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袖带式多头约束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6774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约束人体或人体组成部分的器件,具体是一种儿童用袖带式多头约束带。



背景技术:

儿科病人皮肤细嫩,肢体脆弱,当患儿躁动,无法与医护人员配合,常常导致次生伤害,致伤、致残,甚至危及生命。由于患儿躁动力大,通常使用多条简易的布质条带分别绑缚上肢、或下肢,约束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妨碍正常的护理和治疗,给医务人员带来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患儿躁动,妨碍正常的护理和治疗问题,而提供一种儿童用袖带式多头约束带。

本实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儿童用袖带式多头约束带,包括多条约束带,而在方形织物袖带片的外面顶边、外面中部、外面底边分别结合有平行的第一绑缚带、第二绑缚带、第三绑缚带,第一绑缚带和第二绑缚带之间的袖带片上形成有方形观察窗,第二绑缚带和第三绑缚带的一端与袖带片之间分别垂直缝制有第一对约束带和第二对约束带。

这样设计的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 材质柔软,工艺简单,成本低廉;2. 操作简便,利于推广;在约束患儿肢体的同时,便于观察输液或留置针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袖带片 2.第一绑缚带

3.第二绑缚带 4.第三绑缚带

5.观察窗 6.原毛层

7.刺毛层 8.第一约束带

9.第二约束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种儿童用袖带式多头约束带,包括多条约束带,而在方形织物袖带片1的外面顶边、外面中部、外面底边分别结合有平行的第一绑缚带2、第二绑缚带3、第三绑缚带4,第一绑缚带和第二绑缚带之间的袖带片1上形成有方形观察窗5,第二绑缚带3和第三绑缚带4的一端与袖带片1之间分别垂直缝制有第一对约束带8和第二对约束带9。

所述儿童用袖带式多头约束带,其第一绑缚带2、第二绑缚带3、第三绑缚带4的长度≥袖带片1的横幅长度。

所述儿童用袖带式多头约束带,其第一绑缚带2、第二绑缚带3、第三绑缚带4一端的三分之二与袖带片1的外面缝合为一体,另一端的三分之一为与袖带片1分离的自由端,所述儿童用袖带式多头约束带,其第一绑缚带2、第二绑缚带3、第三绑缚带4中与袖带片1结合的一端外面结合有尼龙粘扣的原毛层6或刺毛层7,而自由端的内面结合有尼龙粘扣的刺毛层7或元毛层6。

所述儿童用袖带式多头约束带,其袖带片1和第一绑缚带2、第二绑缚带3、第三绑缚带4均为2层缝合一体的棉纺绒布。

所述儿童用袖带式多头约束带,其使用状态的第一绑缚带2、第二绑缚带3、第三绑缚带4分别经尼龙粘扣结合后,袖套片1形成具有观察窗5和第一对约束带8、第二对约束带9的筒状。

根据临床使用需要本实用新型分为左侧肢体片和右侧肢体片,左侧肢体片中的第一对约束带8和第二对约束带9形成在袖带片1左侧的三分之一处,而具有刺毛层7的第一绑缚带2、第二绑缚带3、第三绑缚带4自由端则形成在袖带片1右侧三分之一;右侧肢体片则反之,以供实际需要选择使用。

本实用新型样品袖带片1为22cm×22cm;观察窗5为4×4 cm;第一绑缚带2、第二绑缚带3、第三绑缚带4均为3×23cm,其中的自由端长9 cm;第一对约束带8和第二对约束带9分别为2×38cm,使用时,根据肢体位置选择本实用新型的左侧肢体片或右侧肢体片,将袖带片1绕缚在上肢或下肢上,袖带片1一侧边和分离了尼龙粘扣刺毛层7的另一侧边重叠,从而使袖带片1形成裹缚肢体的筒状,观察窗5显露输液针部位或留置针部位(未图示),第一对约束带8、第二对约束带9分别在同侧的床护栏上打结固定,约束患儿肢体活动。

这样设计的本实用新型1. 材质柔软,工艺简单,成本低廉;2. 操作简便,利于推广;在有效约束患儿肢体的同时,便于观察输液或留置针情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