缝制在基层20的另一面上,网层23与基层20之间形成网兜,无菌层24通过网层23的开口边放入网兜内。方便将用过的无菌层从网兜内抽出,更换新的无菌层。上述的无菌层可以为纱布等无菌材料。

虽然背心2的弹力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背心2的宽度,但是弹力层回缩后的最小长度是固定的,对于较瘦小的病患,可能仍然无法满足其使用的要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还包括调节件,调节件包括调节带42、连接带41和目字扣43,连接带41的一端缝制在弹力层22上,另一端与目字扣43的一个孔缝制在一起。调节带42的一端缝制在弹力层22上,另一端能够穿入目字扣43的另一个孔,并通过调整调节带42穿入目字扣43孔内的位置,来调节连接带41和调节带42之间的距离,进而调节固定带2的最小长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