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水超滑胃肠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7730阅读:840来源:国知局
亲水超滑胃肠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肠内营养的导管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亲水超润胃肠管。



背景技术:

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的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其中经导管输入多采用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肠内营养具有比肠外营养均衡、能改善胃肠道功能、改善各项生理功能、操作相对简单等优势,因此越来越多地收到临床重视并被广泛采用。胃肠管是通过鼻腔或口腔插管通过胃部插入至肠内进行肠内营养。但是,传统的胃肠营养管由于自身材质、结构原因,胃肠内壁插管阻力大,通过幽门拐角时的阻力就更大,即使在X光透视下插管,也无法确保能够完全置管到位,同时,由于插管困难,所以医生操作时间较长,工作效率低,病人极不舒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置管简单快捷、容易到位,在提高医生工作效率的同时又能大大减轻病人不适的亲水超滑胃肠管。

本实用新型亲水超滑胃肠管,包括直管形管体,所述管体一端连接双腔多功能接头及鲁尔接头,另一端向上弯曲后形成弯角,所述另一端的端部设有开口,所述管体的内壁、外壁上均涂覆有PVP涂层。

本实用新型亲水超滑胃肠管,其中所述弯角相对于管体轴向的弯曲角度β为5~90度。

本实用新型亲水超滑胃肠管,其中所述管体的内腔管径为1.0~3.8mm。

本实用新型亲水超滑胃肠管,其中所述管体由聚氨酯、聚氯乙烯或硅橡胶中的任一种制成。

本实用新型亲水超滑胃肠管可在X光透视下较轻松地通过幽门到达肠内进行给养,置管成功率大大提高且操作简单快捷,既提高了医生工作效率又在更大程度上减轻了病人的不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亲水超滑胃肠管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了省略画法的本实用新型亲水超滑胃肠管的主视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为与本实用新型亲水超滑胃肠管配套使用的导丝的主视剖视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亲水超滑胃肠管包括直管形管体3,管体3左端连接双腔多功能接头1及鲁尔接头2,双腔多功能接头1主腔可连接注射器或营养接头往肠内注入营养液,鲁尔接头2可连接注射器或其他鲁尔接头进行冲洗、注入和抽吸。管体3的右端端头向上弯曲后形成弯角6。弯角6的度数为5~90度,即该弯角6相对于管体3轴向的弯曲角度β为5~90度,方便置管时管体3右端能较容易地通过幽门拐角。管体3的内腔管径为1.0~3.8mm,能较好地满足营养液有足够的流量腔道,避免管体3堵塞。管体3由聚氨酯、聚氯乙烯或硅橡胶中的任一种制成,故管体3可在X光透视下显影。管体3的内壁上涂覆有PVP涂层4。PVP为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的简称,是N-乙烯基-2-吡咯烷酮发生聚合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是白色有吸湿性的粉末,无臭或微臭,可溶于水、乙醇、氯仿和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乙醚,毒性较小。使用时,只需通过双腔多功能接头1注入少量的无菌水或生理盐水浸泡几十秒钟即可,PVP涂层4具有溶胀超滑的性能,有效地防止了管体3与导丝9之间产生较大摩擦阻力,避免了置管到位后插拔导丝9时管体3因上述摩擦阻力而被带出,极大地方便了导丝9的插拔,同时超滑的PVP涂层4也有效地避免了营养物质粘附管体3内壁上造成堵塞。同理,管体3外壁上也涂覆有PVP涂层4,涂覆该亲水性超滑涂层后,插管前只需用无菌水或生理盐水浸泡管体3几十秒即可,利用PVP涂层4溶胀超滑的性能,大大减小了整个置管过程管体3与胃肠粘膜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保证了插管的轻松快捷。管体3右端端部设置有开口7,这样的设计,使得营养物质注入后不易残留粘附在管壁上,有效地避免了堵管。上述导丝9上带有导丝手柄8,可辅助支撑插管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亲水超滑胃肠管在管体3的内壁和前端外壁上涂上亲水性超滑涂层PVP涂层4,并将管体3右端做了弯曲设计,同时设计了合理的管体3内径腔道直径,使用过程只需水润浸泡管体3,由于PVP涂层4优良的润滑性能,管体3在X光下即可轻松通过幽门置管至肠内,从而进行肠内营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亲水超滑胃肠管,管体3浸水润滑后可大大减小整个置管过程中管体3与胃肠粘膜之间的阻力,使得插管轻松快捷。同时,管体3右端为弯曲设计,更易穿过幽门,而管体3内壁、外壁的超滑涂层浸水后,大大地方便了导丝9的插拔,确保了置管成功,大大提高了医生工作效率,降低了医生劳动强度,更大程度地减轻了病人的不适。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