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切割缝合器的龟头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2612阅读:746来源:国知局
包皮切割缝合器的龟头帽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皮切割缝合器的龟头帽结构。



背景技术:

前述的包皮切割缝合器可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见诸,如CN101884559B(包皮切割缝合器)、CN2555783Y(一种包皮切割器)、CN201365945Y(包皮环切吻合器)、CN101301219(钛镍记忆合金包皮切割器)、CN102217969B(包皮切割缝合器)、CN103536342B(包皮切割吻合器),等等。

由于龟头帽是包皮切割缝合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件,因而并非限于例举的上述专利均毫不例外地具有龟头帽并且就龟头帽的自身结构而言,除了上述专利揭示的外,还可由CN103315813B推荐的“包皮切割缝合器用龟头帽”见诸。

包括上述专利在内的已有技术中的包皮切割缝合器的龟头帽结构如下:包括一龟头帽本体、一移动杆、一刀砧圈和一弯脚盘,龟头帽本体具有一龟头容纳腔(也称龟头腔),在龟头帽本体背对龟头容纳腔的一侧的顶部构成有一移动杆座,并且在龟头容纳腔的腔口的位置向上翻展(即向上折展)而构成有一帽沿,帽沿的内壁与龟头帽本体的外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刀砧圈嵌槽,移动杆与前述移动杆座连接,刀砧圈嵌置在前述刀砧圈嵌槽内,弯脚盘定位在前述帽沿的上表面并且还朝着刀砧圈的方向扩展至对应于刀砧圈的边缘部位的上方。为了确保弯脚盘在帽沿上表面的定位效果,通常情况下在龟头帽本体注塑成型的同时将弯脚盘结合于帽沿上表面。

上述结构的龟头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其一,由于弯脚盘实质上是一个需进行前期制作的独立的部件,仅仅是在龟头帽本体注塑成型的同时将其铠装结合在帽沿上表面的,因而零部件的数量多,制作麻烦并且不利于节省资源;其二,由于弯脚盘需用精密冲床冲制成型,因而造成投用设备及加工环节多,投入劳动力也相应多并且还需由严苛的检验工序保障弯脚盘的成型质量,从而使包皮切割缝合器产品有失廉价;其三,由于在进行包皮环切时,环形刀(也称罩式切割刀)是瞬间向刀砧圈的方向位移的,且载钉仓内的缝合钉也同时瞬间向弯脚盘方向位移的,因而在缝合钉的瞬间作用力下,弯脚盘至少会出现以下两种均不希望出现但又无法避免的情形:一是因弯脚盘受力膨胀并出现裂纹、毛刺,如果手术医生不将毛刺剥展平坦,那么毫无疑问会给患者在术后造成痛苦(毛刺卡入包皮),而如果将毛刺剥平,那么又会增加手术医生的工作量;二是因弯脚盘受力膨胀会导致帽沿龟裂,使弯脚盘松动并产生位移,影响缝合钉对创口包皮的缝合效果。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继而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与反复的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推演试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将弯脚盘与龟头帽本体构成为一体结构而藉以减少零部件数目、节省投用设备、节约劳动力资源并且体现经济廉价性和有利于避免弯脚盘出现裂纹、变形、毛刺之类的情形而藉以减轻手术医生的工作量并且保障对包皮的缝合效果的包皮切割缝合器的龟头帽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包皮切割缝合器的龟头帽结构,包括一龟头帽本体、一移动杆和一刀砧圈,龟头帽本体具有一龟头容纳腔,在龟头帽本体背对龟头容纳腔的一侧的顶部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移动杆座,并且在龟头容纳腔的腔口的位置向上翻展有一帽沿,帽沿的内壁与龟头帽本体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刀砧圈嵌槽,移动杆与移动杆座连接,刀砧圈嵌置在刀砧圈嵌槽内,特征在于在所述帽沿朝向上的表面并且围绕帽沿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构成有钉脚折展凹坑,两相邻的钉脚折展凹坑之间由凹坑间隔凸起分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刀砧圈嵌槽的宽度是与所述刀砧圈的断面宽度相适应的,并且刀砧圈嵌槽的深度是与刀砧圈的厚度相适应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刀砧圈为橡胶圈、塑料圈或尼龙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移动杆座的外壁上围绕移动杆座的四周并行于移动杆座以等距离间隔状态构成有一组凸起于移动杆座的表面的移动杆座导向筋条。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组移动杆座导向筋条的数量为四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杆在所述移动杆座的上端端面的中央位置直接延伸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杆与所述移动杆座的上端的中央位置螺纹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移动杆座的上端的中央位置开设有移动杆座内螺纹孔,而在所述移动杆的下端的外壁上构成有移动杆座配接外螺纹,该移动杆座配接外螺纹与移动杆座内螺纹孔螺纹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移动杆座内螺纹孔为盲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龟头帽本体由金属浇制构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在帽沿朝向上的表面构成有钉脚折展凹坑,因而摒弃了已有技术中作为独立部件出现的弯脚盘,不仅可以减少零部件数量、节省材料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有助于体现经济性,而且在环形刀向刀砧圈位移时不会因膨胀致使帽沿变形和/或开裂情形,确保钉脚折展凹坑的位置始终如一,杜绝了毛刺的产生,确保手术顺利完成而有利于节省手术医生的手术时间并且得以保障手术效果以及不会给受术者造成术后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和下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针对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示出了龟头帽本体1、一移动杆2和一刀砧圈3,龟头帽本体具有一龟头容纳腔11,在龟头帽本体1背对龟头容纳腔11的一侧的顶部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移动杆座12,并且在龟头容纳腔11的腔口的位置向上翻展有一帽沿13,帽沿13的内壁与龟头帽本体1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刀砧圈嵌槽14,移动杆2与移动杆座12连接,刀砧圈3嵌置在刀砧圈嵌槽14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帽沿13朝向上的表面并且围绕帽沿13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构成有钉脚折展凹坑131,两相邻的钉脚折展凹坑131之间由凹坑间隔凸起132分隔。

前述刀砧圈嵌槽14的宽度是与前述刀砧圈3的断面宽度相适应的,并且刀砧圈嵌槽14的深度是与刀砧圈3的厚度相适应的。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刀砧圈3为橡胶圈,但是并不由此而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塑料圈、尼龙圈或其它类似的等效性材料。

在前述移动杆座12的外壁上围绕移动杆座12的四周并行于移动杆座12以等距离间隔状态构成有一组凸起于移动杆座12的表面的移动杆座导向筋条121。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一组移动杆座导向筋条121的数量为四个,彼此围绕移动杆座12的四周相隔90°。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移动杆2在前述移动杆座12的上端端面的中央位置直接延伸构成,由此可知,移动杆座12以及移动杆2在龟头帽本体1成型时随龟头帽本体1一体成型,而龟头帽本体1的成型方式为浇制成型。

实施例2:

请参见图2,前述移动杆2与前述移动杆座12的上端的中央位置螺纹连接。具体是:在移动杆座12的上端的中央位置开设有移动杆座内螺纹孔122,该移动杆座内螺纹孔122为盲孔,而在移动杆2的下端的外壁上构成有移动杆座配接外螺纹21,该移动杆座配接外螺纹21与移动杆座内螺纹孔122螺纹连接。由此可知,本实施例将移动杆2与移动杆座12构成为分体式结构,通过螺纹连接为一体。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包皮切割缝合器上的作用以及与包皮切割缝合器的其它部位之间的关系属于已有技术,例如可以参见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在先专利文献,因而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消除了已有技术中的不足,完成了发明任务,客观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记载的技术效果,不失为一个极致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