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毒柜。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卫生的关注与要求与日俱增,特别是对餐具如碗、筷子、碟子等的卫生显得尤其关注,因此一种不仅价格实惠,而且能对各式餐具消毒作用明显,还能储存餐具的消毒柜受到人们的喜爱,使其大量涌入酒店,而现有的酒店消毒柜的消毒室之间通过隔层或隔板隔开,因此每层的热量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每个隔层的热量加热均匀的消毒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消毒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内设有消毒室以及设置在消毒室上端的安装室,所述消毒室内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的顶端伸入安装室内与设置在安装室内的温控装置连接,所述柜体前端设有与温控装置连接的控制面板。
所述加热装置为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包括两个竖直设置在所述消毒室内的后壁上且相互平行的加热管一,所述两个加热管一的下端竖直向下延伸至消毒室底部并向前弯折后相向延伸并经过连续弯折后连接为一体。
所述加热管包括自内向外依次排布的绝缘管、电阻层、保护层;所述电阻层包括螺旋结构的第一电阻丝和第二电阻丝;所述第一电阻丝和所述第二电阻丝沿轴向交错排布,且所述第一电阻丝的一端与电源正极相连,另一端为开路;所述第二电阻丝的一端与电源负极相连,另一端为开路。
所述消毒室两侧的内侧壁上设有一对以上相互平行的支撑件,所述两个支撑件之间设有隔板。
所述隔板上设有通孔。
所述柜体前端设有左门体和右门体,所述左门体和所述右门体分别可枢转地设在所述柜体上用以打开和关闭所述消毒室。
所述左门体和右门体与所述柜体接触的表面上设有隔离棉圈。
柜体底部设有万向轮或支柱。
所述控制面板包括工作指示灯、对应工作指示灯的启动开关以及温控仪。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加热管的设计能够有效地使隔层的热量加热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管的透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管的剖视图。
图中:1-柜体;2-消毒室;3-安装室;4-加热装置;5-温控装置;6-控制面板;7-加热管一;8-支撑件;9-隔板;11-左门体;12-右门体;13-隔离棉圈; 14-支柱;15-工作指示灯;16-启动开关;17-温控仪;18-绝缘管;19-电阻层; 20-保护层;21-第一电阻丝;22-第二电阻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消毒柜,包括柜体1,所述柜体1内设有消毒室2以及设置在消毒室2 上端的安装室3,所述消毒室2内设有加热装置4,所述加热装置4的顶端伸入安装室3内与设置在安装室3内的温控装置5连接,所述柜体1前端设有与温控装置5连接的控制面板6。温控装置5内还设有用于检测消毒室内的温度,并能够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幅度,而控制面板将温控装置5检测的温度显示并能够手动设置消毒室内的温度,控制面板将设置的温度信息传递给控制温控装置5 用来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幅度。
所述加热装置4为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包括两个竖直设置在所述消毒室2 内的后壁上且相互平行的加热管一7,所述两个加热管一7的下端竖直向下延伸至消毒室2底部并向前弯折后相向延伸并经过连续弯折后连接为一体。加热管的设置,使得消毒室内加热变得更加均匀。
所述加热管包括自内向外依次排布的绝缘管18、电阻层19、保护层20;所述电阻层19包括螺旋结构的第一电阻丝21和第二电阻丝22;所述第一电阻丝 21和所述第二电阻丝22沿轴向交错排布,且所述第一电阻丝21的一端与电源正极相连,另一端为开路;所述第二电阻丝22的一端与电源负极相连,另一端为开路。
所述消毒室2两侧的内侧壁上设有一对以上相互平行的支撑件8,所述两个支撑件8之间设有隔板9。
所述隔板9上设有通孔。通孔用来透气以及热量的传递。
所述柜体前端设有左门体11和右门体12,所述左门体11和所述右门体12 分别可枢转地设在所述柜体1上用以打开和关闭所述消毒室2。采用左右门体使得容量大,可以容纳更多的餐具。
所述左门体11和右门体12与所述柜体1接触的表面上设有隔离棉圈13。一般的消毒柜用橡胶圈,但是橡胶圈易老化,而隔离棉却不易老化,且能够耐高温,同时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柜体1底部设有万向轮或支柱14。
所述控制面板6包括工作指示灯15、对应工作指示灯15的启动开关16以及温控仪17。通过启动开关16控制启动消毒柜工作,工作指示灯15设有两个分别为绿色的工作指示灯15和红色的工作指示灯15,当消毒柜能够正常工作时绿色的工作指示灯15亮起,当消毒柜不能正常工作时红色的工作指示灯15亮起,而温控装置测量消毒室内的温度并显示在温控仪上,温控仪上还能设定消毒室内的温度,从而使温控装置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