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保护套的静脉输液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1502阅读:789来源:国知局
带保护套的静脉输液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带保护套的静脉输液针。



背景技术:

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针刺伤是临床医护人员所面临的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报道,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每年因血源性传播疾病造成医护人员死亡人数超过几万人,其中80%针刺伤发生在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心理危害、身体危害与社会危害三方面:

身体危害是指针刺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远远大于皮肤、黏膜等其他途径,目前已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传播,另外,任何针刺伤都可能导致破伤风。

心理危害是指医务人员在受到针刺伤后要承受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和心理压力,还会带来工作行为的改变。

社会危害是指血源性传播疾病是从患者到工作人员和工作人员到患者的双向传播途径。

目前静脉针头在使用前针头有一个保护套,避免静脉针头在使用前被其他外物接触而污染针头同时也防止针头伤人。现有的保护套实质就是一根长度比静脉针长度长的胶管,保护套内径与针头连接管的外径相同。现实生活中由于保护套比较小,拔出来很容易,插回去比较困难,特别是在忙碌中(如感冒高峰期)很难将静脉针一次就能插入到保护套内,如果都将使用过的静脉针头插入保护套内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护士的工作效率。因此护士给病人输液时一般将保护套拔掉后就直接扔到垃圾桶里,然而当输液结束时,护士在抽针后直接将静脉针头暴露在外面,静脉针头缺乏防护装置容易对抽针的护士和处理医疗用具的护工造成针刺伤害。

综上所述,亟需一种带保护套的静脉输液针,护士在抽针后,快速将静脉针缩入到针头保护套管内,避免静脉针对医护及其他工作人员造成针刺伤及因针刺伤引起的医源性感染,而相关技术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静脉输液针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的带保护套的静脉输液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带保护套的静脉输液针,包括带翼输液针、保护套、橡皮圈和输液导管;所述的带翼输液针插入在保护套中并能沿导向槽轴向移动;所述的橡皮圈固定在保护套的橡皮圈定位环中;所述的输液导管插入在带翼输液针的导管连接头端;所述的带翼输液针内部具有贯穿孔并包括导管连接头、双翼或单翼、穿刺钢针和定位凸台;所述的导管连接头在带翼输液针的一端,具有一定的锥度;所述的双翼或单翼布置在带翼输液针的侧面;所述的定位凸台两侧面具有一定的斜度;所述的穿刺钢针从带翼输液针导管连接头端进入并从另一端穿出;所述的保护套,包括保护套的侧面开有导向槽,所述的导向槽横向贯通,纵向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在开口端的外圆处还设有橡皮圈定位环;保护套的正上方设有定位凸台导向槽、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的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分别布置在定位凸台导向槽的两侧;

所述的带保护套的静脉输液针使用时,用手捏住保护套,轻微用力将带翼输液针往前推;带翼输液针的定位凸台的前斜面产生的向上的分力会克服橡皮圈的张紧力,使定位凸台从第一定位槽中滑出,并进入定位凸台导向槽,继续往前至导向槽的最前端,再继续往前,带翼输液针的定位凸台的前斜面产生的向上的分力会克服橡皮圈的张紧力,使定位凸台从定位凸台导向槽中滑出,并进入第二定位槽中后保持位置不变。

所述的带保护套的静脉输液针输液完成后,用手捏住保护套,轻微用力将带翼输液针往后拉;带翼输液针的定位凸台的后斜面产生的向上的分力会克服橡皮圈的张紧力,使定位凸台从第二定位槽中滑出,并进入定位凸台导向槽,继续往后至导向槽的最后端,再继续往后,带翼输液针的定位凸台的后斜面产生的向上的分力会克服橡皮圈的张紧力,使定位凸台从定位凸台导向槽中滑出,并进入第一定位槽后保持位置不变。

所述的带翼输液针为双翼输液针。

所述的带翼输液针为单翼输液针。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输液针在使用时,保护套仍然定位在输液针上,没有分离,避免了传统保护套在使用时,随手放置,用后不好找的现象发生。

2、输液针在保护套内的伸出和缩入两种状态均有定位功能,可以避免保护套在两种状态下的自由活动,影响输液操作。

3、输液保护套适用于双翼输液针和单翼输液针的保护。

4、输液完成后的抽针,能快速将带翼输液针缩入到保护套管内,避免带翼输液针对医务人员和护工人员的针刺伤及因针刺伤引起的医源性感染。

【附图说明】

附图1是带双翼静脉输液针针头缩进保护套中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2是带双翼静脉输液针针头从保护套中伸出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3是带保护套的双翼静脉输液针分解示意图。

附图4是带双翼输液针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带翼输液针定位凸台部分放大示意图。

附图6是带双翼输液针保护套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带单翼输液针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带单翼输液针保护套结构示意图。

附图9是带单翼静脉输液针针头缩进保护套中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10是带单翼静脉输液针针头从保护套中伸出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带翼输液针 2.保护套

3.橡皮圈 4.输液导管

101.导管连接头 102.第一翼

103.第二翼 104.穿刺钢针

105.定位凸台 201.第一定位槽

202.第二定位槽 203.第一导向槽

204.第二导向槽 205.定位凸台导向槽

206.橡皮圈定位环

实施例1

请参看图1,图2和图3,图1是带双翼静脉输液针针头缩进保护套中的装配示意图。图2是带双翼静脉输液针针头从保护套中伸出的装配示意图。图3是带保护套的双翼静脉输液针分解示意图。所述的带保护套的静脉输液针,包括带翼输液针1、保护套2、橡皮圈3和输液导管4。所述的带翼输液针1插入在保护套2中并可轴向移动;橡皮圈3固定在保护套2的开槽端部;输液导管4插入在带翼输液针的导管连接头端。

请参看图4,图4是带双翼的针头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带双翼的带翼输液针1内部具有贯穿孔,包括导管连接头101、第一翼102、第二翼103、穿刺钢针104和定位凸台105。所述的导管连接头101在带翼输液针1的左端,具有一定的锥度,便于插入输液导管4。所述的第一翼102和第二翼103分布在带翼输液针1的两侧;所述的穿刺钢针104从带翼输液针1的导管连接头端进入并从另一端穿出。

请参看图5,图5是带翼输液针定位凸台部分放大示意图。所述的带翼输液针定位凸台105布置在带翼输液针1的中间上方的位置,定位凸台105沿左、右两个侧面具有斜度。该斜度设计便于定位凸台105克服带翼输液针1移动时的阻力,利于与保护套2的位置固定。

请参看图6,是带双翼输液针保护套结构示意图。所述的保护套2,其特征包括保护套2的两侧有第一导向槽203和第二导向槽204,所述的第一导向槽203和第二导向槽204横向贯通,纵向左端开口,右端封闭。保护套2的正上方设有定位凸台导向槽205、第一定位槽201和第二定位槽202,所述的第一定位槽201和第二定位槽202分别布置在定位凸台导向槽205的两侧,在保护套开口端的外圆处设有橡皮圈定位环206。

请参看图1,图1是带双翼静脉输液针针头缩进保护套中的装配示意图。当带翼静脉输液针针头缩进保护套中时,所述的定位凸台105插入第一定位槽201中,可保持带翼静脉输液针针头缩进保护套中的位置状态不变。所述的第一翼102和第二翼103分别插入在第一导向槽203和第二导向槽204中,所述的橡皮圈3紧套在橡皮圈定位环206中,所述的4插入在导管连接头101中。

请参看图2,图2是带双翼静脉输液针针头从保护套中伸出的装配示意图。当带翼静脉输液针针头缩进保护套中时,所述的定位凸台105插入第二定位槽202中,可保持带翼静脉输液针针头从保护套中伸出的位置状态不变。所述的第一翼102和第二翼103分别插入在第一导向槽203和第二导向槽204中,所述的橡皮圈3紧套在橡皮圈定位环206中,所述的4插入在导管连接头101中。

所述的带保护套的静脉输液针使用时,用手捏住保护套2,轻微用力将带翼输液针1往前推。带翼输液针1的定位凸台105的前斜面产生的向上的分力会克服橡皮圈3的张紧力,使定位凸台105从第一定位槽201中滑出,并进入定位凸台导向槽205,继续往前至导向槽205的最前端,继续往前,同理,带翼输液针1的定位凸台105的前斜面产生的向上的分力会克服橡皮圈3的张紧力,使定位凸台105从定位凸台导向槽205中滑出,并进入第二定位槽202中并保持位置不变。

所述的带保护套的静脉输液针输液完成后,用手捏住保护套2,轻微用力将带翼输液针1往后推。带翼输液针1的定位凸台205的后斜面产生的向上的分力会克服橡皮圈3的张紧力,使定位凸台105从第二定位槽202中滑出,并进入定位凸台导向槽205,继续往后至导向槽205的最后端,继续往后,同理,带翼输液针1的定位凸台105的后斜面产生的向上的分力会克服橡皮圈3的张紧力,使定位凸台105从定位凸台导向槽205中滑出,并进入第一定位槽201中并保持位置不变。

实施例2

请参看图7和图8,图7是单翼输液针结构示意图。图8是单翼输液针保护套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所述的带翼输液针为双翼输液针,本实施例的带翼输液针为单翼输液针。实施例1中所述的保护套2具有与包括第一翼102和第二翼103分别相对应的两只导向滑槽第一导向槽203和第二导向槽204,而本实施例中只有与第一翼102相对应的第一导向槽203。

请参看图9和图10,图9是带单翼静脉输液针针头缩进保护套中的装配示意图。图10是带单翼静脉输液针针头从保护套中伸出的装配示意图。所述的带单翼静脉输液针针头缩进保护套中和带单翼静脉输液针针头从保护套中伸出的装配方式,结构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带保护套的输液针在使用时,保护套仍然定位在输液针上,没有分离,避免了传统保护套在使用时,随手放置,用后不好找的现象发生。输液针在保护套内的伸出和缩入两种状态均有定位功能,可以避免保护套在两种状态下的自由活动,影响输液操作。输液保护套适用于双翼输液针和单翼输液针的保护。医护人员在抽针后,能快速将静脉针缩入到针头保护套管内,避免静脉针对医务人员和护工人员的针刺伤,以及因针刺伤引起的医源性感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