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内镜微创保胆手术的息肉基底部多点注水电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1796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内镜微创保胆手术的息肉基底部多点注水电凝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胆囊腔内息肉基底部进行注水和电凝取息肉操作的装置。



背景技术:

胆囊腔内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性病变,是一种胆囊腔内的良性占位性病变,以胆固醇性息肉多见,多无症状,部分患者仅有轻微的上腹部不适或隐痛,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在治疗中,电凝保胆取息是一种新型的手术方式,医生使用电凝镊对准息肉基底部位置进行电凝操作,使得息肉自然脱落,就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但在操作中,由于息肉与胆囊壁相连,而胆囊壁比较薄,进行电凝操作时稍有不慎,就可能将胆囊壁戳穿,带来严重的后果。对于这种问题,一般采用对息肉基底部注水,使其膨胀以后,再用电凝器取出息肉。传统的基底部注水一般就是用注射器直接在基底部的一个位置进行注水操作,这种方法往往会使得基底部的膨胀不平衡,也会带来电凝器操作上的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内镜微创保胆手术的息肉基底部多点注水电凝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内镜微创保胆手术的息肉基底部多点注水电凝器,包括电凝杆,电凝杆尾部具有电极座,电极座上有插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座上设置有U型滑动槽,U型滑动槽底部靠近前端端头处设置有可以朝前方旋转活动的前卡销,U型滑动槽底部靠近末端端头处设置有可以朝后方旋转活动的后卡销;前卡销和后卡销之间设置有滑轮,滑轮的中轴上方连接有注水器;注水器前端通过支架连接有环形水管,该环形水管套在电凝杆的前部,环形水管的进水口通过软管与注水器的出水口连通,环形水管前端面上绕环形一周均匀分布有出水口,出水口上均通过软管连接有针头;所述针头一侧均通过可朝着环形水管圆心方向转动的活动关节与环形水管固定,针头根部均与伞骨型开合装置连接;所述开后装置上还连接有一根操作杆。

所述环形水管上的出水口至少有三个。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对息肉基底部多个方位同时注水,能使息肉基底部形成均衡的水肿,方便手术过程中准确找到息肉基底部位置,然后再进行电凝操作,从而减少由于操作不慎引起戳穿胆囊壁的风险,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操作杆操作开合装置,使得针头的角度进行调整,以适应于不同大小的息肉基底部范围,确保注水位置的准确性,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环形水管连接针头部位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内镜微创保胆手术的息肉基底部多点注水电凝器,包括电凝杆1,电凝杆1尾部具有电极座2,电极座2上有插接头3,电极座2上设置有U型滑动槽4,U型滑动槽4底部靠近前端端头处设置有可以朝前方旋转活动的前卡销6,U型滑动槽4底部靠近末端端头处设置有可以朝后方旋转活动的后卡销5;前卡销6和后卡销5之间设置有滑轮7,滑轮7的中轴上方连接有注水器8;注水器8前端通过支架9连接有环形水管10,该环形水管10套在电凝杆1的前部,环形水管10的进水口通过软管11与注水器8的出水口连通,环形水管10前端面上绕环形一周均匀分布有出水口17,出水口17上均通过可伸缩的软管16连接有针头12;所述针头12一侧均通过可朝着环形水管10圆心方向转动的活动关节13与环形水管10固定,针头12根部均与伞骨型开合装置14连接;所述开后装置14上还连接有一根操作杆15。

所述环形水管10上的出水口17至少有三个。

使用时,先将注水器内吸入适量的液体。然后将整个电凝器伸入胆囊腔内,慢慢推动注水器,使其在U型滑动槽上向前滑动,直到注水器底部的滑轮卡紧在U型滑动槽底部的前卡销前端,此时,注水器已经被固定在滑动槽上,环形水管会与注水器做同步向前运动,使用者这时只需要将环形水管上的多个针头对准息肉基底部的四周,然后将针头扎入。接下来,操作注水器,将其中的液体依次通过软管、环形水管和针头注入到息肉基底部,使得息肉基底部能形成平衡的水肿。

当环形水管上针头的部位与息肉基底部大小范围不一致时,可以通过操作杆控制开合装置,并通过开合装置带动针头转动,开合装置可以将针头之间的范围调整变大或变小,从而调整针头之间所形成的范围与息肉基底部大小范围相适应,然后再进行注水操作,可以确保注水位置和范围的精确性,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组织损害。

注水完成后,将注水器沿着U型滑动槽退回,环形水管会同步后退,并确保注水器底部的滑轮卡紧在U型滑动槽底部的后卡销后端,防止注水器和环形水管向前滑动,从而确保电凝杆的头部可以顺利露出环形水管的位置。然后,将电凝杆前端对准息肉基底部,进行电凝操作。由于此时息肉基底部已经形成全面平衡的水肿,所以很容易看清基底部的具体位置,方便电凝取息肉的操作,减少因为误操作而造成胆囊本身损伤的机会。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对息肉基底部多个方位同时注水,能使息肉基底部形成均衡的水肿,方便手术过程中准确找到息肉基底部位置,然后再进行电凝操作,从而减少由于操作不慎引起戳穿胆囊壁的风险,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操作杆操作开合装置,使得针头的角度进行调整,以适应于不同大小的息肉基底部范围,确保注水位置的准确性,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