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鼻肠管套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3183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鼻肠管套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讲,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鼻肠管套件。



背景技术: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更具有优势,目前临床采用放置鼻肠管或鼻肠管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肠内营养。而经鼻肠管实施肠内营养可降低反流与误吸,安全性更高。

现有的鼻肠管都是一根简单的聚氨酯管,通过一根导丝引导,从患者鼻腔置入经过胃部后到达肠道进行肠内营养,这样的方法完全靠操作者手工进行,可能擦伤患者胃肠表面,而且胃肠的解剖及蠕动给操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其置管成功率也大大受到影响。并且目前都是靠护士或者医生手工靠手感来置入,其需要一边置入一边进行润滑,至少要两人同时操作才能完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安全的医用鼻肠管套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医用鼻肠管套件, 包括鼻肠管罩和鼻肠管,鼻肠管放置在鼻肠管罩内,所述鼻肠管的顶端具有弧形封口;鼻肠管前端的周壁开有出液孔,鼻肠管的一端通过鼻肠管罩上的出口引出,而其: 所述鼻肠管的尾端具有引导口,通过引导口在鼻肠管内穿装有两根导丝,所述鼻肠管罩1的出口处,在鼻肠管的上下布置有挤出轮,所述上下挤出轮通过上下轴与鼻肠管罩转动连接。

优选地,鼻肠管的外周壁沿鼻肠管的长度方向具有截面展开为梯形的凸台。

优选地,所述鼻肠管罩1的出口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润滑管,润滑管出口与鼻肠管相抵。

优选地,所述上下挤出轮的一个挤出轮的轴端,在鼻肠管罩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旋钮。

优选地,所述润滑管上还连通有圆环状出液管,出液管的内壁开有出液孔,鼻肠管穿过圆环状出液管。

本实用新型采用挤出轮进行挤出鼻肠管,能有效的控制鼻肠管的进出,而其节省了操作人员,使得操作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润滑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加清楚易懂,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该具体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一般替换也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其次,本实用新型利用示意图进行了详细的表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例时,为了便于说明,示意图不依照一般比例局部放大,不应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鼻肠管套件, 包括鼻肠管罩1和鼻肠管2,鼻肠管2放置在鼻肠管罩1内,所述鼻肠管2的顶端具有弧形封口2-3;鼻肠管2前端的周壁开有出液孔2-4,鼻肠管2的一端通过鼻肠管罩1上的出口1-1引出,其特征在于: 所述鼻肠管2的尾端具有引导口2-1,通过引导口2-1在鼻肠管2内穿装有两根导丝3,所述鼻肠管罩1的出口1-1处,在鼻肠管2的上下布置有挤出轮4,所述上下挤出轮4通过上下轴6与鼻肠管罩1转动连接。

鼻肠管2的外周壁沿鼻肠管2的长度方向具有截面展开为梯形的凸台2-2。这样既能方便挤出轮4将鼻肠管2挤出,也能防止在操作过程中产生倒滑的现象。

所述鼻肠管罩1的出口1-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润滑管5,润滑管5出口与鼻肠管2相抵。这样能方便的对鼻肠管2进行润滑,使得鼻肠管2能顺利的进入鼻腔后通过胃部到达肠道。

如图3所示,所述润滑管5上还连通有圆环状出液管5-1,出液管5-1的内壁开有出液孔5-2,鼻肠管2穿过圆环状出液管5-1。能对鼻肠管2的周壁都进行润滑,方便穿管。

所述上下挤出轮4的一个挤出轮4的轴端,在鼻肠管罩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旋钮6。操作时,只需旋转旋钮7,即可完成置管作业。十分方便。

本实用新型在临床使用后,相比较以前一根导丝的简单操作,其置管成功率大大提升。

本说明书中所涉及的实施例,其含义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地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说明书中出现于各处的这些术语不一定都涉及同一实施例。此外,当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都认为其落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其他实施例就可以实现的这些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