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保护套的持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4333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具保护套的持针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用于外科手术中夹持缝针的专用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具保护套的持针器及其。



背景技术:

当前的外科手术中,很多时候会用到持针器来挟持缝针,而在持针器使用过程中,由于缝合位置周围的软组织常会突入到持针器工作段中间,造成持针器的意外夹持,由于软组织被夹持后局部缺血,后期发生水肿和坏死的情况不在少数;此种情况特别容易发生在口腔颌面的外科手术中,有时会夹持口唇,造成夹持局部的青紫色病损。此外,在利用持针器对缝线打结时,有时缝线会卡在持针器的关节区,造成打结过程受阻。

对于以上使用持针器所产生的问题,目前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法,只能要求医师在操作器具时多加小心,避免夹持住患者的软组织,以及尽量不让缝线滑入持针器的关节部位。因此,外科手术所使用的持针器可能造成手术过程的不良影响,本创作人乃针对前述手术器械领域深入探讨,并藉由多年从事相关物品的开发经验而积极研究,终创作出本案,藉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持针器所具有的缺失,遂而提供一种具保护套的持针器;能防止意外损伤,避免软组织夹持现象,又使缝线打结过程顺利。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保护套的持针器,其包含持针器本体,该持针器本体包括前端的夹持端与后端的手柄;该夹持端具有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之间藉一轴点的枢设而使其形成活动的关节,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向后分别延伸形成手柄,该手柄具有第一柄部及第二柄部,该第一柄部及第二柄部可依轴点为旋转点,令夹持端的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产生夹持动作;其特点是,还包括保护套,该持针器本体的轴点后端的第一柄部及第二柄部上分别设有隆起的卡掣凸缘;而该保护套为一种具有弹性且吻合持针器本体的夹持端的锥状套,保护套前端形成开口,而后端根部设有弹性环圈;可将保护套套在持针器本体的夹持端,使夹持端前端穿过开口,再令保护套根部的弹性环圈卡固于卡掣凸缘。

所述持针器本体的卡掣凸缘与保护套的弹性环圈之间设有粘接胶条,使持针器本体与保护套之间得以黏结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构造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构造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 持针器本体

11 夹持端

111 第一夹持部

112 第二夹持部

12 手柄

121 第一柄部

122 第二柄部

123 卡掣凸缘

124 卡掣凸缘

13 轴点

20 保护套

21 开口

22 弹性环圈。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述及的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当中,将可清楚的呈现。另外,在本案被详细描述之前需要特别说明,其所附图式是以示意方式来解释本案的基本结构,因此在该等图式中仅显示与本案有关的结构或组件,且所显示的构造形状、尺寸、比例,或是组件数目等,为一种选择性的设计;合先述明。

本案结构及其所能达到的功效,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阅图1所绘示的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构造分离图,以及图2所绘示的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构造结合图。由图式所示,本实用新型包含持针器本体10及保护套20所构成;其中:

该持针器本体10包括前端的夹持端11与后端的手柄12;该夹持端11具有第一夹持部111及第二夹持部112,第一夹持部111与第二夹持部112之间藉一轴点13的枢设而使其形成活动的关节,第一夹持部111与第二夹持部112 向后分别延伸形成手柄12,该手柄12具有第一柄部121及第二柄部122,该第一柄部121及第二柄部122可供操作者手部握持操作,使其依轴点13为旋转点,令夹持端11的第一夹持部111及第二夹持部112产生稳固的夹持动作;尤其,该持针器本体10的轴点13后端的第一柄部121 及第二柄部122 上分别设有隆起的卡掣凸缘123、124。

该保护套20为一种具有弹性且吻合持针器本体10的夹持端11的锥状套,保护套20前端形成开口21,而后端根部设有弹性环圈22。

请参阅图3所绘示的结合示意图;根据上述本创作的组件结构设计,本设计的使用乃是将保护套20套在持针器本体10的夹持端11,使夹持端11前端穿过保护套20的开口21,再令保护套20根部的弹性环圈22越过持针器本体10的卡掣凸缘123、124,使其形成卡掣作用,并防止保护套20脱落,使用完成后摘下保护套20,进行丢弃。

根据上述组件结构设计,本设计的使用又可将持针器本体10的卡掣凸缘123、124处与保护套20根部的弹性环圈22处之间,设有一次性灭菌的粘接胶条,藉由该粘接胶条,使持针器本体10与保护套20之间得以黏结固定。

由是,本案藉由持针器本体10与保护套20之结构设计,其将可达到下述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创新在于持针器手柄部分增加了卡掣凸缘123、124,在使用保护套20时,可卡住保护套20根部的弹性环圈22,防止其下滑并确保安装的稳定性。

2.保护套20套置在持针器本体10前端的夹持端11,当夹持端11呈开启状态时,保护套20绷紧,防止手术部位软组织的突入,当夹持端11呈闭合状态时,由于保护套20的弹性作用,表面形成一体,缝线可以顺利滑下而不会进入持针器本体10的关节区,使缝合时的打结过程光滑顺利,提高效率。

3.该保护套20可以防止体液浸泡持针器本体10的关节区,使术后器械清洁和保护更容易顺利进行,且防止锈蚀发生,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

4.该持针器本体10的卡掣凸缘123 、124与保护套20的弹性环圈22之间,又可设有粘接胶条,使持针器本体10与保护套20之间得以黏结固定。

由是,本创作可提供一种套装有保护套的持针器,进而方便手术的施行与术后的清理,而保护套20的设置可以防止意外损伤,避免软组织夹持现象,又使缝线打结过程顺利。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透过上述组件的结构,可使其达到创作目的,藉由本实用新型的构成,其可达到提升实用功效,增加产业利用的创作目的。但是,上述组件的结构内容是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限制,因此,凡有在相同的精神下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畴之中。从以上的所述,本案创作具有诸多优点而具有显著的实用特性,且其运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特征,确为本案创作人所研发而成,该结构更为坊间所未见,诚已符合专利申请的要件,依法提出实用新型申请,并祈赐专利权为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