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用双向抓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4372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消化内镜用双向抓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抓钳,具体涉及消化内镜用双向抓钳。



背景技术:

消化系统内的肠胃穿孔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尤其是当前社会环境下,饮食不规律、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肠胃穿孔,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对穿孔位置套扎是消化内科实习医生和指导医师经常处理的手术。目前大部分套扎设备智能化程度低,套扎难度大,尤其是在病人不配合(醉酒)的情况下,不容易实现,特别是对于实习医生而言,更为困难。

授权公告号为CN204890110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消化内镜用双向抓钳:它包括鞘管、两根钢丝、两个控制手柄、基座、固定杆和两根抓杆;基座固定在鞘管的下端口,基座内孔对接鞘管内孔,基座左、右两侧开有窗口;两根钢丝穿套在鞘管内,它们的上端分别与对应的控制手柄固定连接,它们的下端分别从基座左、右两侧的窗口向外伸出;固定杆设在基座下端。固定杆下端设有月牙形的端块;基座下部设有销轴,两根抓杆的上部交叉地穿过基座左、右两侧的窗口并铰接在销轴上,第一抓杆上端部铰接第一钢丝的下端,第一抓杆下端设向右伸出的爪尖,第一抓杆与固定杆形成左抓钳;第二抓杆上端部铰接第二钢丝下端,第二抓杆下端设有向左伸出的爪尖,第二抓杆与固定杆形成右抓钳。 但是上述实用新型专利智能化程度低,不便操作,尤其是对于消化内科实习医生而言,使用尤其不方便。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容易对消化系统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消化内镜用双向抓钳,以解决上述问题。

消化内镜用双向抓钳,包括感应部、动力部、辅助头、手柄和控制部。

所述感应部与动力部连接,所述动力部与辅助头连接。所述辅助头通过套管与手柄连接。所述控制部固定在手柄内部。

所述感应部包括感应基座、电容头、圆头、弹簧、导线片、和极板。所述感应基座与电容头固定,所述电容头通过两个弹簧与圆头固定。所述极板位于电容头内。

所述感应基座侧面与动力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铰接。所述感应基座上端与第一连杆铰接,下端与第二连杆铰接。

所述感应基座下表面与电容头固定。所述电容头上端与感应基座固定,下端固定有两个弹簧。所述弹簧上端与电容头连接固定,所述弹簧下端与圆头连接固定。所述电容头下端中央位置有空腔,空腔的底面固定有电极板,空腔内的电极板与控制部的电容监测电路连接。所述空腔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电容头空腔的一个侧面固定有导线片。所述导线片与圆头上端柱形凸起的电极板接触并导通。所述导线片一端有引线,与控制部的电容监测电路连接。所述极板导电端为导电材质,绝缘端为绝缘材质。所述电容头下端空腔内固定的极板右侧为绝缘,左侧为导电。所述圆头上端柱形凸起的极板右侧为导电,左侧为绝缘。所述圆头下端为球体,上端有柱形凸起,柱形突起的顶面固定有极板。所述弹簧上端与电容头固定,下端与圆头固定。所述动力部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动力座、减速齿轮组和直流电机。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动力座铰接,另一端与感应基座上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一端与动力座铰接,另一端与感应基座下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与动力座铰接的一端有轮齿。所述动力座中央位置有空腔,固定有减速齿轮组。所述直流电机与控制部连接。所述辅助头两侧各有五个插孔,插孔内有线槽。从上至下依次为电源线、电机控制线、电容检测线。所述辅助头顶端圆周布满有凸起圆头。所述手柄上端连接有套管。手柄内部固定控制部。手柄表面的上端固定有喇叭、第一按钮、第二按钮和复位按钮。手柄下端为防滑套。所述控制部包括ARM芯片、电容监测电路、电机驱动电路、第一按钮、第二按钮、复位按钮、喇叭和电源。所述ARM控制芯片和电容监测电路、电机驱动电路、第一按钮、第二按钮、复位按钮、喇叭和电源连接。所述电容监测电路向电容头内的两个极板供电,同时不断检测电容头腔体内两个极板之间的电容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智能化程度高,可有效的保护消化系统内的人体组织,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穿孔位置附近组织的二次伤害。同时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易学易上手,尤其对于新入的实习医生具有明显的训练效果和快速提升穿孔手术水平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感应部和动力部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圆头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头空腔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头插孔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部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感应部;2、动力部;3、辅助头;4、手柄;6、套管;101、感应基座;102、电容头;103、圆头;104、弹簧;105、极板;105a、导电端;105b、绝缘端;106、导线片;201、第一连杆;202、第二连杆;203、动力座;204、直流电机;205、减速齿轮组输出齿轮;501、喇叭;502、第一按钮;503、第二按钮;504、复位按钮;5a、防滑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见图1至图7,消化内镜用双向抓钳,包括感应部1、动力部2、辅助头3、手柄4和控制部。

感应部1与动力部2连接,动力部2与辅助头3连接。辅助头3通过套管6与手柄4连接。控制部固定在手柄4内部。

感应部1包括感应基座 101、电容头102、圆头103、弹簧104、导线片106、和极板105。感应基座 101与电容头102固定,电容头102通过两个弹簧104与圆头103固定。极板105位于电容头102内。

感应基座 101侧面与动力部2第一连杆201和第二连杆202铰接。感应基座 101上端与第一连杆201铰接,下端与第二连杆202铰接。第一连杆201可相对于感应基座 101转动,第二连杆202可相对于感应基座 101转动。

感应基座 101下表面与电容头102固定。电容头102上端与感应基座 101固定,下端固定有两个弹簧104。弹簧104上端与电容头102连接固定,弹簧104下端与圆头103连接固定。感应基座101为亲人体细胞材料制造,避免与消化系统内细胞产生不良反应。电容头102下端中央位置有空腔,空腔的底面固定有电极板105,空腔内的电极板105与控制部的电容监测电路连接。空腔的横截面为正方形。电容头102空腔的一个侧面固定有导线片106。导线片106与圆头103上端柱形凸起的电极板105接触并导通。导线片106一端有引线,与控制部的电容监测电路连接。圆头103上端柱形凸起插入电容头102下端的空腔内,圆头103上端的电极板105和电容头102空腔内的电极板105组成电容。控制部的电容监测电路对两个电极板105形成的电容进行监测,并将数值处理后传输至控制部的ARM芯片。进而判断圆头103与人体组织接触的压力程度。极板105导电端105a为导电材质,绝缘端105b为绝缘材质。电容头102下端空腔内固定的极板105右侧为绝缘,左侧为导电。圆头103上端柱形凸起的极板105右侧为导电,左侧为绝缘。圆头103下端为球体,上端有柱形凸起,柱形突起的顶面固定有极板105。圆头103与消化系统内的人体组织接触。弹簧104上端与电容头102固定,下端与圆头103固定。圆头103与人体组织接触,并不断夹紧,圆头103上端的柱形凸起不断向电容头102的空腔内运动,使电容发生变化,进而判断夹持力度。动力部2包括第一连杆201、第二连杆202、动力座203、减速齿轮组和直流电机204。第一连杆201与动力座203铰接,第二连杆202与动力座203铰接,动力座203与辅助头3固定。减速齿轮组固定于动力座203内部的腔体内,直流电机204与动力座203固定,直流电机204与控制部连接。第一连杆201一端与动力座203铰接,另一端与感应基座101上端铰接。第二连杆202一端与动力座203铰接,另一端与感应基座 101下端铰接。第二连杆202与动力座203铰接的一端有轮齿。第二连杆202轮齿的模数与减速齿轮组输出齿轮205模数相同,二者为齿轮啮合。动力座203中央位置有空腔,固定有减速齿轮组。减速齿轮组将转动速度进行减速。减速齿轮组的输入轴与直流电机204固定。减速齿轮组的输出端与第二连杆202的轮齿为齿轮啮合。直流电机204与控制部连接。直流电机204为3V供电的微型直流电机204。微型直流电机204的效率一般都要高于其他类型的电机,所以达到相同的输出功率,直流电机204的体积一般都比较小。对于安装位置有限的情况下,微型直流电机204相对比较合适。这种电动机只有两根引线,调节供电电压或电流可调速,更换两根引线的极性,电动机换向。本实施例通过调节电压的方式对直流电机204的转速进行控制。通过更换引线极性的方式控制电机的正反转。控制部控制直流电机204正转,通过齿轮啮合,第二连杆202转动,带动感应部1的圆头103向辅助头3靠近。圆头103的运动轨迹类直线。辅助头3两侧各有五个插孔,插孔内有线槽。从上至下依次为电源线、电机控制线、电容检测线。辅助头3顶端圆周布满有凸起圆头103。辅助头3顶端圆周布满有凸起圆头103方便感应部1的圆头103夹持消化系统内的人体组织。辅助头3下端连接有套管6。手柄4上端连接有套管6。手柄4内部固定控制部。手柄4表面的上端固定有喇叭501、第一按钮502、第二按钮503和复位按钮504。手柄4下端为防滑套5a。控制部包括ARM芯片、电容监测电路、电机驱动电路、第一按钮502、第二按钮503、复位按钮504、喇叭501和电源。ARM控制芯片和电容监测电路、电机驱动电路、第一按钮502、第二按钮503、复位按钮504、喇叭501和电源连接。电容监测电路向电容头102内的两个极板105供电,同时不断检测电容头102腔体内两个极板105之间的电容变化。按下第一按钮502,ARM芯片控制喇叭501发出“开始”声音。ARM芯片控制直流电机204正转,通过动力部2和感应部1的传动,圆头103向辅助头3靠近,夹紧。同时电容监测电路不断检测电容头102空腔内的电容变化,形成压力值参数,并向ARM芯片实时反馈数值F。当F值超过ARM芯片内程序预定的阀值F1时,ARM芯片通过电机驱动电路控制直流电机204减速转动。当F值超过ARM芯片内程序预定的阀值Fmax时,ARM芯片通过电机驱动电路控制直流电机204停止转动,同时ARM芯片控制喇叭501发出“夹紧动作完成”声音。在辅助头3右侧安装于左侧相同结构,按下第二按钮503,机构同样可实现上述动作。 按下复位按钮504,ARM芯片控制直流电机204反转一定时间t,圆头103返回初始位置。

使用时,按下手柄4上的复位按钮504。通过控制部的控制将感应部1的圆头103返回初始位置。控制消化内镜,找到消化系统内的穿孔位置。将本实用新型的感应部1、动力部2和辅助头3通过套管6,送入到穿孔位置,将圆头103靠近穿孔位置附近组织,同时按下手柄4上的按钮,圆头103通过动力部2和感应部1的传动,将穿孔夹紧,同时使用套扎装置将穿孔处夹紧,完成动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