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敲按摩机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9392阅读:594来源:国知局
揉敲按摩机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揉敲按摩机芯。



背景技术:

在按摩器械中核心的部分为中间的按摩机芯,按摩机芯是按摩动力来源和按摩动作的执行机构,目前市面上按摩机芯的种类很多,揉敲按摩机芯是一种具有揉捏按摩功能和敲击按摩功能的按摩器械,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105287175 A 公开的一种揉敲按摩装置,包括摆动臂和壳体,摆动臂包括左摆动臂3和右摆动臂4 壳体内设置有第一组动力源和第二组动力源;壳体包括机芯上盖1和机芯底壳2,左摆动臂3和右摆动臂4相互对称安装于机芯上盖1上,机芯底壳2位于机芯上盖1的下端,机芯底壳2上设置有下轴碗 28、左揉捏轴29和右揉捏轴5,左揉捏轴29和右揉捏轴5相互对称左揉捏轴 29 套在下轴碗28 内;机芯底壳2上设置有第一组动力源和第二组动力源,两组动力源皆可以为电机,该电机分别可以组合成一至多组传动装置; 其中,第一组动力源包括揉捏电机7 和蜗杆6,第二组动力源包括敲击电机 8和右旋蜗杆9,该按摩机芯分别通过两组动力源带动实现揉捏按摩动作和敲击按摩动作。

上述按摩机芯在壳体内两个电机及两个电机分别带动的传动组件和按摩组件,构件多,结构复杂,体积大,产品制作成本高,而且气揉捏按摩头与敲击按摩头组合在一起,按摩区域有限,效果不见。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人特别研制出一种结构简单,按摩面积更大,按摩效果更好的揉敲按摩机芯,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揉敲按摩机芯,其结构简单,按摩面积大,按摩效果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揉敲按摩机芯,包括机壳、双头电机、揉捏传动组件、敲击传动组件、揉捏按摩头和敲击按摩头;双头电机、揉捏传动组件与敲击传动组件均设置在机壳内;

所述双头电机一端的输出轴形成蜗杆,另一端的输出端形成皮带驱动轮;

所述揉捏传动组件为齿轮传动组,齿轮传动组由若干依次啮合的齿轮组成,齿轮传动组中第一个齿轮与电机一端的蜗杆啮合,齿轮传动组中至少有一个齿轮的中间形成从机壳顶部伸出的竖向转轴;揉捏按摩头枢设在从机壳顶部伸出的竖向转轴上;

所述敲击传动组件包括传动带、皮带从动轮、横向转轴、偏心轮和偏心轮外套;所述横向转轴两端通过轴承横向枢设在机壳上,皮带从动轮安装在横向转轴上,传动带将皮带驱动轮与皮带从动轮连接;横向转轴两端分别安装一偏心轮,每个偏心轮上套设一偏心轮外套,偏心轮外套顶部形成从机壳顶部伸出的顶杆,顶杆上安装敲击按摩头。

所述齿轮传动组包括两个带有竖向转轴的齿轮。

所述敲击传动组件还包括一敲击杠杆,该敲击杠杆由曲形杆和连接在曲形杆两端的两限位板组成,曲形杆的中端固定在机壳顶部,两限位板分别位于两顶杆上方,且限位板开设供顶杆穿过的通孔,敲击按摩头安装在顶杆穿过通孔的部分。

所述偏心轮上还安装有轴承。

所述机壳由底壳与上盖组成,双头电机、揉捏传动组件和敲击传动组件均设置在底壳内,上盖上开设供竖向转轴和顶杆伸出的通孔。

所述揉捏按摩头顶部形成高低起伏的不规则凸起。

所述顶杆材质为橡胶。

所述双头电机采用3425电机。

所述按摩机芯还包括行走齿轮和行走齿条,行走齿轮包括上齿轮与下齿轮,上齿轮位于机壳内且与齿轮传动组的齿轮啮合,行走齿条固定在用于安装按摩机芯的靠背上,行走齿轮的下齿轮从机壳底部伸出且与行走齿条啮合。

所述机壳底部两侧分别形成滑槽,靠背上对应滑槽形成滑轨,机壳通过滑槽与滑轨的配合在靠背上移动。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双头电机一端的蜗杆带动齿轮传动组的所有齿轮转动,安装在齿轮的竖向转轴上的揉捏按摩头转动实现揉捏按摩,双头电机另一端的驱动皮带轮通过皮带带动敲击传动组件的传动带从动轮转动,皮带从动轮带动横向转轴转动,横向转轴上的偏心轮随其转动,偏心轮转动时摆动敲击偏心轮外套,当偏心轮摆动位置在偏心轮外套顶部时,偏心轮外套顶部的顶杆向上顶,使敲击按摩头向上运动实现敲击按摩,偏心轮摆动位置不处于偏心轮外套顶部时,顶杆返回原位,偏心轮每转动一圈就实现依次敲击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双头电机在其两端分别驱动揉捏传动组件和敲击传动组件,使揉捏按摩头与敲击按摩头也分布在电机两侧,这样结构更简单,构建少,按摩面积广,按摩效果佳。

即本实用新型提供更大的按摩面积和更好更具力度的按摩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6是本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影藏上盖与按摩头);

图8是本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影藏上盖);

图9是本实施例的行走齿条及靠背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机壳1,上盖11,通孔111,底壳12,滑槽13,双头电机2,蜗杆21,皮带驱动轮22,揉捏传动组件3,齿轮31,竖向转轴32,敲击传动组件4,传动带41,皮带从动轮42,横向转轴43,偏心轮44,偏心轮外套45,顶杆451,敲击杠杆46,曲形杆461,限位板462,通孔462a,揉捏按摩头5,敲击按摩头6,轴承7,行走齿轮8,上齿轮81,下齿轮82,行走齿条9,靠背10,滑轨20。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的揉敲按摩机芯,包括机壳1、双头电机2、揉捏传动组件3、敲击传动组件4、揉捏按摩头5和敲击按摩头6;双头电机2、揉捏传动组件3与敲击传动组件4均设置在机壳1内;机壳1具体由底壳11与上盖12组成,双头电机2、揉捏传动组件3和敲击传动组件4均设置在底壳11内,上盖12上开设供竖向转轴和顶杆伸出的通孔121。

双头电机2一端的输出轴形成蜗杆21,另一端的输出端形成皮带驱动轮22,本实施例中双头电机2采用3425电机;

揉捏传动组件3为齿轮传动组,齿轮传动组由若干依次啮合的齿轮31组成,齿轮传动组中第一个齿轮与电机一端的蜗杆21啮合,齿轮传动组中至少有一个齿轮的中间形成从机壳顶部伸出的竖向转轴32,本实施例中,齿轮传动组包括两个带有竖向转轴32的齿轮31,根据按摩面积的需要还可以增加带有竖向转轴32的齿轮数量,同时电机2的输出功率也要相应的提高;揉捏按摩头5枢设在从机壳顶部伸出的竖向转轴32上,揉捏按摩头5顶部形成高低起伏的不规则凸起;

敲击传动组件4包括传动带41、皮带从动轮42、横向转轴43、偏心轮44和偏心轮外套45;所述横向转轴43两端通过轴承7横向枢设在机壳1上,皮带从动轮42安装在横向转轴43上,传动带41将皮带驱动轮22与皮带从动轮42连接;横向转轴43两端分别安装一偏心轮44,每个偏心轮44上套设一偏心轮外套45,偏心轮外套45顶部形成从机壳顶部伸出的顶杆451,顶杆451上安装敲击按摩头6,所述顶杆451材质为具有弹性的橡胶。

敲击传动组件4还包括一敲击杠杆46,该敲击杠杆46由曲形杆461和连接在曲形杆461两端的两限位板462组成,曲形杆461的中端固定在机壳1顶部,两限位板462分别位于两顶杆451上方,且限位板462开设供顶杆451穿过的通孔462a,敲击按摩头4安装在顶杆穿过通孔的部分。

为了减少偏心轮44的磨损,偏心轮44上还安装有轴承7。

本实施例的按摩机芯工作时,双头电机2一端的蜗杆21带动齿轮传动组3的所有齿轮31转动,安装在齿轮31的竖向转轴32上的揉捏按摩头5转动实现揉捏按摩,双头电机2另一端的驱动皮带轮21通过传送带41带动敲击传动组件4的皮带从动轮42转动,皮带从动轮42带动横向转轴43转动,横向转轴43上的偏心轮44随其转动,偏心轮44转动时摆动敲击偏心轮外套45,当偏心轮44摆动位置在偏心轮外套45顶部时,偏心轮外套顶部的顶杆451向上顶,使敲击按摩头6向上运动实现敲击按摩,偏心轮44摆动位置不处于偏心轮外套45顶部时,顶杆451返回原位,偏心轮44每转动一圈就实现依次敲击动作。

为了进一步增加按摩面积,本实施例的按摩机芯还包括行走齿轮8和行走齿条9,行走齿轮8包括上齿轮81与下齿轮82,上齿轮81位于机壳1内且与齿轮传动组3的齿轮31啮合,行走齿条9固定在用于安装按摩机芯的靠背10上,行走齿轮8的下齿轮82从机壳1底部伸出且与行走齿条9啮合,这样,将按摩机芯安装在靠背上,行走齿轮8与行走齿条9配合是按摩机芯能够在靠背上演着行走齿条9行走,具体工作时,按摩机芯的电机2运转,齿轮传动组3与敲击传动组件4运转实现敲击按摩与揉捏按摩,同时,齿轮传动组3带动行走齿轮8转动,行走齿轮8沿着行走齿条运动从而带动按摩机芯整体进行行走运动,为了增加按摩机芯行走的平衡性以及保证其定向行走,避免按摩机芯偏离而卡在靠背上,参照7-9所示,在机壳1底部两侧分别形成滑槽13,靠背10上对应滑槽13形成滑轨20,机壳1通过滑槽13与滑轨20的配合在靠背10上移动,因此,实现按摩机芯的有轨定向行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凡依本案的设计思路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