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利热熨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0560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利热熨枕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学辅助治疗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利热熨枕。



背景技术:

热熨法是采用药物和适当的辅料经过加热处理后,敷于患部或腧穴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中医独特、有效的外治法之一。它可借助温热之力,将药性由表达里,通过皮毛腠理,循经运行,内达脏腑,疏通经络,温中散寒,畅通气机,镇痛消肿,调整脏腑阴阳,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其中最典型的便是艾灸,艾与其他药物的药效,在艾绒燃烧热力的推动下,在局部产生温热,布达全身。尤其是在一些虚寒性的疾病中,疗效显著。但是热熨法有弊端:第一,是由于燃烧的温度与距离的问题,致使产生的药力效应不能稳定;第二,燃烧所产生的刺激性气味,会给日常生活造成困扰。另外,除了艾灸的操作方法相对比较简单方便以外,其他药物相对应的热熨治疗法临床操作比较麻烦,病人的依从性不是很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既能够简便操作且产生持久稳定的药力效应,又能够对头部进行按摩的便利热熨药枕。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便利热熨枕,其技术方案为:包括支架、电热水袋、散热板、置药袋、药包和按摩器,所述散热板两端与所述支架活动连接,所述电热水袋设在所述散热板上方,所述置药袋固定在所述电热水袋上方,所述置药袋上设有开口,所述药包放置在所述置药袋内,所述按摩器两端设在所述支架上并位于所述置药袋上方,所述按摩器上方设有枕块。

所述电热水袋通电,通过其内部的电热丝加热,使设于其上方药包药效散发出来,透过枕块上作用与头部,同时按摩器进行工作,对头部进行按摩,使药包的药力更好的被头部吸收,药包药效消失后可以快速进行更换,药物经过药包及置药袋的双重隔绝,且与头部之间有一定距离,降低了药物的气味,同时也杜绝头皮直接接触发热药包而被烫伤的隐患。

进一步改进,所述按摩器包括电机、滚轮和摇杆,所述摇杆两端转动设在所述支架上,其一端与电机连接,通过电机传动,所述摇杆呈弓形,所述滚轮套设在所述摇杆中间的弓起部位,所述摇杆转动时带动滚轮运动,当所述滚轮转到上方时,其顶推枕块,对头部进行按摩。

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两端内侧壁上设有凹槽,所述散热板两端与所述凹槽活动连接,方便对电热水袋进行维修以及药包的更换。

进一步改进,所述枕块上设有散热孔。

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枕套,所述枕套可拆卸的套在所述支架上,将所有部件均包在枕套内,卫生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既能够产生持久稳定的药力效应,又能够对头部进行按摩,安全可靠疗效好。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枕块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架,2-电热水袋,3-散热板,4-置药袋,5-药包,6-按摩器,61-电机, 62-摇杆,63-滚轮,7-枕块,71-散热孔,8-枕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便利热熨枕,包括支架1、电热水袋2、散热板3、置药袋4、药包5、按摩器6和枕套,所述支架1的两侧内壁上设有凹槽,所述散热板3的两端可活动的设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电热水袋2设在所述散热板3的上方,所述电热水袋2上固定设有所述置药袋4,所述置药袋4上设有开口,所述药包5放置在所述置药袋4内,所述按摩器6设在所述置药袋上方,所述按摩器6包括电机61、滚轮63和摇杆62,所述摇杆62的两端设在所述支架1上,其一端与电机61连接,所述摇杆62呈弓形,所述滚轮63套设在所述摇杆62中间的弓起部位,所述按摩器6的上方设有枕块7,所述枕块7上设有若干散热孔71,所述枕套可拆卸的套在所述支架1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使用了可以产生持续稳定的热力的电热水袋,因此能够稳定的产生热力,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药效;并且药物经过药包和置药袋的双重防护,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药物的异味,同时,头部和药包之间有一定的方便摇杆转动的距离空间,防止了头皮被发热的药包烫伤;药物加热后,药力通过散热孔71作用于头部,同时,摇杆转动带动滚轮顺时针运动,滚轮顶推枕块,从颈部至头顶方向进行按摩,病人使用起来很方便,依从性也会大大提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并非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各种等效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