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抽血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8004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科抽血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科穿刺抽血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通过负压管体引流出需要血量,且可减少儿童对血液恐惧心理的儿科抽血针。



背景技术: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儿科患者往往十分惧怕抽取血液,他们往往十分紧张,这样就给治疗带来一些不便利,甚至有些患者十分抗拒治疗。另一方面,所抽的血液量,受其血针针管容量大小的影响,一次抽的血液量少不够用,就需要再次对病人进行扎针抽血,不但使病人要承受再次抽血的痛苦,还因为需要另外再交抽血的费用,加重了病人经济上的负担,而且还延长了医务人员化验的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尤其是在针对急诊的儿童患者,要多次给儿童抽血使儿童很不配合。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通过负压管体引流出需要血量,且可减少儿童对血液恐惧心理的儿科抽血针。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儿科抽血针,包括负压管体、用于扎刺静脉的第一扎针、用于刺入所述负压管体的第二扎针、连接所述第一扎针和所述第二扎针的软管、设在所述负压管体的口部内的橡胶塞和套在所述负压管体的口部上的管帽,所述软管在靠近所述第一扎针处设有一段透明部,其余部位为非透明部,所述负压管体一侧管壁为透明管壁,另一侧为非透明管壁,所述透明管壁上设有刻度线,所述橡胶塞的上端与所述管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管帽的帽体上设有穿刺通孔,所述橡胶塞内设有负压腔,所述穿刺通孔通过所述橡胶塞的塞壁与所述负压腔隔绝,所述管帽的帽体上在对应于所述穿刺通孔的位置处嵌设有密封穿刺垫,所述负压管体在靠近所述管帽一端的管身上可滑动地套设有脱帽结构。

上述的一种儿科抽血针,所述脱帽结构包括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负压管体管身上的滑动套,所述滑动套的上套沿与所述管帽的下帽檐抵接,所述滑动套的壁面上设有用于与外部脱帽设备抵接配合的环形凸台。

上述的一种儿科抽血针,所述管帽的周侧帽壁与所述橡胶塞的周侧壁之间设有环形插槽,所述环形插槽与所述负压管体的口部管壁过盈配合。

上述的一种儿科抽血针,所述密封穿刺垫的上表面在对应于所述穿刺通孔的位置处设有下凹的穿刺引导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儿科抽血针在刺入静脉后可通过负压管体引流出需要的血量,软管和负压管体上透明和非透明的设计可减少儿童对血液的恐惧,设置的脱帽结构便于机械化拔除管帽和橡胶塞。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扎针、软管和第二扎针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管帽和橡胶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A线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1-负压管体、2-橡胶塞、3-脱帽结构、4-管帽、5-密封穿刺垫、6-穿刺通孔、7-穿刺引导槽、8-第一扎针、9-第二扎针、11-透明管壁、12-非透明管壁、21-负压腔、31-滑动套、32-环形凸台、41-帽壁、42-环形插槽、91-软管、911-透明部、912-非透明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儿科抽血针,包括负压管体1、用于扎刺静脉的第一扎针8、用于刺入负压管体1的第二扎针9、连接第一扎针8和第二扎针9的软管91、设在负压管体1的口部内的橡胶塞2和套在负压管体1的口部上的管帽4。软管91在靠近第一扎针8处设有一段透明部911,其余部位为非透明部912。负压管体1一侧管壁为透明管壁11,另一侧为非透明管壁12,透明管壁11上设有刻度线。软管91上的透明部911可方便医护人员观察第一扎刺针8是否准确刺入静脉血管,有无血液流出,软管91上的非透明部912可防止儿童看到软管91中流出的血液,避免引起恐惧心理。负压管体1上的透明管壁11可方便医护人员直接从该侧观察引入负压管体1中的血液,同时,该透明管壁11上的刻度线可精确标示抽出的血量。负压管体1上的非透明管壁12可避免儿童看到血液,避免引起恐惧心理。橡胶塞2的上端与管帽4的内壁固定连接,管帽4的帽体上设有穿刺通孔6,橡胶塞2内设有负压腔21,穿刺通孔6通过橡胶塞2的塞壁与负压腔21隔绝。管帽4的帽体上在对应于穿刺通孔6的位置处嵌设有密封穿刺垫5,负压管体1在靠近管帽4一端的管身上可滑动地套设有脱帽结构3。

采血时,将连接有软管91的第二扎刺针9首先插入密封穿刺垫5,使得第二扎刺针9通过穿刺通孔6刺破橡胶塞2的塞壁,在进入负压腔21后稍作停留,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软管91内的空气流入负压腔21内,软管91内的残留空气得到了清除,然后将连接在软管91另一端的第一扎刺针8刺入静脉,待血液即将达到软管91上的透明部911处时,将第二扎刺针9进一步刺入橡胶塞2的下塞壁,使得第二扎刺针9进入负压管体1,此时,血液经软管91流入负压管体1内。通过负压腔21清除采血管内的空气,保证了血样的纯净度。抽血完毕,拔除第二扎刺针9,负压管体1内的血液即可得到密封保存。在取用负压管体1内的血样时,将负压管体1置于外部的脱帽设备上,通过作用于脱帽结构3使得负压管体1的口部的橡胶塞2和管帽4可简单方便地得到去除,简化了开帽的操作,同时对玻璃结构的负压管体1不会造成破坏。

具体的,在上述的一种儿科抽血针中,该脱帽结构3包括可滑动地套设在负压管体1管身上的滑动套31,滑动套31的上套沿与管帽4的下帽檐抵接,滑动套31的壁面上设有用于与外部脱帽设备抵接配合的环形凸台32。使用时,将环形凸台32抵接配合在外部脱帽设备的脱帽台上,并将负压管体1的下段管身固定住,然后通过外部脱帽设备上的动力装置将环形凸台32向上顶起,即可将整个管帽4和橡胶塞2拔除。管帽4的周侧帽壁与橡胶塞2的周侧壁之间设有环形插槽42,环形插槽42与负压管体1的口部管壁过盈配合,保证了负压管体1内部的密封性。进一步的,为了便于穿刺在正确地位置,密封穿刺垫5的上表面在对应于穿刺通孔6的位置处设有下凹的穿刺引导槽7,在穿刺时,至穿刺引导槽7刺入即可将第二扎刺针9准确地刺入穿刺通孔6。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