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拍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4965阅读:1855来源:国知局
婴幼儿拍背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婴幼儿拍备的婴幼儿拍背器。



背景技术:

新生婴儿植物神经功能发育还没有完善,对身体的调节不稳定喂奶时吸入空气或哺乳时间过长,都可能引发打嗝的现象,此时便需要以正确的方式对其进行拍背。当婴儿得了感冒咳嗽,嗓子里有痰,或者得了肺炎时,拍痰是必须的。通过振动肺脏,帮助痰液排出,这就是所谓的物理疗法。正确的拍背姿势应将宝宝直立抱起,拍背的手应微微蜷起,形成中空状,这样宝宝就不会感觉很疼,并且震动的效果比较好。现有技术中,拍背都由护理人员徒手进行,由于需护理的婴儿较多,护理人员每天工作量较大,常手臂酸痛,手掌酸软,消耗体力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医院儿科护理缺少专业的婴幼儿拍背工具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适合婴幼儿使用且省力的婴幼儿拍背器,该拍背器不仅柔软富有弹性,且其弹性杆硬度可调,适合不同护理人员对不同婴儿进行拍背。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婴幼儿拍背器,包括具有弹性的拍背碗、弹性杆、手柄及套装在弹性杆上的弹簧,所述手柄包括中空的手持部及弹性调节装置;所述弹性调节装置包括卡合在手持部下端的旋转件,所述弹性杆一端固定连接橡胶碗,另一端固定在旋转件上表面;所述弹性杆位于手柄内的部分设置有螺纹,弹性杆下部套装有与螺纹相配合的滑块,弹簧一端固定在弹性杆上端,另一端固定在滑块上,转动旋转件,滑块上下移动从而改变弹簧的硬度。

作为优选,所述拍背碗碗口具有向内的卷边。

作为优选,所述拍背碗材质为硅胶。

作为优选,所述拍背碗上设置有两个排气孔。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部呈工字形,其外表面设置有防滑条纹。

作为优选,所述手柄上包覆有弹性橡胶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婴儿拍背器,通过连接在手柄上的弹性杆连接拍背碗,用于为婴儿拍背使用方便,十分省力。拍背碗结构设计合理,比空心手掌更有弹性,舒适安全,拍背效果好。通过弹性调节装置可调节拍背硬度,适合与不同婴儿及不同护理人员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拍背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拍背器的局部剖视图;

以上各图中:1、拍背碗;11、卷边;2、弹性杆;3、弹簧;4、手柄;41、手持部;411、通孔;42、弹性调节装置;421、旋转件;422、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做具体说明。

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婴幼儿拍背器,包括具有弹性的拍背碗、弹性杆、手柄及套装在弹性杆上的弹簧。所述手柄包括手持部及弹性调节装置,所述手柄为中空的圆筒,圆筒上、下表面均设置有通孔。所述弹性调节装置包括上端小下端大、界面呈工字型的旋转件,旋转件上部位于手柄内,下部位于手持部下方,可旋转。所述弹性杆为轴向具有刚性,而径向具有弹性的长条,如金属片或塑料棒。所述弹性杆上端固定连接橡胶碗,其下端穿过手持部上表面的通孔插入手柄内,固定连接在旋转件上表面。弹性杆位于手柄内的部分设置有外螺纹,弹性杆上套装有一滑块,滑块内壁设置有与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转动旋转件,滑块沿弹性杆向上或向下移动。弹簧一端固定在弹性杆上端,另一端固定在滑块上。

手握手柄并摇动,拍背碗即在弹性杆的作用下往复运动,给予婴儿背部拍打力,相对于用手拍打,更加省力。由于不同的婴儿所需的拍打力不同,而且不同的护理人员手腕力量不同,可转动旋转部,滑块上下移动从而改变弹簧的硬度。当弹簧较松弛时,其轴向刚性小,拍背碗易于晃动,拍背力度小。当滑块转动至最下方时,弹簧具有最大拉伸力,轴向刚性大,左右摇摆阻力增大,橡胶碗拍背时的力度大。

所述拍背碗整体呈碗形,整体由硅胶制成,不仅具有良好的弹性,不会拍疼婴儿,其材质安全即使与婴儿的皮肤接触也不会有伤害。为增大拍背碗与婴儿背部的接触面积,碗口部设置为向内卷边的结构。为了避免拍背时用力过猛,导致拍背碗内压力过大或碗内负压引起皮肤不适及损伤,拍背碗的碗壁上设有两个排气孔。

为增加操作舒适性,旋转件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条纹,转动时不会打滑。所述手持部设置为中间逐渐变细,且外层包覆有弹性橡胶层,这样持握时更加舒适。

本实施例所述的婴儿拍背器,通过连接在手柄上的弹性杆连接拍背碗,用于为婴儿拍背使用方便,十分省力。拍背碗结构设计合理,比空心手掌更有弹性,舒适安全,拍背效果好。通过弹性调节装置可调节拍背硬度,适合与不同婴儿及不同护理人员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