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脉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6032阅读:1262来源:国知局
压脉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材,尤其是一种压脉带。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压脉带为弹性的橡胶圆管,该压脉带使用中需要护士通过双手捆绑在胳膊上,无法单手操作,使用不方便。此外,橡胶圆管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小,容易造成淤血和勒痕。而且,在解开压脉带时,弹性带快速收缩,容易弹在皮肤上造成疼痛。

为了解决上述橡胶圆管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小,容易造成淤血和勒痕的问题,公告号为CN201790857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宽带卡扣式压脉带,该方案包含弹性带、扣盒、插扣和手柄,通过扁形弹性带压迫肘静脉,利用卡扣形状结构调节松紧度,以达到适度压迫,避免由于压力过大导致的淤血现象。但是该方案仍然需要护士双手操作,使用不方便。而且使用后,解开弹性带,弹性带快速收缩,容易弹在皮肤上造成疼痛;而且,该方案生产成本高,不利于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单手操作,且使用舒适的压脉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压脉带,包括弹性带和卡夹,所述弹性带呈扁平状,弹性带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卡夹上,卡夹的两端分别设置相适配的卡扣结构,卡夹内侧形成卡口,卡夹上还分别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弹性带至少一侧设置两排或两排以上的凸起,所述凸起所在方向与弹性带的长度方向互相垂直,且弹性带可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进一步的是:所述弹性带的另一端设置扁头,且扁头的宽度大于第二通孔的长度。

进一步的是:所述弹性带的两侧对称地设置凸起。

具体地,所述凸起的截面呈半圆状或者呈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压脉带时,弹性带穿入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卡夹的卡口将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的弹性带压住,并且弹性带上的凸起可避免弹性带滑移,保证压脉带的压迫效果。使用完毕,只要单手叩开卡夹的卡扣结构即可,使用方便。解开压脉带时,由于弹性带与第一通孔、卡口和第二通孔之间的摩擦阻力,可避免弹性带快速收缩回弹在皮肤上造成的疼痛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压脉带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压脉带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弹性带1、凸起11、扁头12、卡夹2、卡扣结构21、卡口22、第一通孔23、第二通孔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压脉带,包括弹性带1和卡夹2,弹性带1呈扁平状,可选用橡胶带,扁平状的弹性带1可减小对人体组织的单位压力,避免淤血和勒痕。弹性带1的一端连接于卡夹2上,卡夹2的两端设置相适配的卡扣结构21,卡夹2内侧形成卡口22,卡口22的开度随着卡扣结构21的开合而相应变化。卡夹2上还分别设置第一通孔23和第二通孔24,弹性带1至少一侧设置两排或两排以上的凸起11,凸起11所在方向与弹性带1的长度方向互相垂直,且弹性带1可穿过第一通孔23和第二通孔24。使用压脉带时,弹性带1穿入第一通孔23和第二通孔24,卡扣结构21保持扣合,卡夹2的卡口22将第一通孔23和第二通孔24之间的弹性带1压住,凸起11可避免弹性带1滑移。

凸起11用于避免弹性带1滑移,凸起11的横截面呈半圆形。凸起11设置至少两排,通过卡口22与不同位置的凸起11的配合,可调整压脉带的送紧程度。弹性带1的两侧对称地设置多排半圆形的凸起11,且各排凸起11等间距布置。压脉带使用完毕,只要单手叩开卡夹2的卡扣结构21即可,使用方便。

弹性带1的一端连接于卡夹2上,弹性带1的另一端设置扁头12,且扁头12的宽度大于第二通孔24的长度。这样扁头12就不易从第二通孔24滑出,避免叩开卡扣结构21时弹性带1快速回弹在皮肤上造成疼痛。此外,扁头12还可通过在弹性带1的末端打结来替代,或者在弹性带1的连接其他的可避免滑出第二通孔24的卡位结构。

第二实施例

如图2所示,相对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压脉带,第二实施例的压脉带的区别在于,将上述呈半圆形的凸起11替换成截面呈三角形的凸起11,且凸起11的截面最好呈直角三角形状,且所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朝向弹性带1的末端。这样,使卡扣结构21保持扣合,拉动弹性带1的末端,压脉带自动缩紧,由于凸起11的阻碍,压脉带不会自动松弛。相应地,压脉带使用完毕,只要单手叩开卡夹2的卡扣结构21即可,使用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