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活体取样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5358阅读:1658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活体取样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活体取样针,主要用于内窥镜操作中肿瘤学或病原学标本的检查取样。

[

背景技术:
]

在诊断疾病时为要准确地查出病因,需对病灶进行活检,医生用医疗器具从病灶中获取一定量的活体组织进行病理分析,以便对症治疗。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器具为弹枪式活检针,这种装置由内置弹簧释放使活检针在病灶内进行活检;使用时在各种上措施,如B超、CT等引导下将活检针穿刺到病灶,然后释放弹簧,活检针则快速在病灶内穿刺,如果一次未获得组织,则需重复上述动作,增加损伤机率;同时,由于力度由弹簧构成,不易控制活检针的深度等,难以对重要脏器旁病灶进行活检,弹枪式活检针不能获得细胞学标本,对液性病灶则不能应用,限制了使用。

[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工作可靠的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活体取样针。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活体取样针,包括导丝盖帽、针管组件、金属套以及密封圈,其特征在于:针管组件用激光焊接的方式连接,有内外层结构,操作时顺畅无阻涩,针头部分进出活络.所述针管组件的整体包覆在导管内,导管的尾部一端经由热缩管与导丝盖帽衔接固定,并通过导管限位管限位固定,导管的首部一端套入金属套,并经由密封圈密封固定。

所述针管组件由内针与外针组成,针体内轴向设有一个贯通的吸液孔,在针体内所述吸液孔的旁边还有一个并行的排气通孔,该排气通孔面向针体的一边侧有连续的开放缝;所述针体横断面外轮廓呈椭圆形。

所述导丝盖帽与针管组件及导管之间还设有限位卡。

所述针管组件由内针与外针构成,所述外针由针座及空芯针体组成,所述针座内体有一空腔,空腔设有与内针外径相适配的孔,所述空芯针体一端为带有斜切面的针口,空芯针体另一端固接在针座上;所述内针为空芯针,实芯针尾部设有手持柄,所述内针由外针针座后端孔插入、前端穿过外针空芯针体,内针针头同外针针头保持在同一斜切面上。

所述内针实芯针针头呈尖二棱状,与外针具有相同角度的斜切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活体取样针,具有如下优点:针头无比锋利,外针加有切割槽,易于取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局部放大图

图3为侧剖视图

图中标记说明

1导丝盖帽、2热缩管、3导管限位管、4导管、5针管组件、6金属套、7密封圈、8限位卡,9切割槽,10贯通的吸液孔,11排气通孔,12针体横断面外轮廓呈椭圆形,13开放缝。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相信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

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活体取样针,包括导丝盖帽1、热缩管2、导管限位管3、导管4、针管组件5、金属套6、密封圈7以及限位卡8。

其中,所述的针管组件5由内针与外针构成,所述外针由针座及空芯针体组成,所述针座内体有一空腔,空腔设有与内针外径相适配的孔,所述空芯针体一端为带有斜切面的针口,空芯针体另一端固接在针座上;所述内针为空芯针,实芯针尾部设有手持柄,所述内针由外针针座后端孔插入、前端穿过外针空芯针体,内针针头同外针针头保持在同一斜切面上。

所述内针针头呈尖二棱状,与外针具有相同角度的斜切面。

上述组件的连接关系,如图1所示,所述针管组件5的整体包覆在导管4内,导管4的尾部一端经由热缩管2与导丝盖帽1衔接固定,并通过导管限位管3限位固定,导管4的首部一端套入金属套6,并经由密封圈7密封固定。所述导丝盖帽1与针管组件5及导管4之间还设有限位卡8。

所述针管组件由内针与外针组成,针体内轴向设有一个贯通的吸液孔10,在针体内所述吸液孔的旁边还有一个并行的排气通孔11,该排气通孔面向针体的一边侧有连续的开放缝13;所述针体横断面外轮廓呈椭圆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