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伸缩式吸痰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6085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伸缩式吸痰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伸缩式吸痰管。



背景技术:

吸痰技术是临床医疗中重要的操作技术之一,可以解决移除阻塞气道痰液、采集痰液样本检验、避免痰液堆积引发感染、促进呼吸道通畅的临床问题。

目前临床科室常用一次性吸痰管,重症监护病房常用密闭式吸痰管。一次性吸痰管在吸痰操作之前需要铺巾、戴手套及安装负压吸引装置,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无形中可能延迟解决痰液阻塞的时间;而封闭式吸痰器的薄膜护套影响了操作者在吸痰操作中的感觉,使气管内出血的发生率增加;且封闭式吸痰器的价格比较昂贵,无法广泛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便于收纳的伸缩式吸痰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伸缩式吸痰管,其包括吸痰软管、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及外管;所述吸痰软管、所述第一接头及所述第二接头依次连接且连通,所述第二接头用于与所述负压气源连接;所述外管套设在所述吸痰软管的外侧,所述外管与所述吸痰软管相对自由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吸痰软管的外侧套设外管,并使得外管与吸痰软管之间可相对滑动,当使用该吸痰管进行吸痰时,将吸痰软管抽出或推送出进行吸痰,当不使用时,将吸痰软管收纳于外管中,减少吸痰软管与医院空气的流通,避免痰液的污染,保护医护人员免受感染。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外管为硬管,所述外管的长度小于所述吸痰软管的长度,所述吸痰软管在其延伸方向上自由移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吸痰软管在外管内可沿其延伸方向移动,使用时,抽出或推送出该吸痰软管进行吸痰,不使用时,将该吸痰软管重新收纳于外管中,避免吸痰软管的末端外露,避免痰液的污染。

进一步,所述吸痰软管的外径与所述外管的内径相等。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吸痰软管的外径与外管的内径设置为相等,避免外管滑落,保证外管紧套于吸痰软管的外侧。

进一步,所述外管为波纹软管,所述外管靠近所述第一接头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吸痰软管上或固定于所述第一接头上,所述外管在其延伸方向上伸缩,所述外管延伸的最大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吸痰软管的长度。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波纹软管作为外管,并将外管的一端固定,当使用时,可将该外管缩短,露出吸痰软管,并将吸痰软管插入气道深部,进行吸痰;当停止吸痰后,则将外管伸长,使得外管完全包裹在吸痰软管的外侧,避免吸痰软管的末端外露,避免痰液的污染。

进一步,还包括负压调节管,所述第一接头上设置有第一开孔,所述负压调节管通过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一接头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负压调节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进入吸痰软管的负压。

进一步,所述负压调节管的管口还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负压调节管的管口相匹配的塞子。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塞子,当不使用该吸痰管时,可用塞子将负压调节管的管口堵住,减少吸痰软管与空气的流通,避免痰液污染。

进一步,所述吸痰软管远离所述第一接头的一端处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二开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吸痰软管的末端开设第二开孔,便于吸除气道侧壁上的痰液。

进一步,所述第二开孔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开孔相匹配的孔塞。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不使用该吸痰管时,可利用该孔塞将第二开孔塞住,减少吸痰软管与空气的流通。

进一步,所述吸痰软管远离所述第一接头的一端的外壁上还开设有第三开孔,所述第三开孔用于注入冲洗液。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停止吸痰后,通过该第三开孔,向吸痰软管中通入冲洗液,便于将痰液冲洗干净,同时起到消毒的作用。

进一步,还包括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夹持在所述吸痰软管远离所述第一接头的一端的外壁上,以加紧所述吸痰软管。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使用该吸痰管时,取下夹持件,使得吸痰软管内部连通;当不使用吸痰管时,利用夹持件将吸痰软管远离第一接头的一端夹紧,避免吸痰软管通过管口与空气流通,从而可减少痰液污染。

附图说明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伸缩式吸痰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外管,2、吸痰软管,3、第一接头,4、第二接头,5、负压调节管, 6、第二开孔,7、第三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伸缩式吸痰管,其包括吸痰软管2、第一接头3、第二接头4及外管1;所述吸痰软管2、所述第一接头3及所述第二接头4依次连接且连通,所述第二接头4用于与所述负压气源连接;所述外管1套设在所述吸痰软管2的外侧,所述外管1与所述吸痰软管2相对自由滑动。

通过在吸痰软管2的外侧套设外管1,并使得外管1与吸痰软管2之间可相对滑动,当使用该吸痰管进行吸痰时,将吸痰软管2抽出或推出进行吸痰,当停止吸痰后,将吸痰软管2收纳于外管1中,减少吸痰软管2与医院空气的流通,避免吸痰软管2的末端外露,避免痰液的污染,保护医护人员免受感染;同时,该吸痰管可24小时更换一次,操作简单,方便。

其中的外管1可采用塑料或橡胶制成,当外管1为硬管时,该外管1的长度小于吸痰软管2的长度,吸痰软管2在其延伸方向可上自由移动。在使用该吸痰管进行吸痰操作时,将吸痰软管2从外管1内抽出或推出一部分长度,并将吸痰软管2插入气道深部,进行吸痰操作;当停止吸痰时,将吸痰软管2送入至外管1内,减少吸痰软管2与医院空气的流通,保护医护人员免受感染。为避免套接在吸痰软管2外侧的外管1从吸痰软管2上滑落,需保证吸痰软管2的外径与外管1的内径相等,在不使用该吸痰管时,吸痰软管2可稳固地收纳于外管1内,当使用该吸痰软管2时,再将吸痰软管2从外管1中抽出或推出部分,进行吸痰操作。

其中的外管1也可为波纹软管,并将外管1靠近第一接头3的一端固定于吸痰软管2上或固定于第一接头3上,外管1在其延伸方向上可伸缩移动,外管1延伸的最大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吸痰软管2的长度。通过采用波纹软管作为外管1,并将外管1的一端固定,当使用时,可将该外管1缩短,露出吸痰软管2,并将吸痰软管2插入气道深部,进行吸痰;当停止吸痰后,则将外管1伸长,使得外管1完全包裹在吸痰软管2的外侧,避免吸痰软管 2的末端外露,避免痰液的污染。

为便于调节进入吸痰软管2的负压,还可设置负压调节管5,在第一接头3上设置第一开孔,该负压调节管5通过第一开孔与第一接头3连通,从而通过负压调节管5将吸痰软管2的通道与大气连通,当使用吸痰管操作时,将第二接头4与负压气源连接,并用拇指按住开负压调节管5的管口进行吸痰操作,吸痰完毕,松开拇指,并将吸痰软管2送回至外管1内。另外,还可在负压调节管5的管口设置用于与所述负压调节管5的管口相匹配的塞子,在不使用吸痰管时,用塞子塞住负压调节管5的管口,避免吸痰软管2 与外界空气连通,保证环境的卫生、安全。

为便于吸除气道上的痰液,还可在吸痰软管2远离第一接头3的一端的外壁上开设第二开孔6,并在第二开孔6上设置与第二开孔6相匹配的孔塞,通过第二开孔6便于吸除气道侧壁上的痰液,当不使用该吸痰管时,可利用该孔塞将第二开孔6塞住,进一步减少吸痰软管2与空气的流通。另外,还可利用该第二开孔6向吸痰软管2中注入生理盐水,对吸痰软管2进行清洗、消毒,也可在吸痰软管2远离第一接头3的一端的外壁上开设第三开孔7,当停止吸痰后,通过该第三开孔7,向吸痰软管2中通入冲洗液,如生理盐水,便于将痰液冲洗干净,同时起到消毒的作用。另外,该吸痰软管远离第一接头3的一端的外壁上除开设有第二开孔6和第三开孔7之外,还可额外开设多个开孔,该开孔既可便于吸除气道侧壁上的痰液,还可通过该开孔向吸痰软管2内部注入冲洗液,便于将痰液冲洗干净。为进一步防止吸痰软管 2内部与空气的流通,还可利用夹持件夹持吸痰软管2远离第一接头3的端部,需要使用该吸痰管时,取下夹持件,使得吸痰软管2内部连通;当不使用吸痰管时,利用夹持件将吸痰软管2远离第一接头3的一端夹紧,避免吸痰软管2通过管口与空气流通,从而可减少痰液污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伸缩式吸痰管,通过在吸痰软管2的外侧套设外管1,并使得外管1与吸痰软管2之间可相对滑动,当使用该吸痰管进行吸痰时,将吸痰软管2抽出或推出进行吸痰,当不使用时,将吸痰软管2收纳于外管 1内,减少吸痰软管2与医院空气的流通,避免痰液的污染,保护医护人员免受感染。同时,与现有技术中的封闭式吸痰管相比较,该伸缩式吸痰管操作简易,价格低廉,操作迅速,可有效完成吸痰工作,减少护士工作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