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假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5698阅读:851来源:国知局
椎间盘假体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假体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椎间盘假体。



背景技术: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一种先进的假体置换术式,其代替了沿用了近50年的“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并且克服了后者的不足及主要并发症。传统的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一直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脊髓病变和神经根病变的手段,但这种传统术式有很大局限性:手术使颈椎的正常生物力学发生改变,导致手术节段丧失运动功能,相邻节段退变加速;植骨不愈合,形成假关节;术后长时间卧床,康复期还需要佩戴颈围7至8周,对病人来说,犹如“枷锁”。

从医学角度上讲,颈椎运动需要椎骨钩突关节、椎间关节和关节突小关节的协调。人工椎间盘应用的基本目的是保存受损节段的活动性,同时又避免邻近节段出现退变。颈椎在矢状面和冠状面良好的活动度、适当的假体曲率半径,基本符合正常生理要求的瞬时旋转轴的位置,对于防止邻近节段的病变有着重要的影响。

但传统人工椎间盘置换术需要对病人的与椎间盘假体配合部为的骨质处理很多,导致置换术后出现椎体终板的塌陷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术后的实际疗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椎间盘假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置换椎间盘假体对骨质处理较多,易导致椎体钟板塌陷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椎间盘假体,包括上间盘、下间盘和设置在上间盘与下间盘之间的髓核体,上间盘和/或下间盘的用于与骨骼配合的一部分具有微孔结构。

进一步地,上间盘和/或下间盘的用于与骨骼配合的表面具有一个或多个锥形凸起。

进一步地,上间盘的用于与骨骼配合的上终板骨界面为凸弧形,下间盘的用于与骨骼配合的下终板骨界面为凸弧形。

进一步地,微孔结构的孔径的范围为500μm至1200μm。

进一步地,髓核体与上间盘之间形成弧形配合面,髓核体与上间盘之间能够沿弧形配合面相对移动。

进一步地,髓核体与下间盘之间形成平面配合面,髓核体与下间盘之间能够沿平面配合面相对移动。

进一步地,椎间盘假体还包括限位柱,限位柱由可吸收材料制成,限位柱与上间盘和下间盘连接,以固定上间盘和下间盘之间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上间盘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下间盘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限位柱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安装孔内,限位柱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安装孔内。

进一步地,椎间盘假体包括两个限位柱,两个限位柱分别设置在上间盘的沿长度方向的两边缘处。

进一步地,髓核体上开设有用于让位限位柱的让位凹口。

进一步地,限位柱的横截面的形状为短边呈弧形的梯形。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微孔结构不仅能够增强椎间盘假体与骨质初期固定的稳定性,并且还能够促进骨质生长,远期骨质长入微孔结构后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的固定,因此置换本实用新型的椎间盘假体时,对骨质处理较少,避免出现椎体终板的塌陷情况,并且能够实现椎间盘假体与骨质的结合,使得椎间盘假体与骨质之间的连接更加坚固。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椎间盘假体的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椎间盘假体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A-A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椎间盘假体,如图1至3所示,该椎间盘假体包括上间盘10、下间盘20和设置在上间盘10与下间盘20之间的髓核体30,上间盘10和/或下间盘20的用于与骨骼配合的一部分具有微孔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椎间盘假体的微孔结构不仅能够增强椎间盘假体与骨质初期固定的稳定性,并且还能够促进骨质生长,远期骨质长入微孔结构后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的固定,因此置换本实用新型的椎间盘假体时,对骨质处理较少,避免出现椎体终板的塌陷情况,并且能够实现椎间盘假体与骨质的结合,使得椎间盘假体与骨质之间的连接更加坚固。

上述微孔结构为类松质骨骨小梁结构。微孔结构可以通过3D打印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上间盘10和下间盘20由钛合金材料经3D打印制成,髓核体30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成。

优选地,上间盘10和/或下间盘20的用于与骨骼配合的表面具有一个或多个锥形凸起。

锥形凸起可以在置换假体的初期提高假体与骨质之间固定的稳定性,可以避免假体与骨质之间发生位移,提高手术成功率。

进一步优选地,锥形凸起也为微孔结构,以使骨质能够长入锥型凸起,增加椎间盘假体与骨质之间的连接强度。

优选地,上间盘10的用于与骨骼配合的上终板骨界面为凸弧形,下间盘20的用于与骨骼配合的下终板骨界面为凸弧形。

如图3所示,上间盘10的上终板骨界面和下间盘20的下终板骨界面采用解剖形态设计,能够更好的与骨骼实现贴合,实现更好的骨整合效果。

优选地,微孔结构的孔径的范围为500μm至1200μm。更优选地,微孔结构的孔径为800μm。

该微孔结构是一种相互连通的多向微孔隙结构,孔隙优选直径为800μm,该孔隙有利于骨细胞爬行长入。术后,椎间盘假体的结合面将与生理骨结构发生骨融合,以达到长期稳定的固定连接效果。

优选地,髓核体30与上间盘10之间形成弧形配合面,髓核体30与上间盘10之间能够沿弧形配合面相对移动。

述髓核体30与上间盘10之间通过弧形配合面形成球形关节面,从而使得上间盘10与髓核体30之间能够进行旋转和弯曲的运动。

优选地,髓核体30与下间盘20之间形成平面配合面,髓核体30与下间盘20之间能够沿平面配合面相对移动。

述髓核体30与下间盘20之间通过平面配合面形成平面关节面,从而使得下间盘20与髓核体30之间能够进行前后滑移运动。

可见,由于上间盘10和下间盘20均可以相对髓核体30运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椎间盘假体可以实现一定的旋转、弯曲,恢复生理自由度。

优选地,如图1所示,椎间盘假体还包括限位柱40,限位柱40由可吸收材料制成,限位柱40与上间盘10和下间盘20连接,以固定上间盘10和下间盘20之间的相对位置。

限位柱40由可吸收的铝镁合金制成。在置换初期,椎间盘假体和骨质的连接还不够紧密,因此通过限位柱40限制上间盘10和下间盘20之间的相对运动。3至6个月后,上间盘10和下间盘20与相邻椎体骨骼实现骨融合后,限位柱40被吸收,椎间盘假体实现可活动的功能。

优选地,上间盘10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下间盘20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限位柱40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安装孔内,限位柱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安装孔内。

更优选地,椎间盘假体包括两个限位柱40,两个限位柱40分别设置在上间盘10的沿长度方向的两边缘处。

通过两个限位柱40可以固定上间盘10和下间盘20,若限位柱40的横截面不是圆形,则通过一个限位柱40与安装孔的配合也可以实现固定的效果。

如图2所示,限位柱40的横截面的形状为短边呈弧形的梯形。将限位柱40设计成短边呈弧形的梯形,并且安装孔的形状与限位柱40相适配,因此能够使得限位柱40更精确地安装到位,避免限位柱40蹿动。

优选地,髓核体30上开设有用于让位限位柱40的让位凹口。即在置换的初期,限位柱40同样对髓核体30具有限位作用,避免髓核体30发生运动。

本实用新型可融合人工椎间盘,采用医用金属制成,医用金属包括但不局限于钛及钛合金、钴合金、不锈钢以及钽金属、镁合金,此类金属材料在ISO-5830系列国际标准中均有规定,其生物相容性已经得到国内外多年骨科植入应用的实践证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椎间盘假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尺寸上可以通过调节髓核体30的大小,实现高度的变化,保证周围组织保持原有位置状态,椎间盘假体的融合面与临近椎体骨骼生理关节面良好吻合;假体植入人体后将与周围生理骨结构嵌合并形成骨融合以达到长期稳定;上间盘10和下间盘20与髓核体30形成了两种关节面,既能保证很好的稳定性,又能提供轴向旋转和前后左右弯曲的活动度;限位柱40的设计,实现了早起固定上间盘10、下间盘20和髓核体30,更好的形成与上下椎体的融合,后期限位柱40被吸收降解后,又能实现更自由的活动度。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