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调节曲度的督灸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6315阅读:7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动调节曲度的督灸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艾灸设备,具体为一种督灸盒。



背景技术:

传统督灸治疗方法如下:令患者裸背俯卧于床上,取督脉大椎至腰俞的脊柱部位。常规消毒后在治疗部位涂抹生姜汁,再在治疗部位上撒上督灸粉,之后在其上覆盖桑皮纸,然后再在桑皮纸上铺生姜泥如梯状,最后在姜泥上面放置三角锥形艾柱,然后点燃三点,连续灸治三次后把姜泥和艾灰去除。然后用湿热毛巾把治疗部位擦干净。目前临床上进行督灸仍然使用传统的操作方法,尚无用于督灸的较为理想的灸疗器具。传统督灸治疗方法有以下缺点:1、姜末( 或蒜泥) 平台结构不稳,容易塌陷,造成艾柱脱落,烫伤皮肤,烧毁床单。2、由于1 的缺点,患者长时间不能动,造成施灸后疲劳,影响疗效。

针对上述问题,公布号CN 101879124A,公布日2010.11.10 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布了一种“督灸盒”,督灸盒由盒盖、燃艾槽、矩形框架上中下三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燃艾槽、矩形框架均由前后两节构成,并且可以根据施灸部位长短调节矩形框架的长度;灸盒内面衬有一层薄铁皮,使用后可擦掉艾烟油;矩形框架腰节的底边呈弧度与腰部向前的弯曲相合;背节的前端呈三角形与颈部向前的弯曲相合;盒盖设置滑片控制艾条段的燃烧速度。但是该发明颈段和腰段的弧度固定,不能够适用于不同弧度的病人,造成督灸盒不能吻合患者脊柱( 督脉) 曲度,施灸距离大小不等,温热不均匀,因此该发明不能用于所有督灸患者治疗。

针对传统督灸盒的缺陷,公开(公告)号为104784039A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一种可变曲度督灸盒,其结构包括前挡板、后挡板,相邻前挡板、后挡板之间通过侧板、以及侧板连接,侧板通过螺丝连接,侧板弧度可任意调节。这种结构的缺点是:挡板与侧板之间的关节不够柔软,需要手工调节其弧度后与人体接触,且人工很难精准的调节出与人体完全相适应的弧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关节柔软、且能自动调节曲度的督灸盒。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长条形的督灸盒本体,该督灸盒本体主要由一组相对且间隔排列的左侧板、右侧板、以及设置在两端的左端板、右端板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的左侧板、右侧板之间通过螺杆连接,相邻的左侧板、右侧板之间的内侧壁通过设置防火布相连接。

所述的可自动调节曲度的督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左侧板、右侧板之间的底部设置棉布。

所述的可自动调节曲度的督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端板、右端板内壁设置金属防火板。

本实用新型的可自动调节曲度的督灸盒,其相邻左侧板、右侧板之间通过防火布连接,由于防火布自身非常柔软,连接好后,左侧板、右侧板之间的关节也变的非常柔软,放到人体上其曲度会自动与人体相适应。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自动调节曲度的督灸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相对左侧板、右侧板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自动调节曲度的督灸盒,包括长条形的督灸盒本体1,该督灸盒本体1主要由一组相对且间隔排列的左侧板2、右侧板3、以及设置在两端的左端板4、右端板5组成,所述相对的左侧板2、右侧板3之间通过螺杆6连接,相邻的左侧板2、右侧板3之间的内侧壁通过设置防火布7相连接。所述防火布7具体可采用订书针、胶水或其它有效方式与左侧板2、右侧板3连接均。所述的左侧板2、右侧板3由木材制成。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所述相邻的左侧板2、右侧板3之间的底部设置棉布8。设置棉布8后,督灸用的姜末( 或蒜泥)隔着棉布与人体接触,这样督灸盒移动更加方便,且治疗部位非常干净。所述左端板4、右端板5内壁设置金属防火板9。金属防火板9可防止左端板4、右端板5着火。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