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泄压导尿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8772阅读:8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泄压导尿管。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导尿是临床上常见的医疗操作之一,导尿管常用于帮助病人收集尿液或帮助术后等行动不便的病人排尿,也适用于因下尿路梗阻引起的尿潴留,导尿操作还应用在抢救危重病人、全麻术前准备、膀胱内药物灌注或膀胱冲洗等情况。

最初使用的是普通导尿管,经常会出现导尿管自行脱落,而达不到治疗预期的目的,这不仅延误了治疗时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与尿路感染的机会,又给医护人员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2000年以后,全国都开始改用气囊式导尿管,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但现有的气囊式的导尿管却容易出现过度膨胀造成患者身体痛苦,并且导尿后尿液接受容易溢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泄压导尿管,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泄压导尿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尿管本体,尿管本体上端开设有导尿口,且在导尿口下方设置有内气囊;所述导尿管本体上设置有调节盘,调节盘内设置有环形通道;所述调节盘两侧分别连接有充液支路和泄压支路,充液支路连通到盘环形通道进口,环形通道包括两个出口,其中一个出口通过支管路连通到内气囊,另一个出口连通到泄压支路;所述环形通道内设置有可旋转的同轴心弧形堵塞器,弧形堵塞器连接有外部旋钮;所述调节盘外表面设置有透明玻璃观察窗,观察窗对应的内表面设置有刻度表。

进一步地,所述导尿口为锥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导尿管本体上设置有调节盘,且在调节盘内设置有环形通道和弧形堵塞器,并且在调节盘外表面设置有观察窗口,在使用时,弧形堵塞器堵住泄压支路,此时充液支路和支管路导通,向内气囊充液,并且通过观察窗可以更好地观察充液后的残余量大小,避免过多充液给病患带来痛苦。当充液过多后,可以旋转旋钮带动弧形堵塞器旋转,并将进口进行堵塞,停止充液。同时,弧形堵塞器选择移动后,泄压通路和支管路导通,内气囊内的液体一定程度上回落到环形通道内,并通过泄压通路排走,泄压完成后,在回旋弧形堵塞器,使泄压支路和充液支路同时堵塞,开始排尿,提高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泄压导尿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尿管本体、2为内气囊、3为导尿口、4为支管路、5为充液支路、6为调节盘、7为尿袋、8为环形通道、9为弧形堵塞器、10为泄压支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可泄压导尿管,包括尿管本体,尿管本体1上端开设有导尿口3,且在导尿口3下方设置有内气囊2;所述导尿管本体1上设置有调节盘6,调节盘6内设置有环形通道8;所述调节盘6两侧分别连接有充液支路5和泄压支路10,充液支路5连通到盘环形通道8进口,环形通道8包括两个出口,其中一个出口通过支管路4连通到内气囊2,另一个出口连通到泄压支路10;所述环形通道8内设置有可旋转的同轴心弧形堵塞器9,弧形堵塞器9连接有外部旋钮;所述调节盘6外表面设置有透明玻璃观察窗,观察窗对应的内表面设置有刻度表。所述导尿口3为锥形。

本实用新型在导尿管本体1上设置有调节盘6,且在调节盘6内设置有环形通道8和弧形堵塞器9,并且在调节盘6外表面设置有观察窗口,在使用时,弧形堵塞器9堵住泄压支路10,此时充液支路5和支管路4导通,向内气囊2充液,并且通过观察窗可以更好地观察充液后的残余量大小,避免过多充液给病患带来痛苦。当充液过多后,可以旋转旋钮带动弧形堵塞器9旋转,并将进口进行堵塞,停止充液。同时,弧形堵塞器9选择移动后,泄压通路和支管路4导通,内气囊2内的液体一定程度上回落到环形通道8内,并通过泄压通路排走,泄压完成后,在回旋弧形堵塞器9,使泄压支路10和充液支路5同时堵塞,开始排尿到尿袋7内,提高安全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