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康复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5165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关节康复治疗仪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关节康复治疗仪(APPARATUS FOR REHABILITATING JOINT),更具体地、所涉及的关节康复治疗仪其固定形态自如地变化,以与康复治疗中所会发生的患者的姿势变化相适应,从而防止身体重心偏移而朝向前方过度倾斜,由此能够防止预料不到的肩膀等的肌肉损伤。



背景技术:

一般来讲,会导致偏瘫的原因中有中风、伴随由于外伤性脑损伤或脑瘫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而出现的麻痹的运动障碍和感觉的缺损、姿势的失衡、身体自我感觉能力缺乏等,上述偏瘫是运动性麻痹中之一,其不能以在必要的瞬间产生适当大小的力的方式使用已麻痹的肌肉。

为了治疗具有如上所述的症状的偏瘫患者,通过利用神经发育治疗还原法与治疗师进行一对一运动治疗而调整姿势并产生动弹,且通过利用了电疗的痛症的调节和利用了运动器械的气力强化训练、肌肉调节训练、伸展运动、平衡训练等患者自己的运动而进行治疗。

并且,上述与治疗师一对一的治疗带给患者以心理上的安定感,因而康复治疗效率优良,但由于治疗师因患者的心理上的不安而承受过度的工作压力等各种原因,而存在治疗师的人力不足以及通过治疗师的一对一治疗费用昂贵之类的问题。

由于上述的问题而进行利用了康复治疗器具的治疗,这样一来,对处于躺在床上或坐在床上的姿势的患者实施在患者的上肢附着康复治疗器具而强行使患者的上肢运动的康复训练。

为了消除上述的问题,首先利用上述方法即康复治疗器具而使患者上肢康复之后,接着借助于第三方而实施手关节运动,然而这样一来存在第三方总得在患者身旁伺候的问题。

另外,由于仅靠自己的意志而并行康复治疗,因而在意志力薄弱的患者的情况下,未凑足康复治疗时间就停止治疗,因此存在康复治疗效率降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申请人在韩国申请了专利(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2011-0010256号,发明名称:手关节康复治疗训练器具)。该手关节康复治疗训练器具包括:手搁置架,其搁置患者的手;胳膊搁置架,其以铰链与上述手搁置架连接并搁置患者的胳膊;支撑体,其具备于上述胳膊搁置架的下部;以及控制单元,其具备于上述支撑体与上述手搁置架之间,通过空气的流出入而使上述手搁置架转动,具备各自具有空气流入软管的多个气囊以及与上述空气流入软管连接的空气软管,并具备用于使空气流入上述气囊或从上述气囊排出的气泵。

对于这种手关节康复治疗训练器具的试制品进行了测试,其结果,发现针对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所摆出的姿势或患者的姿势变化实施康复治疗起来相当困难,且从患者角度来讲,以被固定的姿势长时间接受康复治疗也是非常不舒服的事情。另外,发现因不便的姿势和已麻痹的关节部而导致患者的身体的重心突然向患者的前方偏移,因而存在招致预料不到的肩膀等的肌肉损伤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研究出的,本实用新型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关节康复治疗仪,其通过多个延伸部的各自旋转而能够使固定形态与康复治疗中有可能发生的患者的姿势变化相适应地变化。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关节康复治疗仪,其在身体重心偏移时在前方一定范围或一定位置以上就不会使身体旋转或倾斜,从而防止预料不到的肩膀等的肌肉损伤。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关节康复治疗仪,其调节用于如上所述那样在身体前方一定范围或一定位置以上就不会使身体旋转或倾斜的止动器的位置,从而能够设定上述范围或位置。

解决问题方案

旨在达到上述目的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关节康复治疗仪包括:固定部,其固定于特定位置;连接部,其一端设置于上述固定部的一侧,另一端设置于关节康复治疗部,从而即便有了患者的自发性动弹、非自发性动弹或通过外力的动弹也适应性地移动以能够进行关节康复治疗部的正常康复治疗,因而能够起缓冲上述患者的动弹的作用;以及关节康复治疗部,其以万向接头部与上述连接部配合,在上述患者产生动弹时,上述连接部向上述患者形成最稳定的姿势的位置适应性地移动。

此时,上述关节康复治疗仪是手关节康复治疗仪,上述万向接头部在患者的前方一定范围或一定位置以上就不能旋转或倾斜,而仅能够向患者的左右和后方旋转或倾斜。

上述连接部包括:第一杆,其设置于上述固定部的一侧,且在其内部支撑第二杆;第二杆,其设置于沿着上述第一杆的轴方向形成于上述第一杆的内表面的孔,并能够沿着上述第一杆的轴方向调节长度,且具有预定的回弹力;第一延伸部,其能够在垂直于上述第二杆的方向的平面上旋转,且一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上述第二杆配合;以及第二延伸部,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上述第一延伸部的另一端配合,上述连接部进一步包括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上述第二延伸部的另一端配合的第n延伸部,这里,上述n是3以上的自然数。

另外,上述万向接头部包括:万向接头下部构造部,其与上述第二延伸部或第n延伸部中最靠外侧延伸部的末端配合固定;万向接头上部构造部,其与上述万向接头下部构造部配合;球体,其以能够进行全方位旋转的方式插入在形成于上述万向接头上部构造部和万向接头下部构造部的内部的空间;以及弹性配合部,其贯通上述球体且其两端与上述万向接头下部构造部和上述关节康复治疗部配合固定而弹性配合。

这里,在上述万向接头上部构造部设置有止动器(stopper),该止动器使得上述万向接头部在前方一定范围或一定位置以上就不能旋转或倾斜,在形成于上述万向接头上部构造部和上述万向接头下部构造部的内部的空间,在上述球体的下方在上述球体与上述万向接头下部构造部之间存在一定大小的间隙(gap),从而上述球体其一部分能够在下方被弹性支撑。

上述止动器通过调节其设置于上述万向接头上部构造部的位置,从而能够调整上述万向接头部在前方所不能旋转或倾斜的一定范围或一定位置。

最后,本实用新型的关节康复治疗仪,将上述止动器所设置的位置调节到能够预防上述患者的肩膀肩袖肌损伤的范围或位置,上述关节康复治疗部由能够与因麻痹而导致的上述患者的扭曲或扭拧的肌肉相应地左右旋转或倾斜的构造构成。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关节康复治疗仪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将延伸部构成为多个,从而通过各自分别旋转而使固定形态与康复治疗中有可能发生的患者的姿势变化相适应地变化,使得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的不适感能够最小化。

第二、在万向接头部形成有止动器,该止动器在身体重心偏移时在前方一定范围或一定位置以上就不会使身体旋转或倾斜,从而能够防止预料不到的肩膀等的肌肉损伤。

第三、调节用于在身体前方一定范围或一定位置以上就不会使身体旋转或倾斜的止动器的位置,从而能够设定上述范围或位置。

第四、在万向接头部的上部构造部与下部构造部之间形成间隙,从而不仅通过弹性配合部而弹性支撑球体,而且通过间隙也弹性支撑球体,因而能够使对于球体的弹性支撑最大化。

第五、由于延伸部的旋转具有多个自由度,万向接头具有多个自由度,而且关节康复治疗部本身就具有多个自由度,从而能够向需要接受关节康复治疗的患者提供定制型舒适的康复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关节康复治疗仪的图。

图2和图5是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关节康复治疗仪的连接部的实施例的图。

图3是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关节康复治疗仪的关节康复治疗部的图。

图4是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关节康复治疗仪的万向接头部的剖面的图。

图5是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关节康复治疗仪的连接部的实施例的图。

符号说明

100—固定部,210—第一杆,220—第二杆,230—第一延伸部,240—第二延伸部,250—第n延伸部,300—关节康复治疗部,310—万向接头部,311—万向接头下部构造部,312—万向接头上部构造部,313—球体,314—弹性配合部,315—间隙,320—手具搁置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在进行说明之前需要提醒的是,不应当限定于通常的或词典中的含义而解释本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用语或词语,应当立足于发明人为了以最好的方法来说明其本人的实用新型而能够确切地定义用语的概念这一原则,而解释成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相符的含义和概念。

因此,本说明书中所记载的实施例和附图中所图示的构成只不过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为理想的一实施例而已,并不完全代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因而值此申请之际,应当理解成存在能够替代它们的各种等同物和变形例。

图1是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关节康复治疗仪的图。

根据图1,本实用新型的关节康复治疗仪由主体部(未图示)、固定部100、连接部、以及关节康复治疗部300构成。

固定部100在特定位置(例如,墙壁、衣橱、窗框、床、栏杆、桌子、椅子等与患者采取了舒适姿势的状态下所要进行关节康复治疗的身体部位相近的位置的物体或家具等)固定关节康复治疗仪,且在一侧设置上述连接部。

如所图示,就固定部100而言,若所要固定部分插入至所要固定部分的厚度部分所插入的形态中,则以贯通形态的一侧而就位的夹紧部来对插入于固定部100的部分进行加压,从而进行固定。

另外,作为固定部100的多种形态的例子,可以具有如挂钩那样的钩挂形态、夹子形态、带子形态等,通过旋转体或角度调整体等还能够将与连接部连接的部分的角度调整为所期望的角度。

连接部其一端与固定部100连接,且其另一端设置于关节康复治疗部300,从而即便有患者的自发性动弹、肌肉痉挛或发作等非自发性动弹或通过外力的动弹也适应性地移动,以能够进行关节康复治疗部300的正常康复治疗,从而能够起缓冲上述患者的动弹的作用。另外,考虑到患者的僵直等,通过连接部以多个自由度延伸至患者的所要接受康复的关节最便于搁置在关节康复治疗部300的位置。

此时,关节康复治疗部300通过万向接头部310而与连接部配合,患者产生动弹时,连接部适应性地移动至患者摆出最稳定的姿势(人总是趋向耗能最少、花力气最少的位置或姿势,最稳定的姿势实际上是指耗能最少或最省力的位置或姿势)的位置。

此时,关节康复治疗仪是手关节康复治疗仪、踝关节康复治疗仪、膝关节康复治疗仪等,万向接头部310在患者的前方一定范围或一定位置以上就不能旋转或倾斜,而仅能够向患者的左右和后方旋转或倾斜。此外,虽然未图示,但能够具备调节连接部的长度而调节关节康复治疗部300的高度的按钮。

图2和图5是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关节康复治疗仪的连接部的实施例的图,图2表示仅形成有2个延伸部的状态,图5表示形成有3个延伸部的状态。

如所图示,连接部由第一杆210、第二杆220、以及多个延伸部构成。

第一杆210设置于固定部100的一侧。如附图中所图示,第一杆210不仅能够连接于形态的固定部100的侧面,还能够连接于形态的固定部100的另一面。第一杆210在其内部支撑第二杆220,第二杆220设置于沿着第一杆210的轴方向形成于第一杆210的内表面的孔,并能够沿着第一杆210的轴方向调节长度,且具有预定的回弹力。这种预定的回弹力在搁置所要接受康复的关节时带给患者以舒适感。

多个延伸部至少包括第一延伸部230和第二延伸部240,第一延伸部230能够在垂直于第二杆220的方向的平面上旋转,且一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第二杆220配合,第二延伸部24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第一延伸部230的另一端配合。

此外,进一步包括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第二延伸部240的另一端配合的第n延伸部250,这里的n是3以上的自然数。

这样,将延伸部构成为多个,从而通过各自分别旋转而使固定形态与康复治疗中有可能发生的患者的姿势变化相适应地变化,以使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的不适感能够最小化,并使舒适感能够最大化。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按钮能够调整第二杆220所插入于第一杆210的程度,在按压按钮期间,第二杆220从第一杆210突出而使关节康复治疗部300的高度提高,若达到患者所期望的高度,则解除施加于按钮的力从而能够停止第二杆220的上升。

图3是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关节康复治疗仪的关节康复治疗部300的图。

如图3中所图示,关节康复治疗部300进一步包括胳膊下部和手腕所搁置的手具搁置部320,从而能够防止患者的手在关节康复治疗中脱离关节康复治疗仪。如图3中所图示,若在手具搁置部320搁置手腕,则通过手腕两侧的孔(图3中图示有4个孔)而固定手腕。即、在手腕的一侧插入固定用束带(strap),一边包裹手腕一边予以空间余裕以免过于勒紧手腕,并在手腕的相反侧孔中插入固定用束带,接着一边沿着相反方向包裹手腕一边使存在于固定用束带的相反侧的魔术贴(velcro)相互附着而固定患者的手腕。这种固定用束带能够装拆固定,且即便沾染患者的血液或异物等而被污染也能够容易地清洗并杀菌,而且在必要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更换。

如图3中所图示,手具搁置部320并不是连胳膊、手腕、手也全部插入的手套类型,而是形成为骨架(skeleton)类型,从而能够预防汗水在患者的手、手腕等滞留。即、仅由手腕或胳膊所搁置的下部骨架构成,使得使用者的手腕和胳膊所向外暴露的人体部分最大化,从而能够使通风顺畅。

另外,关节康复治疗部300由能够与因麻痹而导致的患者的扭曲或扭拧的肌肉相应地左右旋转或倾斜的构造构成。

另外,如本申请人的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6-0056235号(2016年5月19日公开,发明名称:手康复装置)中所公开那样,包括手指搁置部、手指抓握部、手指气囊(air bladder)、以及手腕气囊。

手指搁置部是搁置手指以能够进行手康复运动的构成。即、手指搁置部以能够沿二轴旋转(上下、左右旋转)的方式与手具搁置部320配合以能够进行手腕的背屈、掌屈、桡屈、以及尺屈运动,从而不仅能够进行手腕的背屈及掌屈运动,而且还能够进行手腕的桡屈、以及尺屈康复运动。

另外,手指抓握部是抓握搁置于手指搁置部的手指的构成,其一般使用魔术贴而固定手指,与上述的手腕固定类似地、通过形成于手指搁置部的两侧的孔而固定手指。即、在手指的一侧插入固定用束带,一边包裹手指一边予以空间余裕以免过于勒紧手指,并在手指的相反侧孔中插入固定用束带,接着一边沿着相反方向包裹手指一边使存在于固定用束带的相反侧的魔术贴相互附着而固定患者的手指。这种固定用束带能够装拆固定,且即便沾染患者的血液或异物等而被污染也能够容易地清洗并杀菌,而且在必要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更换。

另外,手指气囊是引导设置于手指搁置部的滑板朝向手指搁置部的前方滑动使得搁置于手指搁置部的手指向前滑移而使手指自然地张开的构成。这样一来,向内卷曲的手指被引导而张开,且以能够沿二轴旋转的方式与手具搁置部配合的、即以能够进行手腕的桡屈及尺屈运动的方式配合的手指搁置部旋转而使手腕气囊以能够进行手腕的背屈及掌屈运动的方式工作。

另外,手腕气囊是能够引导手腕的背屈及掌屈运动的构成。

另外,包括手指气囊用软管连接部以及手腕气囊用软管连接部,手指气囊用软管连接部是与通常存在于主体内部的气压泵连接而能够向手指气囊注入空气或从手指气囊排出空气的构成,手腕气囊用软管连接部也是与气压泵连接而能够向手腕气囊注入空气或从手腕气囊排出空气的构成,这些气囊均由主体所控制。

图4是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关节康复治疗仪的万向接头部310的剖面的图。

根据图4,万向接头部310由万向接头下部构造部311、万向接头上部构造部312、球体313、以及弹性配合部314构成。

万向接头下部构造部311与上述第二延伸部240或第n延伸部250中最靠外侧延伸部的末端配合固定,万向接头上部构造部312与万向接头下部构造部311配合。

这里,弹性配合部314贯通以能够进行全方位旋转的方式插入在形成于万向接头上部构造部312和万向接头下部构造部311的内部的空间的球体313,且弹性配合部314两端与万向接头下部构造部311和关节康复治疗部300配合固定而弹性配合。

另外,在万向接头上部构造部312设置有止动器(stopper),使得万向接头部310在前方一定范围或一定位置以上就不能旋转或倾斜。

此时,止动器通过调节其设置于万向接头上部构造部312的位置,从而能够调整万向接头部310在前方所不能旋转或倾斜的一定范围或一定位置,从而能够调整到能够预防患者的肩膀肩袖肌损伤的范围或位置。

虽然未图示,但作为止动器的位置调整方法有如下例子:在止动器能够限制球体313或球体313的延伸部(自上述球体313延伸而连接至上述手具搁置部320的部分)的动弹的范围内形成止动器的能够移动区间,使止动器沿着所形成的能够移动区间移动的另外的调整手柄突出至外部以使患者或周围人员能够进行调整。

作为另一例能够适用多个实施例,例如,止动器由多个突出部构成,且形成有控制各个突出部的突出的转换器(switch),从而能够控制球体313或球体313的延伸部与止动器接触的位置。

如所图示,在形成于万向接头上部构造部312和万向接头下部构造部311的内部的空间,在球体313的下方在球体313与万向接头下部构造部311之间存在一定大小的间隙(gap)315,从而球体313一部分能够在下方被弹性支撑。

这样,在万向接头部310的上部构造部312与下部构造部311之间形成间隙315,从而不仅通过弹性配合部314而弹性支撑球体313,而且通过间隙315也弹性支撑球体313,因而能够使对于球体313的弹性支撑最大化。由此,在患者搁置所要接受康复治疗的关节时提供软垫的感觉,从而能够使舒适感最大化。

进而,虽然在附图中并未图示,但能够进一步包括主体,该主体包括向本实用新型的关节康复治疗仪提供气压的气压泵、具有医生或护士或患者本人所能够操作的触摸屏操作按钮等的用户界面(UI)。

另外,主体进一步包括显示器,通过显示器以视觉方式向患者示出患者本人进行康复的动作以使患者通过大脑认知其康复动作,从而能够刺激运动所需的大脑部位。

另外,上述主体进一步包括扬声器,通过上述扬声器以听觉方式向患者告知患者本人进行康复的动作以使患者通过大脑认知其康复动作,从而能够刺激运动所需的大脑部位。

即、若一定时间以上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关节康复治疗仪,则不再产生康复治疗的效果而成为饱和(saturation)的状态。此时,通过主体的用户界面而使患者能够以视觉方式观看患者本人康复治疗的动作并通过大脑认知,且主动刺激大脑,由此能够维持或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进而,在主体能够进一步包括用于如“现在正在康复治疗某某部位”那样告知患者的控制部和扬声器,从而以听觉方式也能够刺激大脑。

如上所述,虽然通过有限的实施例和附图来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当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和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等同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