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鼻内窥镜消毒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6441阅读:6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用品技术领域,具体说是涉及到一种医用鼻内窥镜消毒器。



背景技术:

在医院五官科临床检查中,鼻内窥镜检查完成后,需要对鼻内窥镜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鼻内窥镜为硬管镜,本身比较细,直径只有2.7-4.0mm,极易受损。鼻内窥镜的消毒既需要保证内窥镜的稳定,不得晃动,又需拿取方便,并且镜管需要完全浸泡消毒液。由于鼻内窥镜外形构造的特殊性,目前医院没有专用的消毒器,医护人员在完成检查后只得将鼻内窥镜插入装有消毒液的玻璃输液瓶,放置于器械车上,不能保证鼻内窥镜的稳定,玻璃输液瓶极易碰倒,导致鼻内窥镜损坏,且玻璃输液瓶口径较大,容易造成鼻内窥镜磕碰。因此,为了弥补没有专用的鼻内窥镜消毒器这个缺陷,研发一种制作简单,具有使用方便、造价低廉、方便清洗灭菌的鼻内窥镜消毒器,是本技术领域当前需要完成的任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低廉、方便清洗灭菌的鼻内窥镜消毒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结构:一种医用鼻内窥镜消毒器,由上固定板、下固定板、配重底座板、固定柱、消毒筒、筒盖及盖帽组成,其特点是:矩形配重底座板四个角平面向上焊接等高的固定柱,固定柱顶端向上穿过下固定板四角上的通孔后焊接固定,固定柱顶端焊接在上固定板四角下面,形成矩形层状支架;上固定板及下固定板中部平面上纵向排列两个垂直的同心通孔,两个底部密封的圆柱消毒筒有间隙的插入同心通孔内,坐落在配重底座板上,圆柱消毒筒开口顶端螺纹配合连接筒盖,筒盖中心平面上有一筒盖通孔,直径大于筒盖通孔的盖帽铰接在筒盖平面上,构成一种医用鼻内窥镜消毒器。

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及配重底座板均为长130mm,宽70mm,上固定板及下固定板厚1mm,配重底座板厚4mm。

所述固定柱高120mm,直径5mm。

所述消毒筒高180mm,外径40mm,内径38mm,筒盖外径42mm,内径40mm,筒盖通孔内径8mm,盖帽外径18mm。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消毒筒可通过上、下固定板上的同心通孔直接拿取,方便消毒筒的清洗,消毒筒由不锈钢制成,表面光滑,不易被腐蚀,防磕碰。配重底座板质量大,保证消毒器的平稳。由于不锈钢的光滑材质及配重,可使鼻内窥镜拿取方便,同时保证在消毒过程中消毒器与鼻内窥镜的稳定。消毒器配有两个消毒筒,可将多酶洗液注入第一个消毒筒,2%戊二醛注入第二个消毒筒,按顺序进行清洗消毒。消毒筒盖可通过旋转取下,方便消毒液的更换与检查。消毒筒盖中央的通孔为鼻内窥镜消毒孔,为了防止鼻内窥镜镜头的磕碰,此孔为向下压制形成,表面光滑,鼻内窥镜可从此孔插入,根据不同规格的鼻内窥镜,可定制配有各种尺寸孔径的消毒筒盖。铰接在筒盖平面上的盖帽为可移动盖帽,可在本消毒器不使用时盖严鼻内窥镜消毒孔,防止灰尘等物质进入消毒筒。消毒器可在每天清洗过后使用消毒锅进行整体高温高压灭菌。

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具有使用方便、造价低廉、方便清洗灭菌、耐用等优点,达到了发明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1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一种医用鼻内窥镜消毒器,由上固定板2、下固定板4、配重底座板5、固定柱3、消毒筒1、筒盖6及盖帽7组成,其特点是:矩形配重底座板5的四个角平面向上焊接等高的固定柱3,固定柱3顶端向上穿过下固定板4四角上的通孔后焊接固定,固定柱3顶端焊接在上固定板2四角下面,形成矩形层状支架;上固定板2及下固定板4中部平面上纵向排列两个垂直的同心通孔,两个底部密封的圆柱消毒筒1有间隙的插入同心通孔内,坐落在配重底座板5上,圆柱消毒筒1开口顶端螺纹配合连接筒盖6,筒盖6中心平面上有一筒盖通孔8,直径大于筒盖通孔8的盖帽7铰接在筒盖6的平面上,构成一种医用鼻内窥镜消毒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