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超引导神经阻滞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4383阅读:2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B超引导神经阻滞穿刺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B超引导神经阻滞穿刺针。



背景技术:

所有具有不锈钢穿刺针管类型的穿刺针、刺激针都可以在有B超引导的条件下使用,但是因针的表面的结构的不同,效果有好有差。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具有绝缘涂层的神经丛阻滞穿刺针,由于(1)针的表面具有绝缘涂层,而绝缘涂层对大部分到达阻滞穿刺针表面的超声波束是以散射的回波出现的,不能形成对超声波的有效反射;(2)由于超声探头发出的超声波束与经过皮肤进入体内的穿刺针夹角很小,回波方向偏离探头的发射范围,折射和反射的回波有很多没有被探头接收,致使回波的数量和强度都不利于在屏幕上清晰地显示针管的信息。

因此,现有技术在B超下显示的图像针的轮廓只隐约可见,亮度与周围组织的反差不大,更像一个伪影,需仔细辨认,观察起来比较吃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B超引导神经阻滞穿刺针,其在B超下显示图像清晰,亮度与周围组织反差较大,容易辨认,方便观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一种B超引导神经阻滞穿刺针,包括一体成型的针端和针体,针端一体成型于针体的一端,针体的另外一端设有针座,针端的侧面设有用于反射超声波的纹路或者凸起,纹路或者凸起为规律排列的纹路或者凸起。

进一步,针体也设有用于反射超声波的纹路或者凸起。

其中,纹路为螺旋形状的纹路。

其中,纹路为等间距排列的方形凹槽以及等间距排列的长方形凹槽,方形凹槽与长方形凹槽间隔设置。

其中,凸起为若干个大小相同的棱锥体。

其次,针座设有针孔,针体的另外一端插在所述针孔内并与针孔固接。

针体与针端均设有相互连通的注药通道,针座还设有注药延长管,注药延长管与注药通道连通。

且针端和针体外侧均设有绝缘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

一种B超引导神经阻滞穿刺针,包括一体成型的针端和针体,针端一体成型于针体的一端,针体的另外一端设有针座,针端的侧面设有用于反射超声波的纹路或者凸起,纹路或者凸起为规律排列的纹路或者凸起,由于纹路或者凸起的存在,(1)使针端的回波大致朝同一方向,形成对超声波的有效反射;(2)纠正回波 方向偏离探头的发射范围,折射和反射的回波大部分被探头接收,在B超下显示图像清晰,亮度与周围组织反差较大,容易辨认,方便观察。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B超穿刺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B超引导神经阻滞穿刺针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B超穿刺针的另外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B超引导神经阻滞穿刺针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B超引导神经阻滞穿刺针的带有注药延长管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至图7中,包括:

1——针端、

2——针体、

3——针座、

4——针孔、

5——纹路、

6——凸起、

7——注药通道、

8——注药延长管。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2、图3所示,一种B超引导神经阻滞穿刺针,包括一体成型的针端1和针体2,针端1一体成型于针体2的一端,针体2的另外一端设有针座3,针端1的侧面设有用于反射超声波的纹路5。优选的,纹路5为规律排列的纹路5。规律排列的纹路5才可以实现使针端1的回波大致朝同一方向,形成对超声波的有效反射;纠正回波方向偏离探头的发射范围,折射和反射的回波大部分被探头接收。纹路5为等间距排列的方形凹槽以及等间距排列的长方形凹槽,方形凹槽与长方形凹槽间隔设置。针座3设有针孔4,针体2的另外一端插接在所述针孔4内并与针孔4固接。如图7所示,针体2与针端1均设有相互连通的注药通道7,针座3还设有注药延长管8,注药延长管8与注药通道7连通。便于在使用时直接在体外给患处注药。且针端1和针体2外侧均可设有绝缘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B超引导神经阻滞穿刺针,包括一体成型 的针端1和针体2,针端1一体成型于针体2的一端,针体2的另外一端设有针座3,针端1的侧面设有用于反射超声波的纹路5或者凸起6,由于纹路5或者凸起6的存在,(1)使针端1的回波大致朝同一方向,形成对超声波的有效反射;(2)纠正回波方向偏离探头的发射范围,折射和反射的回波大部分被探头接收,在B超下显示图像清晰,亮度与周围组织反差较大,容易辨认,方便观察。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结构相同,其与实施例1的相同之处在此不再赘述,其与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

如图4、图5所示,针端1和针体2均设有用于反射超声波的纹路5。使针端1和针体2均容易辨认及观察。纹路5为螺旋形状的纹路5。纹路5无论是凹陷于针端1和针体2表面还是突出于针端1和针体2表面均可以实现大致朝一个方向反射超声波的作用,使回波大部分被探头接收,在B超下显示图像清晰,亮度与周围组织反差较大,容易辨认,方便观察。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结构相同,其与实施例1的相同之处在此不再赘述,其与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

如图6所示,针端1和针体2均设有用于反射超声波的凸起6,凸起6为若干个大小相同的棱锥体。棱锥体的各个面均可以反射超声波,反射波经过针端1和针体2上棱锥体的多次反射和折射, 纠正回波方向偏离探头的发射范围,使无论超射波探头无论位于针端1和针体2的任何方向均可以接收到针端1和针体2的回波,折射和反射的回波大部分被探头接收,在B超下显示图像清晰,亮度与周围组织反差较大,容易辨认,方便观察。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