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固定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7147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头部固定垫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部固定垫。



背景技术:

颅脑损伤的病人需进行头部固定。现有技术中,有采用在头部两侧垫枕头以固定头部的,但显然这种方式难以可靠固定头部。也有医疗器械厂商生产了专用于头部固定的头部固定器,但大多无法调节头部角度和高度,或调节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方便调节头部角度和高度的头部固定垫。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头部固定垫包括气垫、硬质底板和软垫;

气垫上设置有凹槽;硬质底板设置在凹槽内,硬质底板形状与凹槽形状适配并与凹槽连接;软垫置在硬质底板内,软垫形状与硬质底板形状适配并与硬质底板连接;软垫内部空间为头部固定空间,头部固定空间包括头部容纳腔、位于头部容纳腔两侧的两个耳朵容纳腔以及位于头部容纳腔一端的颈部容纳腔;

气垫内部设置有隔层,隔层与头部固定空间的中心面共面,隔层将气垫内部空间分隔成两个气体容腔,隔层上设置有阀门;气垫上设置有两个充放气结构,充放气结构与气体容腔一一对应,可通过充放气结构对气体容腔充放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阀门和充放气结构对两个气体容腔进行充放气即可方便地调节头部固定空间的高度和角度,患者头部放置于头部固定空间内,因此患者头部的高度和角度也能方便地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头部固定垫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中标记为:气垫1、硬质底板2、软垫3、充放气结构4、头部固定空间5、头部容纳腔5-1、耳朵容纳腔5-2、颈部容纳腔5-3、隔层6、气体容腔7、阀门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头部固定垫包括气垫1、硬质底板2和软垫3;

气垫1上设置有凹槽;硬质底板2设置在凹槽内,硬质底板2形状与凹槽形状适配并与凹槽连接;软垫3置在硬质底板2内,软垫3形状与硬质底板2形状适配并与硬质底板2连接;软垫3内部空间为头部固定空间5,头部固定空间5包括头部容纳腔5-1、位于头部容纳腔5-1两侧的两个耳朵容纳腔5-2以及位于头部容纳腔5-1一端的颈部容纳腔5-3;

气垫1内部设置有隔层6,隔层6与头部固定空间5的中心面共面,隔层6将气垫1内部空间分隔成两个气体容腔7,隔层6上设置有阀门8;气垫1上设置有两个充放气结构4,充放气结构4与气体容腔7一一对应,可通过充放气结构4对气体容腔7充放气。

头部固定空间5用于固定患者头部,患者头部放置在头部容纳腔5-1内,耳朵放置在耳朵容纳腔5-2内,颈部放置在颈部容纳腔5-3内。

通过充放气结构同时对两个气体容腔7放气即可降低头部固定空间5的高度,从而降低患者头部高度。通过充放气结构同时对两个气体容腔7充气即可提升头部固定空间5的高度,从而抬高患者头部。气垫1压缩一个气体容腔7,该气体容腔7压力增大,阀门8受压开启,受挤压的气体容腔7的气体进入另一个气体容腔7即可调节固定空间5的角度,从而调节患者头部角度。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阀门8和充放气结构4对两个气体容腔7进行充放气即可方便地调节头部固定空间5的高度和角度,患者头部放置于头部固定空间5内,因此患者头部的高度和角度也能方便地调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