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内科用喂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3918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内科用喂食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心内科用喂食器。



背景技术:

在心内科和医院的其它科室,经常遇到昏迷或吞咽困难的病人,不能自主进食,需要通过静脉或者肠内营养给以充足的能量支持,虽然静脉营养也可以保证营养供给,短时间内可以采用,但是从营养物质配比和价格角度上,鼻饲肠道内营养支持明显要优于静脉营养,还有如果需要长时间营养支持的患者,更需要下鼻饲管。另外一些病人虽然可以自行进食,但存在吞咽困难,,进食过程中稍不小心就会呛咳,因为反复呛咳,容易出现异物误吸入气道导致并发肺部感染,这样的情况下也应该下鼻饲管进食。

鼻饲法是将导管经口腔或鼻腔插入胃内,从管里注入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根据导管插入的途径可以分为这几类。1、口胃管:导管由口插入胃内;2、鼻胃管: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3、鼻肠管:导管由鼻腔插入小肠;4、胃造瘘管:导管经造瘘口插入胃内;5、空肠造瘘:导管经空肠造瘘口插至空肠内。

目前市场上的喂食器都是单筒注射式喂食,将食物或药物放入一个储食筒内,用手推动推竿利用活塞将食物压入胃内。这种喂食器不足的地方是,利用手推动推竿利用活塞将食物压入胃内时,速度不好控制,容易出现忽快忽慢,给病人带来不适,同时利用单独一个储食筒同时进行喂食和喂药,由于单一储食筒较大,不仅较多药物残留在储食筒造成浪费,而且容易使药物受到筒壁残留食物的污染,不利病人的康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内科用喂食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内科用喂食器,包括储物筒,所述储物筒的顶部设置底板,所述储物筒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储物筒分隔为相互独立的储药腔和储食腔;所述储药腔和储食腔的顶部均设置有带有气阀的气囊,所述带有气阀的气囊与导气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贯穿底板,并且分别延伸至储药腔和储食腔的内部,所述储药腔的上部设置有第一活塞,储食腔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活塞,所述储药腔的底部和储食腔的底部分别与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都通过连接块与出液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液管的另一端与喂食管的一端连通。

所述储食腔的容积是储药腔的二倍,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内部均设置有过滤网。

所述喂食管为硅胶软管。

所述储物筒的两侧表面上均设置有刻度线。

所述出液管上设置阀门。

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上固定设置有拉杆,且拉杆的另一端延伸到底板外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心内科用喂食器,通过在储物筒内分为储食腔和储药腔,食物和药液放置在两个腔室内,不仅避免了因使用一个单筒而造成较多药物残留在储食筒壁形成浪费,而且还能避免因食物残留,使药物受到的污染,有利于病人的康复,给医护人员照顾病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并且两个腔室内都是通过挤压带有气阀的气囊的方式将食物或者药液挤压出来,可以方便控制给病人喂食或喂药的速度,给人工喂食提供了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改进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储物筒、2底板、3隔板、4储药腔、5储食腔、6带有气阀的气囊、7导气管、8第一活塞、9第一连接管、10连接块、11出液管、12喂食管、13第二活塞、14第二连接管、15阀门、16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心内科用喂食器,包括储物筒1,储物筒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3,隔板3将储物筒1分隔为相互独立的储食腔5和储药腔4,且所述储食腔5的容积是储药腔4的二倍,这样可以使储物筒1得到合理利用,采用两个储食腔5和储药腔4,不仅避免了因使用一个单筒造成较多药物残留在储食筒形成成浪费,而且还能避免因食物残留,使药物受到的污染,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储物筒1的两侧表面上均设置有刻度线,可以清楚知道给病人喂食物的量,储物筒1的顶部设置有底板2,将底板2和第一活塞8或者第二活塞13打开,可将药液和食物分别放入到储药腔4和储食腔5的内部。

所述储药腔4和储食腔5的顶部均设置有带有气阀的气囊6,所述带有气阀的气囊6与导气管7的一端连通,所述导气管7的另一端贯穿底板2,并且分别延伸至储药腔4和储食腔5的内部,所述储药腔4的上部设置有第一活塞8,储食腔5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活塞13,所述储药腔4的底部和储食腔5的底部分别与第一连接管9和第二连接管14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9和第二连接管14的另一端均通过连接块10与出液管11的一端连通,第一连接管9和第二连接管14的内部均设置有过滤网,可以对食物中过大的颗粒进行过滤,防止食物卡在出液管或食管内,所述出液管11的另一端与喂食管12的一端连通,喂食管12硅胶软管,喂食时,使病人感到舒服,在所述出液管11上设置阀门15,可以控制食物或者药液的流出。

本方案所述一种心内科用喂食器的使用方法:需要给病人喂药液或者食物时,打开底板2和第一活塞8或者第二活塞13,将药液或者食物分别放入储药腔4和储食腔5,再将底板2和第一活塞8或者第二活塞13安装好,逐渐按压带有气阀的气囊6(该带有气阀的气囊6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类似与血压计中气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在此不再重述),以此来逐渐增大气压将第一活塞8或者第二活塞13下压,进而将药液或食物压入出液管11,进而压入到喂食管12进行喂食。本方案中,利用增加气压将第一活塞8或者第二活塞13下压,进而将药液或者食物压入出液管11,进而压入到喂食管12进行喂食,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用手推动推竿利用活塞将食物压入胃内的喂食器来说,这样可以非常方便控制给病人喂食或喂药的速度,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第一活塞8和第二活塞13上固定设置有拉杆16,且拉杆16的另一端延伸到底板2外部。可以便于将第一活塞8和第二活塞13拉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